幼教網(wǎng)
全國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幼教 > 健康寶貝 > 常見疾病 > 正文

新生兒不必都服鉤藤茶

來源:健康報 作者: 2008-02-02 15:42:53

說兩句

  一天,大概是深夜兩點多鐘,突然電話響了,接通后傳來急切的聲音:“是院長嗎?我是某某,我寶寶剛出世,聽人說要吃鉤藤茶,可你們醫(yī)院中藥房晚上不開門,我岳母硬催我去買,我想你是醫(yī)院領導,能不能幫我想想辦法?”我哭笑不得,跟他解釋說這不是什么急事,并在電話里跟他岳母也解釋了半天,這事才算罷休。

  鉤藤茶是以鉤藤為主藥的一個中藥方劑。在許多老一輩父母的觀念里,鉤藤茶與新生兒要保曖避風、洗澡、盡早開乳一樣,似乎成了一個新生兒的保健常規(guī)了。人們常把鉤藤茶稱作“開口茶”,意在去胎毒,助消化,通利大小便,防驚風,敗火熱。中藥房里的工作人員只要一聽是給初生嬰兒服用的,往往就會隨手抓幾味藥,不用稱量就放入藥袋。一般鉤藤茶中主要有鉤藤、蟬蛻、木通、大黃、黃連、僵蠶、茯苓、金銀花、陳皮等藥。

  鉤藤,別名雙鉤藤、鶯爪風,為茜草科藤本植物大葉鉤藤的帶鉤莖枝。鉤藤入藥最早的文字記載見于南北朝時期陶弘景所著的《名醫(yī)別錄》,古代醫(yī)家認為其氣輕清,將其視為小兒專用藥,陶弘景就在書中指出:“療小兒,不入余方!便^藤性涼味甘,有清熱平肝、息風定驚之功。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其煎液的化學成分主要含鉤藤堿、異鉤藤堿等。在臨床上,鉤藤廣泛應用于頭痛眩暈、感冒夾驚、驚癇抽搐、妊娠子癇、高血壓等病癥。鉤藤茶里的主要藥物大體都是些清熱、通利、息風、健脾胃之類的藥,藥性相對較和緩,而且一般司藥人員抓藥的藥量較輕,故還是比較安全的。但給初生嬰兒特別是一些早產(chǎn)兒服用時還是得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一、出生時小兒吞咽功能是完善的,盡早“開口”對小孩飲食的規(guī)律化是很有利的。但由于小兒胃的“入口”處即下食管括約肌壓力低,而胃的“出口”處即幽門括約肌發(fā)育良好,故容易發(fā)生溢奶和嘔吐,早產(chǎn)兒更是如此。故在喂食時應特別注意,早產(chǎn)兒一般不主張服用鉤藤茶,可在體重接近足月兒時服用。

  二、新生兒體內萄葡糖醛酰轉移酶活力低,早產(chǎn)兒尤甚,這是新生兒發(fā)生生理性黃疸的主要原因。鉤藤茶里面的清熱利濕藥對黃疸有一些效果,能起到退黃的作用。但當新生兒的黃疸出現(xiàn)得異常早及黃疸較嚴重時,通常屬于病理性的,這時鉤藤茶就起不到什么作用了,需要及時就醫(yī)。

  三、新生兒出生時雖然腎臟已具有與成人數(shù)量相同的腎單位,但在組織學上還不成熟,其腎小球濾過功能低,腎濃縮功能差,故一些作用較強的通利藥宜少用或慎用。

  四、小兒服鉤藤茶時通常煎湯量為30~50ml,每天分兩次服用。小兒出生時味覺已發(fā)育完善,可在湯內放入少許蔗糖,但不宜太多。喂食后要用溫開水清洗口腔,以免藥液對口腔有不良刺激。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如果寶寶出生時非常健康,大可不必非要服用“鉤藤茶”。家長覺得孩子有必要用鉤藤茶時,也應該首先咨詢一下醫(yī)生,醫(yī)生在了解寶寶的具體情況后,會開出一劑合適的“鉤藤茶”藥方。

  云南省大理學院基礎醫(yī)學院龍振晝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幼教網(wǎng)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熱點專題

  • 幼兒園教學課件:奇特的建筑
  • 幼兒教學課件:小魚的夢
  • 河頭幼兒園“幫水寶寶搬家”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認識時間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資訊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擇校

幼升小指導

學區(qū)房

幼升小真題

重點小學

上海小學

廣州小學

深圳小學

成都小學

武漢小學

南京小學

北京一類幼兒園

海淀區(qū)幼兒園

西城區(qū)幼兒園

東城區(qū)幼兒園

朝陽區(qū)幼兒園

其他區(qū)幼兒園

幼兒園資訊

教師園地

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

教學論文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評語

少兒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園必讀

潛能開發(fā)

藝術培養(yǎng)

家庭教育

兒童樂園

科普知識

圖書推薦

睡前故事

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

唐詩宋詞

孕育指南

時尚媽咪

健康寶貝

美食廚房

趣味數(shù)學

健康飲食

專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