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 2008-02-03 10:59:15
據香港文匯報綜合報道,美國專家為了研究兒童語言發(fā)展,將會每天用14個小時拍攝一名初生嬰兒,至其3歲為止,研究人員期望可藉此解開語言發(fā)展中尚未解開的謎團,從而改善語言障礙的治療方法,并研發(fā)出有語言學習能力的機械人。
視訊監(jiān)察家中幼兒
研究由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專家進行,今次“嬰兒真人騷”主角是首席研究員羅伊的兒子。羅伊在家中天花板裝置了14個迷你收音器和11個100萬像素的“魚眼”攝影機,他將初生兒子抱回家中那天開始,一舉一動全被收錄。羅伊笑言:“研究對我的兒子而言是一份珍貴禮物,他可能是世上第一人可以擁有出生時的回憶。”
之前,類似研究一般會拍攝受訪母親和嬰孩在家中或實驗室中玩耍的情景,一般為時數小時。羅伊稱,這些不自然的環(huán)境通常會影響研究結果,令研究員難以判斷嬰兒的語言能力躍進情況,是出于時間性問題,還是實際上的進步。
每天14小時拍攝
為取得較全面資料,“嬰兒真人騷”每日從早上8時至晚上10時進行拍攝,這樣可以捕捉到“主角”每日85%的活動時間。不過和荷里活電影《真人Show》的情節(jié)不同,為了保護私隱,只要按下墻上的按鈕,羅伊夫婦可選擇暫停拍攝,或在下載到實驗室計算機中之前,將不想公開的片段刪除。
心理語言學家認為,要了解兒童語言發(fā)展,單單比較兒童的語音并不足夠,因為還有一定的語言基因和非語言環(huán)境因素影響語言發(fā)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