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作者: 2008-05-16 11:19:05
2001年底,潘月明博士曾到馬來西亞參加過一次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行程之一是參觀一家新加坡人開辦的國際幼兒園。讓他大為震驚的是幼兒園中班(K2)和大班(K3)的小朋友們竟能非常流利地用英文跟我們交談,當得知他是中國來的叔叔,孩子們又圍著他用中文問長問短。他被告知孩子們的母語是馬來語,換句話說,4、5周歲的孩子們竟能熟練地掌握三國語言,而在他們當中不少孩子是華僑的后代。
他山之石,可否攻玉?潘博士帶著如此美好的憧憬,堅定學好英語要從娃娃抓起信念歸國,先在廣東電視臺主持“娃娃英語”教學節(jié)目,后借理工大學平臺在浙江創(chuàng)辦“小小洋博士”教學與科研項目,時至今日跟“娃娃英語”教學結下了不解之緣。娃娃學英語是不是為時過早?該如何學習英語?本站記者專門對潘博士進行了一場專訪。
娃娃英語學習:是“拔苗”還是“助長”?
在日常學習中,我們會經常思考這樣一些問題:為什么孩子到了3、4歲后,都能輕而易舉地習得一種母語?相反,為什么我國英語學習的路就這么難走,以至于大學畢業(yè)后的英語口語水平竟趕不上英、美國家2、3歲的小朋友?那么究其根源,是學習方法存在問題,還是缺乏語言環(huán)境所致?是學習英語不夠努力,還是違背了學習語言的自身規(guī)律?
“國外的語言學家曾指出,任何一種語言學習,其中聽說占整個語言的70%,而讀寫僅占30%。換言之,英語學習一定要從聽說起步,再逐步向讀寫過渡。我國的英語教育正是由于違背了這一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而自始至終受到‘聾啞英語’的困擾。接下來的問題是英語學習,尤其是口語學習,究竟從多大開始為好,太小了,會不會影響母語的習得;而忽視了基礎教育,會不會起步時就輸在了英語學習的起跑線上!迸瞬┦空f。
20世紀風靡西方幼兒英才教育的經典方法—“蒙特梭利方法”就十分重視兒童的早期教育,即兒童“敏感期”的智力發(fā)展問題,蒙博士發(fā)現兒童在6歲之前的不同階段對語言、動作和細節(jié)等會分別表現出強烈的敏感,這一階段相關學習十分容易、迅速,是教育的絕好機會。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姆認為,人的智力17歲為100,4歲時已經獲得50%,8歲前又增加30%,余下的20%是8-17歲獲得的。由此可見,幼兒在5歲前是智力發(fā)展的最迅速時期。也就是說,3-4是幼兒接受早期智力教育的最重要時機,不可錯過。
潘博士指出:在國內不少著名的幼兒教育專家也呼吁“學英語不怕年齡小”、“幼兒學英語,語音占優(yōu)勢”、“贏在起點——就要從小學習第二語言”。只要教師采取合適的、生動有趣、參與性強、適合幼兒認識規(guī)律的教學方法,幼兒在智力上是完全有能力接受第二語言的!罢\然,學好英語需要‘語言環(huán)境’,但抓好‘娃娃英語’學習更是至關重要,原因是幼兒時期學習外語占許多優(yōu)勢,譬如生理上得天獨厚、學習動機單一、具有學習語言與生俱來的‘潛能力’、沒有過多的母語干擾等。只要掌握和運用好這一規(guī)律,我們就能成功地搶占幼兒英語學習的至高點。”
學好娃娃英語:是“學習”還是“玩!?
今天,提倡娃娃英語學習在“玩中學、學中玩”早以深入人心。問題是如何把握好這個“度”,過于強調玩耍,是否會淡化英語學習效果;而只抓學習不玩耍聰明的孩子也會變傻。
讓潘博士欣慰的是通過幾年親身實踐,他在幼兒英語教育中摸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興趣—自信—勤奮—愛學”八個字是他幫助孩子們學好英語學習的成功秘訣。同時,由于通過英語學習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反過來又幫助提高孩子們其它學科的成績。
潘博士回憶,在義烏,他教過的孩子有幾百名,其中最難忘的是一名叫“小寶”的娃娃。當初小寶是自己見過最淘氣的幼兒園小班同學,見面時就給他下馬威,“UnclePan(潘叔叔),我是來玩的,不是來學習的!比缃窠赀^去了,小寶成了所有孩子們學習的榜樣:熱愛學習、文明禮貌,用英語能講故事。再有就是杭州一名姓“胡”的二年級小學生,父母是開臺球社的。他的英語學習是從英語中心起步的。半年多過去了,孩子的父母驚喜地告知,孩子在學校的語文和算術成績被英語帶動的也有明顯的提高,原因是過去孩子一回家,先把臺球打個夠,而現在是先把作業(yè)做完,再把當天學到的知識復習鞏固,并且預習第二天要學習的內容,然后才打一會兒臺球再睡覺。
為何能讓孩子通過英語學習有如此大的進步?潘博士介紹說,在英語教學中,他注意到要讓孩子們對英語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并開開心心地學習英語,玩耍是必不可少的,玩能增強學習的興趣,而興趣又是最好的老師。然而,玩的本身不僅僅只拘泥于“蹦蹦、跳跳”等,還包括將英語學習有機地與“英語游戲”、“英語歌曲”、“英語歌謠”、“英語短劇”、“英語晚會”等相結合。所以,“微笑學英語、快樂每一天”是他的教學宗旨,而他通過“我很棒、我很棒,我真的、真的、真的、真的、真的、真的,我很棒”這樣英語教學口號,目的是為了增強孩子們學習的自信心和決心。
歌唱娃娃英語:從“百人”走向“千人”
常年從事幼兒英語教育,有兩件事情讓潘博士最難忘。一是去年年底把義烏英語娃娃帶到大學,跟他所教授的英語系大學生比英語生活詞匯量,結果孩子們竟成了贏家。二是從今年三月份起,他在杭州創(chuàng)辦了“百人少兒英語合唱團”,如今八個月過去了,孩子們能用英語演唱近60首英文歌曲。學唱形式也從過去單一教唱簡單的幼兒歌曲,如“英語字母歌”、“祝你生日快樂”和“十個印第安小男孩”等,發(fā)展到今天竟能演唱美國音樂之聲中的“雪絨花”、“Do-Ri-Mi”和“鈴兒響叮鐺”等高難度的英文歌曲。
“通過英語演唱,孩子們增強了自我表現約束力和對英語學習的喜愛。剛起步時,規(guī)劃近百人我行我素的娃娃們讓我吃了不少苦和走了一段彎路。后來我逐步摸索和調整教學方法,比如,在教室里搭造小舞臺,把孩子們從過去坐著學唱調整成站著學歌;把家長請進課堂,將過去單獨只教孩子發(fā)展成連同爸爸媽媽一起教;聘請專業(yè)音樂教師,將過去單一教唱迎來了有鋼琴伴隨孩子們一起歌唱的新局面。如今孩子們站在小舞臺上,各個精神煥發(fā)、信心倍增,人人都能演唱幾十首英文歌曲!
“更可喜的是孩子們把英文歌曲帶回了家,我鼓勵他們在家中要成為英語“小教師”,教唱爺爺和奶奶等大人,這即鞏固了學習的內容,又無形中給家庭的帶來了無比的歡樂。通過學唱英文歌曲的另一個好處是提高了孩子們掌握了難度大的詞匯能力。如課本中出現了Exercise-book(練習本)一詞,孩子們學過book(書)一詞,而在歌曲中學過“Wedomorningexercises”(我們做早操),孩子們知道Exercise的意思是練習,所以一下子就猜出了Exercise-book的詞義。”[!--empirenews.page--]
今天,北京奧運會正一步一步向我們走來,潘博士愿借杭州政府推出的“為民辦實事”強勁的東風,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成立千人少兒英語合唱團,他將帶領著自己的多名助理,利用每個周末和今年寒假,免費教唱與奧運會有關的歌曲,并自己創(chuàng)作歌唱奧運會少兒新歌曲,在明年奧運會召開前夕,組織千名兒童齊聚武林廣場,為北京奧運會放歌。
最后,潘博士動情地說,杭州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是我第二個故鄉(xiāng)。這個城市最讓他欣賞和敬佩的是家長們非常重視子女教育,尤其是幼兒英語教育。把英語學習與音樂、舞蹈、歌曲、書法、表演、繪畫、語文和算術等相結合是他的創(chuàng)新,而把開心英語學習奉獻給更多的家庭是自己今后人生最大的奮斗目標,為此他將義無反顧將幼兒英語教育進行到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