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網
全國站
您現在的位置:幼教 > 重點小學 > 東城區(qū)小學 > 匯文一小 > 正文

北京市東城區(qū):“藍博課”帶學生深入社會大課堂

來源:現代教育報 2008-12-11 10:59:19

說兩句

  12月3日,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變身”一個大課堂:在二層,北京市東城區(qū)丁香胡同小學的學生們展示著“郵票與我們的生活”;在三層和四層,北京市第二中學分校的學生們探討著“中國郵政中的歷史與文化”;在二層的扶梯口,北京市東城區(qū)和平里第四小學的師生在制作泥塑,北京市東直門中學的學生們在學做小茶人……當天,北京市東城區(qū)“藍天工程”博覽課成果推廣會在此召開,現場展示的課程正是“藍博課”的縮影。

  據悉,東城區(qū)的“藍天工程”正式啟動于2005年,核心內容是整合、利用各類教育資源,組織中小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校外教育活動,創(chuàng)設沒有圍墻的大校園。伴隨著今年9月1日北京市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的啟動,“藍天工程”進入到深入拓展階段,在義務教育階段開設東城區(qū)地方課程——“藍天工程”博覽課。由此,“藍天工程”從課外走向課程,從活動走向教學,學生們真正走進社會大課堂。

  藍天工程的100%需求

  “‘創(chuàng)設沒有圍墻的校園,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藍天工程’最凝練的精神內涵。”據東城區(qū)教委主任蔡福全介紹,“藍天工程”實施的第一階段是從課外活動的角度出發(fā),拓展學生的活動空間,豐富學生的活動資源,讓學生從封閉的小校園走向沒有圍墻的社會大校園。

  隨著“藍天工程”逐漸深入,很多學校探索依托資源庫進行課程改革。于是,語文課來到了老舍紀念館、魯迅博物館,科技館成為了物理課的課堂;研究性學習走入大學實驗室,走入生態(tài)科技園;班校會走入北京老字號百年老店,走進大中型企業(yè)……資源庫中的資源走向與課堂教學的結合。

  這期間,一個學生的感受引發(fā)思考。北京市第五中學分校一名初二學生在科技館上了第一節(jié)物理后,寫感言道:“上初一時,聽說物理很難,心里很害怕。但今天在科技館上的課既輕松又有趣,老師告訴我們,我們玩的這些項目就是物理。看來,物理不難啊。”實地鮮活的情境讓學生很容易就進入教師設計的學習狀態(tài)。

  基于這些現象,一項《課堂教學資源需求調研》在實施“藍天工程”的過程中展開了。調研顯示,100%的教學干部和教師,對利用社會資源拓展課堂資源有需求。以中學為例,中學文科需求大于理科,除計算機外的所有學科都希望有更多的社會資源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

  “藍天工程”課題組對此進行全面分析,得出結論:教育系統對社會資源的需求度高,對社會資源的利用深度還可以再挖掘。由此,東城區(qū)提出開設地方課程——“藍天工程”博覽課,較為系統、規(guī)范地使社會資源由單純課外走向課內,讓“藍天工程”為課程改革提供支持服務,同時加大區(qū)域內綜合實踐課程的推進力度,并為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再提供更進一步探索實踐。

  活動“變身”創(chuàng)新性課程

  據介紹,作為“藍天工程”深入拓展的一部分,“藍博課”把重點社會資源開發(fā)為小低、小中、小高及初中四級課程資源,通過不同層次的綱目設計,引領學生在參觀、瀏覽的基礎上,依據目標要求,進行較為深度的實踐學習,經過每年課時、課程內容的積累,每名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完成應有的課程設計體系。

  從課外活動提升為課程,“藍博課”的基本呈現形態(tài)為活動式教學和資源課程化:活動式教學是一種“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的課程模式,是教師引導下的學生主體學習活動;資源課程化是教師把社會資源轉化成課程資源,引領學生在實地環(huán)境和資源情境中上課的課程形態(tài)。

  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性課程,“藍博課”的課堂不再是傳統意義上校園內的課堂,而是社會大課堂。博物館、公園等成為立體化的新課堂,課程地點具有開放性。課堂上學習的不再是單一學科的知識,而是多個學科的聯動、多元能力的培養(yǎng),課程內容具有綜合性。學生在真實的生活實踐環(huán)境中,或在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模擬研究”情境中,開展學習活動,在“做中教”,在“做中學”,課程形式具有實踐性。

  “加大學生積極參與、合作交流的力度與機會,形成主動學習的心理傾向,產生學習的興趣、探索的愿望,激勵主動開拓的精神;教師的職能從傳授轉變?yōu)橹笇Ш头⻊眨粚W習的目標從單一到綜合;學習的空間從封閉到開放;學習資源會更豐富、鮮活、立體化;學習的過程從實踐到認識、到發(fā)現、到探索、到整理和重組,在實踐學習中提高智力操作的強度,拓展思維訓練,使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蔡福全主任對“藍博課”寄予厚望。

  18所實驗校開先河

  經過專家論證,2007年初,“藍博課”作為東城區(qū)地方課程在義務教育階段開始實施。作為一門新開發(fā)的地方課程,如何讓其融入學校整體教育教學體系是研究的重點。因此,在博覽課實施的第一年,東城區(qū)以實驗校先行的方式,確定18所實驗校先行開展研究。

  在研究方式上,“藍博課”采取地方課程“校本化”,即區(qū)里制定東城區(qū)博覽課綱目,編寫東城區(qū)“藍天工程”博覽手冊,作為實驗校的指導性文本;各校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對“藍博課”的結構、內容、教學方式、評價等領域進行再加工、再整合,編寫出學校的校本綱目,使“藍博課”更具校本化、個性化。經過一年的實驗,實驗校就每個學段課程內容、實施方式、師資配備、課時安排、課程評價上進行了研究與實踐,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在課程資源開發(fā)方面,博覽課資源被分為學科拓展型、綜合博覽型和專題教育型3個類型,把資源與學科知識點和學生知識能力拓展和德育專題相對接,進行再挖掘和整合,使其成為課程資源。東城區(qū)首批選擇54家資源單位作為課程資源基地,并同步設計了162節(jié)課例;學校自主開發(fā)100余家課程資源基地,設計了304節(jié)課例。

  據悉,東城區(qū)將把“藍天工程”博覽課實驗校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在全區(qū)中小學推廣。第一階段,“以1帶2”的方式,2009年底全區(qū)有54所學校能夠規(guī)范推進“藍天工程”博覽課,進一步完善“藍博課”教材體系。第二階段,讓更多學校加入到“藍天工程”博覽課實施隊伍中來,努力在2010年實現全區(qū)中小學開設“藍天工程”博覽課。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幼教網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熱點專題

  • 幼兒園教學課件:奇特的建筑
  • 幼兒教學課件:小魚的夢
  • 河頭幼兒園“幫水寶寶搬家”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認識時間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資訊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擇校

幼升小指導

學區(qū)房

幼升小真題

重點小學

上海小學

廣州小學

深圳小學

成都小學

武漢小學

南京小學

北京一類幼兒園

海淀區(qū)幼兒園

西城區(qū)幼兒園

東城區(qū)幼兒園

朝陽區(qū)幼兒園

其他區(qū)幼兒園

幼兒園資訊

教師園地

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

教學論文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評語

少兒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園必讀

潛能開發(fā)

藝術培養(yǎng)

家庭教育

兒童樂園

科普知識

圖書推薦

睡前故事

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

唐詩宋詞

孕育指南

時尚媽咪

健康寶貝

美食廚房

趣味數學

健康飲食

專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