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方都市報 作者:黃河方 2009-03-18 09:47:18
業(yè)界說法
教育就是需要多樣性
馮夏婷
華南師范大學教科院學前教育系教授,教育心理學博士。一直關注“在家教育”這一新的教育模式在國內的發(fā)展。
馮夏婷表示,她一直在關注“在家教育”的相關情況,因為就教育來說,它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性。現(xiàn)在有的家長開始采用“在家教育”這種方式來教育孩子,說明家長已開始深入地思考教育的本質問題。
現(xiàn)行教育中存在很多問題與弊端,比如很少有價值觀上的傳遞,關注更多的是成績、技能,老師不尊重孩子,孩子之間競爭激烈,這樣的氛圍,很容易扭曲孩子的身心。這些問題,家長已看到,有的不滿,希望給孩子個性化的發(fā)展,“在家教育”正是這樣的選擇。事實上,“在家教育”國內有成功的案例,在蘭州,就有一個女孩從小就是“在家教育”,后來順利考上大學,同時她的興趣廣泛,閱讀面廣,性格活潑開朗。這是家長在現(xiàn)行教育制度下的一種選擇與嘗試。
從另一方面看,這一現(xiàn)象促使我們反思,公共教育對孩子到底是損了還是扶了。就目前來看,損的方面較嚴重,尤其可怕的是,在這種教育下,一批批的孩子變得不自信,因為現(xiàn)行教育是唯成績話英雄的,但第一,永遠只有一個。
在家教育的話,很多問題可以避免,孩子會得到充分的尊重,個性可以得到充分的發(fā)展。但競爭在摧殘自信的同時也會促使他堅強。個性發(fā)展之余又會對人際關系有所影響。不過,教育需要多樣性。在這方面,美國的經(jīng)驗值得我們學習。它的非公共教育非常發(fā)達,各種理念的都有,比如崇尚軍事化的、注重品格培養(yǎng)的等等。家長的選擇也就很多。而對“在家教育”不好的方面,政府也提供一些設施來避免。比如,利用圖書館、博物館等社會資源,參與多種社會活動;有許多專門的網(wǎng)站、教育機構、民間組織為在家上學的家長提供教學計劃、教材、教師、社區(qū)活動等各種支持。
不主張倡導“在家教育”的行為
李文老師
資深教育人士,現(xiàn)已退休,從事教育事業(yè)已有幾十年經(jīng)驗。
有著幾十年教育經(jīng)驗的李文老師認為,如果孩子最終還是要納入國內的教育系統(tǒng)之中,還面臨各種入學考試的話,“在家教育”就并不可行,除非孩子的所有教育都和國際接軌,也就是說,“在家教育”完成幼兒園、小學、中學各個階段學業(yè)后,考國外的大學。
原因其實很明顯。首先,不要說是自己教,就是在很好的私立學校讀的話,想再進到市內的各大名校,都會很難———考試會通不過,因為他競爭不過一直從傳統(tǒng)名校讀出來的學生。我曾遇到幾個這樣的學生,原來在廣州的一間民辦私立學校讀,但在這個學校學分很高的學生,考不上廣雅,只能上四中。不是他的學習能力不行,而是整個教育方向的問題。所以,如果孩子以后還是要上市內名校的話,家長還是不要“在家教育”的好。
其次,在中國的學校,校長與老師喜歡的是規(guī)規(guī)矩矩、考試分數(shù)又高的學生。“在家教育”的一個特點是自由、個性發(fā)展,提問是被鼓勵的,思考是得到欣賞的。但在名校里,在課堂上總是說話的孩子老師是不喜歡的。“在家教育”的話,學會了就可以不用做重復的作業(yè),在名校,即便你會,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也是要完成的。
總之,現(xiàn)階段,就國內的情況來看,“在家教育”并不值得倡導。如果家長不具備專業(yè)素養(yǎng)的話,對孩子來說,“在家教育”還將是件不幸的事,它會成為變本加厲的學校輔導、家庭輔導。到最后,孩子不但不能形成自主的人格能力,得不到人生幸福的力量,還會成為父母的翻版和依附。
記者手記
在家教育,家長要保持更清醒的頭腦
近兩年,時不時聽到“在家教育”這個提法,在一些論壇,也看到一些年輕的父母雖還沒行動但有想法,在網(wǎng)絡調查中,在“會”與“不會”兩種選擇之間,各自的得票也是旗鼓相當,當然,這還都限于網(wǎng)上,還不是真正的實際行動。
興趣顯然在,但專家表示,在家教育不能因一時熱情而去做,要進行深入的調查與思考后才能做出決定。首先在家教育對家長的要求比較高,除了素養(yǎng),家庭經(jīng)濟條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塊,因為單憑家長一人是難以勝任小學各門課程學業(yè)要求的,專業(yè)老師的配置是必需的。再有,在家教育中,家長的付出是巨大的,要承受的心理壓力也很大,如果沒有做好思想準備,將很難完成。比如,上班掙錢時,孩子不好好讀書,是他的錯,但家長專職在家教孩子的話,孩子不好好讀書,就將是家長的錯。
此外,在教育的過程中,還要時刻提醒自己,千萬不能一個不小心就把自己的愿望與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讓孩子成為自己指揮棒的執(zhí)行者。以至到最后,連自己都違背了自己定下來的初衷。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