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09-04-09 18:55:06
幼苗期對于生命的全過程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連普通農民都懂得薄膜育秧、溫室催芽、營養(yǎng)缽育苗、科學育雛等農業(yè)技術的重要性,那么人的小生命---嬰幼兒,這“人才之芽”和“智慧之苗”呢,自然更需要悉心養(yǎng)育,施以早期優(yōu)教了。
在給予孩子的全面而高質量的食品營養(yǎng)和精神食糧中,早期識字閱讀是必不可少的。對于孩子來說,它的重要性如同認識環(huán)境、適應社會、發(fā)展體力和運動、學習口語等一樣,有著現(xiàn)實作用和長遠意義。而且識字閱讀如學習口語一樣,要搶在三四歲這一發(fā)展的最佳期進行,不然將來就會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
誰也不否認識字閱讀是人才成長的一大基本建設內容,但早期識字閱讀遠非只是目的,更重要的是通過游戲識字和習讀低幼讀物,催發(fā)智力和培養(yǎng)優(yōu)良性格,給孩子插上騰飛的一翼。我們兒童發(fā)展研究中心指導下成長的早慧兒們,在全面發(fā)展、充分發(fā)展、多方培養(yǎng)、因材施教的思想指導下,個個受惠于早期識字閱讀。他們一二歲開始游戲識字,從一個側面促進了他們個性品質的發(fā)展。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發(fā)展注意力
早期識字閱讀充分利用孩子的無意注意,及早鍛煉他們的有意注意,使注意力很快發(fā)展起來。經過早期識字閱讀誘導的孩子,幾乎個個都快樂活潑,安靜專注。四五歲動則活躍,靜則專心,極少有吵鬧折騰的。他們對于精神食糧(故事、兒歌等)極有興趣,有的孩子4歲就能獨立閱讀1小時以上。繆晶晶1歲多就喜歡看廳堂里懸掛的對聯(lián),大人讀對聯(lián)孩子笑瞇瞇的,一段時間不讀,就“嗯嗯”地用手指著,意思是要大人讀給她聽。樊星患有嚴重的小兒濕疹,奇癢難忍,但一聽故事或讀書他便安靜下來,不用手抓皮膚了。人生來就有精神生活的需要,識字讀書則是滿足精神需要和發(fā)展注意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二、鍛煉觀察力
嬰兒看一個字與看一幅畫、一張郵票有同樣的興趣,對他來說,這些都是陌生的、新鮮的、奇特的。孩子識字最初全憑印象,而兩歲后就能觀察、分析字形結構,學習比較和辨析了。
例如,有一次,不到3歲的小川跟奶奶一起經過校門口,高興地讀著小木牌上“出入下車”四個字,卻錯念成了“出人下車”。奶奶表揚了他,又大聲地念“出”“入”“下”“車”。從此小川就會區(qū)別“入”和“人”二字的細微差別了。3歲時他畫風景畫,問奶奶:“‘景’字怎么寫?”奶奶就寫給他看。他看后高興地說:“呵,‘景’字好記,上面一個扁‘日’字,下面是北京的‘京’。”可見孩子的觀察、分析能力在識字中能獲得可喜的提高。孩子的視覺從小能敏銳地捕捉文字形象,這又具有何等重要的意義!
三、培養(yǎng)記憶力
早期識字最初能充分利用無意記憶,而后又能及早鍛煉有意記憶。記憶力主要是在集中注意和用心記住的活動中鍛煉出來的,記憶任務的明確性是記憶力發(fā)展之母。孩子從小做識字游戲,常常接受贊揚和鼓勵,記憶任務不斷明確,記憶習慣就會很快養(yǎng)成,所以記憶效率大多就會直線上升。許許多多實驗對象的父母來信,都說孩子1歲半時每日能初識一兩個字,而后就逐步加快,到3歲左右,在每天15~20分鐘的游戲識字中,竟能記住30個以上生字,甚至更多。早期識字閱讀的孩子普遍如此。
人獲得信息,來自視覺的比來自聽覺的要深刻得多,牢固得多。例如要記住一個陌生人的名字,聽口頭介紹一般印象十分模糊,但如果接到他的名片看了,那就印象非常清晰,而且也不易遺忘。“百聞不如一見”也有這層意思。
早期識字并進入閱讀以后,孩子的記憶力會有驚人的提高。充分發(fā)揮視覺作用,使記憶力發(fā)展到更高水平,孩子的知識自然就極快地豐富起來了。為什么許多幼兒小學生、兒童中學生、少年大學生發(fā)展得出類拔萃呢?這與他們早期識字閱讀、充分發(fā)展記憶力等不無關系。
四、發(fā)展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
人的思維和想像是須臾不能離開語言的,因為語言是思維的工具,語言就是“思維流”。人一旦離開語言,思維和想像及其參與的行為就不存在了,那就無異于動物看待世界一樣。然而從高層次的思維和想像的發(fā)展來看,對人影響最深的還是書面語言。如前所述,表義文字本身就能啟發(fā)聯(lián)想,使人一看到文字就會在腦海深處浮現(xiàn)出與字義相關的情境。而且因為書面語言的詞匯比口頭語言的詞匯要豐富得多,用語也完整、深刻、貼切得多,所以自然會促進人的思維更加細微、準確,想像更加斑斕、開闊。另外,書面語言的語法更加規(guī)范,句式多彩多姿,文章結構隨著內容變化無窮,氣象萬千,美不勝收,這些都對促進嬰幼兒思維、想像的發(fā)展有明顯成效。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