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09-05-15 09:59:10
在家里,父母要從小就把孩子當做獨立的社會人來養(yǎng)育。這樣培育出的孩子,走上社會就能夠成為獨立的社會人,并具有“后生可畏”的勁頭。
許多父母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理解,小的孩子有什么人格呢?其實小孩子也渴望尊重,怎么會沒有人格呢?所以,認為孩子沒有人格的父母,就不會尊重孩子的人格,也就不容易把孩子教育好。
所謂人格是人能作為權利、義務主體的資格。不尊重人格就不尊重人家的權利和義務,也就是父母必須認識到孩子也有自己的權利和義務。
許多父母常以自己的“權威”威懾孩子,甚至動之以武,有時讓孩子當眾出丑。有時稍不隨心,就在孩子屁股上烙上自己的手印。
不可否認,父母的愿望是好的,是為了教育孩子成材。但有一個事實你必須明白,你傷害了孩子,讓孩子的人格遭到侮辱,孩子對父母失去了尊重和信任,教育的效果就降低了,這樣怎么培養(yǎng)孩子呢?
專家們認為,尊重孩子,同時也是尊重自己。因為只有尊重別人的人,才能獲得別人對自己的尊重。這樣孩子才會尊重父母的人格,在相互尊重中,教育的效果才會明顯。
孩子是需要教育的,不經(jīng)過長期的科學的教育,孩子不能成人,也不能成才。然而,教育只有在尊重人格、維護尊嚴、保證權利的前提下進行,才可能培養(yǎng)出“人”來。對孩子人格的尊重,會使孩子更加自尊,有了自尊,才可能自強。凡破罐破摔的孩子,首先是失去了自尊,為什么失去自尊,因為得不到應有的尊重。
在此,列出某些父母不尊重孩子獨立人格的幾種表現(xiàn),以期引起父母重視。
1.居高臨下,指揮一切
父母高高在上,一副威嚴的面孔,指揮孩子的一切,你必須好好念書,給我考大學;你必須給我上××班,不愛上也得上,沒商量;你的前途,服從我的設計……這樣指揮,已經(jīng)把孩子當成一架“小機器”。
2.寵愛篤深,呵護備至
愛需要理智,寵愛往往走偏。視孩子為掌上明珠。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吃要高檔,穿要名牌。只要求念書,什么活也不用干,即使孩子該干、能干的事情,也一律由父母包辦代替……在這種狀態(tài)下,孩子還能學會過正常的人的生活嗎?做人的尊嚴被“瓜分”了。
3.訓字當頭,不許發(fā)言
有的父母誤把“訓”當教育,天天訓孩子,有事沒事訓幾句。最令人遺憾的是,不允許孩子解釋,更不許提出不同意見,不能表態(tài):“懂了”,“是”,“我改”。這種情況下,孩子也沒有了尊嚴,沒有了權利。
4.濫施懲罰,不顧后果
有的父母不只口頭上對孩子進行精神虐待,還濫用懲罰。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從城市到農(nóng)村,有8%—12%的父母對孩子常常采取打一頓的方法。挨打的孩子,往往開始害怕,過一段時間就被打“皮”了,更難教育。觸及皮肉的結果,可能造成靈魂麻木,或者造成怨恨反抗心理,孩子的人格就會扭曲。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