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育兒 2009-06-01 08:03:20
◆哪些疾病影響懷孕
如果你的妻子患有下面的任一種疾病,那你們的懷孕計劃就要暫緩,治療才是當務之
急。
☆貧血
如果女性在懷孕前就患有貧血,那么懷孕后的早孕反應就可能相對強烈,影響到營養(yǎng)的吸收。再加上有寶寶來分享大量的營養(yǎng),貧血會變得更加嚴重。如果是重度貧血,可使胎兒宮內發(fā)育遲緩、出現(xiàn)早產或死胎。對孕婦來說,可引起貧血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產后出血、產后感染等。因此,最好等到妻子的貧血治愈后再懷孕。懷孕之后也要定期陪同她檢查,繼續(xù)注意防治。
☆心臟病
懷孕后身體的負荷日益加重,尤其到了孕晚期,會讓媽媽感到心力不支。如果本身患有心臟病,會隨著懷孕時間的增加出現(xiàn)心功能不全,從而導致流產、早產、胎盤功能不全等。若妻子患有心臟病,你們就要慎重考慮,征詢醫(yī)生的意見。如果有幸得到了懷孕的許可,也不可高興太早,應在醫(yī)生的正確指導下安度孕期。
☆肝臟疾病
如果妻子患有肝臟疾病,在孕前一定要做好相應檢查。因為乙肝等病毒性肝炎,是可通過胎盤垂直傳播給寶寶的。同時,懷孕期間肝功能的負擔增加,會加重肝功能的異常,甚至引起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當然,并不是說有肝臟疾患就不能懷孕,只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做好孕期保健,同樣能夠孕育健康寶寶。
☆腎臟疾病
如果孕婦患有腎臟疾病,通常會較早出現(xiàn)妊娠高血壓綜合征,不利于胎兒的發(fā)育,嚴重的還會引起流產、早產等。而且,這種疾病對媽媽的危害也不小,可導致腎功能衰竭和尿毒癥。因此,若妻子患有此病,不可貿然懷孕。
☆高血壓
與腎病相同,高血壓的孕婦也較易出現(xiàn)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若有這樣的情況發(fā)生,你應陪同妻子積極治療,在血壓保持穩(wěn)定的前提下,方可實施懷孕計劃。在孕期須注意保健,采取低鹽飲食,并定期做好檢查和咨詢。
☆糖尿病
無論是原有糖尿病,還是在懷孕后才出現(xiàn)的病癥,都是不容樂觀的。對孕婦來說,糖尿病的最大危險就在于會引發(fā)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如不能很好地控制,可導致流產、早產,甚至出現(xiàn)巨大兒等。對這類情況,應在孕前向醫(yī)生咨詢,采用合理的飲食結構和藥物治療,在醫(yī)生的監(jiān)護下懷孕和分娩。
☆膀胱炎、腎盂腎炎
如果患有這類疾病,懷孕無疑會使病情加重。因此,一定要在徹底治愈后再懷孕,以免讓她在孕期苦不堪言。
☆結核病
如果妻子患有傳染性的結核病,懷孕后可致流產、早產。而如果在孕期服用抗結核藥物,勢必會影響到胎兒的發(fā)育,所以應治愈后再考慮懷孕。
☆性病
在計劃懷孕之時,如你們任何一方患有性病,都不可隱瞞不報,否則會危及到胎兒的健康。例如皰疹病毒感染,如果沒有治愈就懷孕,可導致胎兒發(fā)育遲緩,出生后也會在寶寶的眼睛、口腔和皮膚黏膜等處出現(xiàn)皰疹病毒感染的征象。事實上,大多數(shù)的性病經過正規(guī)治療是可以痊愈的,只要在孕期不再復發(fā)或發(fā)生新的感染,完全可以擁有一次正常的妊娠。
◆哪些遺傳病不宜生育
人體細胞有23對(46條)染色體,其中22對是常染色體;另一對是性染色體,女性為XX,男性為XY。每條染色體都有特定的結構,并攜帶著不同的基因。如果染色體形態(tài)或數(shù)目發(fā)生改變,或單個基因缺陷,都會給機體帶來病變。在每條染色體上,大約負載著2000多個遺傳基因,因此染色體多1條或少1條,都會造成許多基因間的不平衡,遺傳病也便由此形成。
那么,哪些遺傳病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健康呢?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父母中的任何一方患有這類遺傳病,都可能傳給孩子。而且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機會接近均等,每代都受影響。例如視網膜母細胞瘤、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慢性進行性舞蹈病以及成年人的多囊腎、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等。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如果父母中只有一方是隱性遺傳病人,不必過于擔心,因為這樣孩子一般只帶有致病基因,并不患病。但如果雙方都患同種隱性遺傳病,孩子發(fā)病的機會就大增。常見的有白化病、先天性聾啞、地中海貧血和纖維囊腫等。
☆X伴性隱性遺傳
具有明顯的性別差異,只有男性發(fā)病,女性攜帶者傳給第二代。如果母親攜帶這種基因,而父親卻正常,那么1/2的女兒將成為攜帶者,1/2的兒子發(fā)病,其他兒女正常。常見的這類病癥有血友病、假性肥大性肌營養(yǎng)不良。若遭遇這類疾病,可根據(jù)自己家族中的發(fā)病情況,經過產前診斷做性別預測,以決定是否繼續(xù)孕育。
☆嚴重的多基因遺傳
如果除了本人外,親屬中有一人或更多人同患此類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精神分裂癥與狂燥抑郁性精神病、原發(fā)性癲癇等,即使病情穩(wěn)定也不宜生育。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