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6-09 22:50:06
1.養(yǎng)成寶寶定時大便的習慣。
健康成長的寶寶一般每天都能準時排便,其中以早晨吃奶后排便的居多。這時孩子情緒平穩(wěn),容易集中注意力排便,因此,每天一到這個時間父母可以通過“嗯嗯”的形象化語言幫助寶寶辨別要他大便的信息,形成條件反射。
到寶寶1歲左右,就能教他早餐半小時后坐盆了。
2.寶寶排不出大便時,不要長時間坐盆,更不能讓他邊坐盆邊玩或看書。
因為在注意力分散的情況下,孩子不易排便,而且長時間坐盆,易造成個別體弱的孩子脫肛。每次坐盆5~10分鐘為宜,每天次數(shù)也不宜過多。只要精神和食欲都很好,體重增加也正常,大便不干結,那么就算孩子2~3天排便1次,也不用特殊處理。
3.給寶寶時間。
寶寶真正能自己控制大小便得到一歲半至兩歲。之前的反射性排便排尿時期不能硬來,如果寶寶哭鬧著不拉或過了5分鐘還不肯拉,就轉移你的視線,也轉移他的視線,讓這段不愉快很快過去。下次再來。
4.讓孩子接受,而不是排斥。
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體,讓他覺得自己身體的每個部分都是好的有用的,自己的生理功能也是很自然正常的,有利于孩子一生的身心健康。而不是用“今天又沒拉屎”、“不拉屎,細菌、臟東西都留在你肚子里了”之類的話來導致寶寶不良心理暗示:我拉不出屎,我不健康。如果因此讓孩子對自己的身體和生理功能產生排斥感,會影響到長大后的身體觀念甚至性觀念。
5.關注需要技巧。
兒童專家指出,如果對孩子的大便問題給予超過其他事情的特別關注,孩子就會利用這個機會來叛逆、消極抵抗,或糊弄周圍的人。越自然、越?jīng)]有壓力的方法對孩子身心健康越好。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