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2009-06-13 20:14:12
生活中,孩子也許經常會遇到一些小麻煩:手被刺扎了,腿上被蚊子叮起了包,不小心被樹葉劃傷了手……知道了下面的這些應急的小竅門,你就不會看著孩子難受,束手無策了。
被刺扎了
怎么做:俄亥俄州Akron兒童醫(yī)院的醫(yī)學博士EllenKempf說:“如果孩子皮膚表面扎了刺,可以用膠帶沾住小刺,然后把刺拽出來。”如果刺比較大,或者扎進皮膚較深,最好用鑷子把刺拔出來。
為什么要這么做:刺會沾到膠帶上,這樣拔刺不但快而且操作起來比較簡單。
什么情況下需要醫(yī)生:如果出現(xiàn)下面的幾種情況,最好聯(lián)系醫(yī)生:你沒辦法把刺取出來,扎刺的地方發(fā)紅、有感染的傾向,或者孩子感到非常痛等。
蟄傷
怎么做:馬上用信用卡邊或比較鈍的刀刮去動物的蟄刺,然后用肥皂水仔細清洗,最后拿一塊冰敷在傷口上。
為什么要這么做:用刮的辦法而不是用手指拔去動物的蟄刺可以避免動物毒液進入孩子的皮膚,敷冰可以防止浮腫及疼痛。
什么情況下需要醫(yī)生:如果孩子出現(xiàn)過敏反應、呼吸困難、嘴和脖子周圍開始腫脹,或者在傷口周圍出現(xiàn)皮疹時應該馬上去醫(yī)院。
堵塞的鼻孔
怎么做:在溫水中溶解小半勺食鹽,然后將溶解后的液體裝在小的噴霧器內,在每個鼻孔噴兩下,然后讓孩子用紙巾擤鼻涕。(假如孩子太小,還不懂得怎樣擤鼻涕,可以用吸鼻器替孩子吸出鼻子內的臟物。)
為什么要這么做:鹽水可以軟化濃稠的鼻涕,使之容易被擤出或吸出,同時有助于補充鼻粘膜的水分。
什么情況下需要醫(yī)生:如果懷疑孩子的癥狀為耳朵或鼻竇感染就需要去醫(yī)院了,其癥狀為發(fā)燒、持續(xù)不斷的咳嗽、耳朵疼、或者鼻孔出現(xiàn)黃色或綠色的分泌物。
吃藥
怎么做:讓孩子坐在嬰兒椅上,或讓孩子坐在另一個大人的腿上,然后給孩子喝點冰水或含點冰塊,之后馬上將藥水噴在孩子的嘴內側,也就是臉頰和齒齦之間。
為什么要這么做:冰水會暫時麻痹孩子的舌頭和臉頰,從而減少對味覺的敏感度,也就不會把藥水往外吐了。(假如醫(yī)生允許給孩子吃冰一點的藥,那么藥的苦澀味道也會有所減弱。)
什么情況下需要醫(yī)生:如果孩子對藥物非常抵抗,無法咽下藥,或者幾次都把藥吐出來了,這時就需要去醫(yī)院了。
牙痛
怎么做:把毛巾折疊成一個小三角形,其中一角浸入水中,然后放到冰箱里,在冷凍后,讓孩子抓著毛巾干燥的一邊,咬住冷凍好的另一邊。
為什么要這么做:毛巾的纖維質地可以讓孩子疼痛的牙齦感覺舒服一些,同時冰冷的感覺也可以舒緩疼痛,并有助于緩解腫脹及發(fā)炎的癥狀。
什么情況下需要醫(yī)生:孩子看上去疼得非常厲害,或者冰毛巾根本不能緩解他的疼痛,這時就需要看醫(yī)生了。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