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6-17 06:30:58
宮頸息肉是婦女宮頸病變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多發(fā)于中老年婦女。臨床資料顯示發(fā)病率占育齡婦女的5%左右,占所有宮頸病變的4%~10%,其發(fā)病高峰在30~50歲,98%宮頸息肉是婦女宮頸病變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多發(fā)于中老年婦女。臨床資料顯示發(fā)病率占育齡婦女的5%左右,占所有宮頸病變的4%~10%,其發(fā)病高峰在30~50歲,98%的病例發(fā)生在已婚婦女,其中經產婦占62.3%,已婚但沒有生育的婦女占35%左右,未婚者不足2%。可見宮頸息肉的發(fā)生與婦女生理條件的改變、性生活及分娩等因素有關。
1/3以上的宮頸息肉病人在臨床上沒有癥狀,即使有癥狀也很輕微,故易被忽略。陰道出血多是“星星點點”,有時被誤認為是“回經”。部分患者平時可有黃色白帶,并伴有異味,或白帶中有血絲。未婚女性常見陰道口腫物脫出。
宮頸息肉的好發(fā)部位為宮頸外口。生長速度一般不快,88.9%的宮頸息肉為單個生長,體積并不起眼,絕大部分只有米;螯S豆粒大小。宮頸息肉與宮頸糜爛有關,長期宮頸糜爛的女性患本病的可能性要比正常人多得多。宮頸息肉伴宮頸糜爛的占65%以上。的病例發(fā)生在已婚婦女,其中經產婦占62.3%,已婚但沒有生育的婦女占35%左右,未婚者不足2%?梢妼m頸息肉的發(fā)生與婦女生理條件的改變、性生活及分娩等因素有關。
1/3以上的宮頸息肉病人在臨床上沒有癥狀,即使有癥狀也很輕微,故易被忽略。陰道出血多是“星星點點”,有時被誤認為是“回經”。部分患者平時可有黃色白帶,并伴有異味,或白帶中有血絲。未婚女性常見陰道口腫物脫出。
宮頸息肉的好發(fā)部位為宮頸外口。生長速度一般不快,88.9%的宮頸息肉為單個生長,體積并不起眼,絕大部分只有米;螯S豆粒大小。宮頸息肉與宮頸糜爛有關,長期宮頸糜爛的女性患本病的可能性要比正常人多得多。宮頸息肉伴宮頸糜爛的占65%以上。
子宮后位不影響懷孕,您孕前做全面的檢查檢查,受孕的條件主要有下列四方面:1)需有正常的卵子。2)需有正常的精子。3)卵子與精子能夠結合形成受精卵。4)受精卵能安全著床,也就是說,受精卵能在子宮腔內繼續(xù)生長發(fā)育。
子宮內膜息肉是慢性子宮內膜炎的另一類型,即炎性子宮內膜局部血管和結締組織增生,形成蒂性息肉狀贅生物突入宮腔內,息肉大小和數目不一,多位于宮體部,頸管內息肉可引起頸管擴張并脫出外口。
引起子宮內膜息肉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個方面:
1)慢性子宮內膜炎或子宮肌炎。
2)宮腔異物如IuD,異物存留。
3)特異性感染如結核、阿米巴和血吸蟲病等。
4)胎盤殘留并發(fā)感染。
子宮內膜息肉引起不孕的機制如下:
1)內膜息肉充塞宮腔,妨礙精子和孕卵存留和著床。
2)內膜息肉合并感染,改變宮腔內環(huán)境,不利于精子和孕卵的成活。
3)內膜息肉妨礙胎盤植入和胚胎發(fā)育。
4)合并輸卵管或卵巢炎,可引起梗阻性或無排卵性不孕
子宮內膜息肉的臨床表現:
1)有急性或慢性子宮內膜炎病史。
2)月經失調如月經過多,經期延長,經間期出血,痛經等。
3)原發(fā)性或繼發(fā)性不孕。
4)有病理妊娠史如流產和死胎史。
5)子宮正常或輕度增大,伴有下腹墜痛、白帶增多、性交后出血等癥狀。
子宮內膜息肉超聲檢查宮腔內有實質性強回聲光團或充盈缺損,且宮腔形態(tài)異常,內膜線不規(guī)整,HSG子宮內出現充盈缺損。專家建議應積極而有效地采取治療,待炎癥控制后經宮腔鏡或手術切除息肉并同時行診刮術,組織送檢,以排除惡變。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