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2009-06-21 00:39:54
攀比付出的代價
代價1小小的人兒學會了攀比
遠的不說,就說在幼兒園里,每個班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孩子們之間相互攀比的現象。家長往往對孩子之間的攀比感到既無奈又不解,他們怎么也想不通,這么一丁點兒的孩子竟然也學會比吃、比穿、比誰家電子琴的牌子好。其實,孩子就是家長的影子,媽媽們在攀比,在談論,孩子當然很快就學會了。
對策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他們的一言一行往往都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當家長們在較著勁兒“比賽”的時候,就為孩子作了“最好”示范。所以,“孩子面前謹言慎行”,一點沒錯
代價2孩子的自信心在比較中失落。
直截了當地拿孩子互相比較,往往會使在比較中“落敗”一方的孩子受到諸如被家長責難、被同伴嘲弄等不公平待遇,必然會使孩子產生“處處不如人”的想法。而這種比較經常是不夠合理的,比如拿己短處比人長處。于是,在家長們一次又一次的比較過程中,孩子的自信心已經不知不覺地被逐步削弱,并最終失落了。自信心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意志品質,賞識教育之所以被廣為推崇,其最重要的原因也正是它是通過賞識孩子從而強化了孩子們的自信心。
對策
事實上,由于先天條件及后天環(huán)境的不同,每個孩子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和發(fā)展?jié)撡|。養(yǎng)育孩子,只有尊重規(guī)律和科學,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育兒過程中的比較實質上是以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或是以別的孩子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孩子。此種做法忽視了孩子之間存在的諸如興趣愛好、身體發(fā)育狀況、后天成長環(huán)境等個體差異,而一味以家長自己的想法來要求孩子,這不但違背了成長的規(guī)律,而且也會使孩子對世界的看法和感受公式化,最終必然會限制個性的發(fā)展。
代價3比較造成孩子精神上的壓力。
孩子的適應能力往往比我們想像的要強得多,他們?yōu)榱巳偢改,往往會去揣摩家長的想法,小小年紀便產生較強的得失心。為了能夠得到爸爸媽媽的認同,他們總是希望自己在某些方面比別的孩子更好,而一旦別的孩子超過自己時,他們便會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
對策
愛比較的家長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別人的孩子強,當孩子不如人意時,他們往往會對孩子產生強烈的失望情緒,有的還會采取一定的懲罰措施,甚至取消孩子優(yōu)越的物質待遇,想想看,這些會給小小的孩子造成多大的精神壓力。
一位明智的媽媽不會是愛比較的媽媽,更不會是隨意對孩子下結論的媽媽。尊重孩子的個性和發(fā)展,讓孩子在優(yōu)點面前虛心,在缺點面前有信心,在出現真正的問題和不足時先從家長的角度來考慮恰當的解決方法,然后引導孩子進步,才會讓孩子重新找回歡樂的童年。
怎樣看待幼兒的攀比心理
攀比心理雖然在青少年、成年人中曾遍存在,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幼兒攀比心理也不可忽視。據一項家庭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75%的幼兒有過攀比別人的玩具、書包等現象。攀比心理是一種不愿落后于人、超群好強、物欲性強的內心綜合流露,這種心理在特定情況下能起著積極性作用,但長此以往會給幼兒身心健康帶來消極負面的影響。家長、教應本著正確的態(tài)度看待幼兒的攀比心理,采取一些較為合理、健康的方法來處理幼兒的攀比心理。
攀比心理存在的原因
1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為幼兒攀比心理提供經濟基礎。過去經濟較落后,人們連生活都難以維持,哪里會存在攀比?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哪個做父母的會不疼愛自己的子女、不想讓自己的子女打扮得比別人漂亮、時髦呢?一些家長本身也不愿落后于別人,孩子想要什么都盡量的滿足,自然會給幼兒的攀比心理提供良好的經濟基礎。
2家長的這份溺愛,為幼兒的攀比滋生了依賴。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茁壯成長。超凡脫俗,把自己的子女當作掌上明珠,兒女要什么就給什么,甚至以自己子女與別人相比來顯示自己有身份有地位。過分的溺愛與遷就、嬌生慣養(yǎng),會讓幼兒滋生攀比心理,產生依賴。
3幼兒天真幼稚的天性為攀比提供心理基礎。幼兒天真無瑕,心靈純潔,模仿能力、好奇心較強,易教易懂易模仿,是學知識學本領的時期,但幼兒未能辨別是非曲直,真善美丑,什么都跟著學,因此,這種幼稚的天性為幼兒攀比提供了心理基礎,常為父母所忽現。
4家長的自卑心理,是導致孩子攀比心理的一個重要原因。有些家長經濟不太寬裕,或下崗了,怕自己的孩子受人欺侮,讓人瞧不起,當孩子說××有什么東西時,父母便迫不急待為自己的孩子買一份,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在所不惜,這也是導致孩子產生攀比心理的一個重要原因。
攀比心理的積極性與消極性作用
1攀比心理在特定情況下暫時性能起積極性作用。攀比是不滿足于現狀,不甘落后于他人而想追求擁有甚至超越他人的心理意識,它在特定的情況下能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2攀比心理會給幼兒身心健康成長帶來消極負面的影響。事物的發(fā)展都是由量變到一定程度而引起質變的,家長、教師如果掌握不好其攀比的程度,聽之任之,久而久之,就會給幼兒的健康成長帶來消極的負面影響。今日的孩子要求你買漂亮的書包才愿上幼兒園,明天要求買高檔玩具,后天就要求買其它的東西,長此以往,當不能滿足其要求時孩子就不聽話了,麻煩事也就來了。
因此,攀比心理也會給幼兒身心健康成長帶來消極的負面影響。
如何正確對待幼兒的攀比心理
1家長、教師要把握其程度,適時給與鼓勵,保護童心。幼兒是正發(fā)育的幼苗,需要家長、教師的灌溉培育,澆水過多會使幼苗淹沒,營養(yǎng)過剩會停滯不前,因此,家長、教師要用正確的教育方法把握程度,適時給予鼓勵,保護其童心。例如:幼兒剛上幼兒園怕陌生人、新環(huán)境,不愿上學,家長就可采取買與小朋友同樣的書包來鼓勵其上幼兒園,要抓住幼兒攀比心理適可為止,鼓勵向上。
2年輕父母不要過分疼愛獨生子女,防止出現攀比慣性。作為父母不要給孩子一切他想要的東西,這樣很容易養(yǎng)成幼兒過度的自我中心的心理,不能對孩子百依百順,嬌生慣養(yǎng)。姑息遷就很容易造成攀比慣性,以致變成賄賂幼兒,不利于幼兒心理健康的發(fā)育。
3從家長、教師自身做起,從小培養(yǎng)幼兒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俗話說:大狗爬墻,小狗學樣。這說明了幼兒的成長離不開家長、教師的正確教導。幼兒的成長是在你的身邊開始的,你的一舉一動都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影響,因此,作為家長、教師應從自身做起,自己不要存在著攀比別人的心理,要時刻為幼兒做表率。
4運用合理的方法來處理攀比問題。當幼兒出現攀比現象時,作為家長、教師應當視其情況做出合理的教育,用巧妙的方法來處理幼兒的攀比問題。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