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2009-06-25 22:11:08
四肢著地的骨盆搖動運動
骨盆搖動可以很有效地減輕背部的疼痛。在做運動時,可以讓嬰兒看著自己。雙膝著地,雙手支撐地板,背部保持平坦,收縮腹部的肌肉,并拱起背,有如正發(fā)怒的貓一般。頭部與背部保持水平狀,接著,放松并恢復至中心,試著避免讓背部在維持平直之前放松。
可以在背部下方增強這運動,并加強背部肌肉,只要做以下的運動,就可以辦到了。保持背部平坦,低下頭采,開始伸直一只腳,維持一只腳與背呈一條直線,不要過高,彎曲膝蓋,同時將之置于地板上,讓頭部回到中心位置。重復6-8次,接著,另一只腳又重復6—8次。
輕微的腿部搖動運動
生產后的背痛,通常是發(fā)生在背部的骶髂關節(jié),即脊椎與骨盆連接處。疼痛是發(fā)生在脊椎底部的某一側,這種疼痛很可能會擴及整個臀部,同時腿部很可能也會感到疼痛。這運動對于減輕這一類的疼痛非常有效,尤其是左側的骶髂關節(jié);相反側的運動則是減輕右側骶髂關節(jié)的疼痛。
仰躺,雙腳神直,并開始彎曲左膝蓋。做這運動時,要使肩膀、頭與右腳維持平貼于地板的狀態(tài),將左膝彎曲至胸部,用左手握住,并用右手握住左腳踝,輕輕地將膝蓋往肩膀方向推,以右手將左腳踝壓至陰部。慢慢地放松壓力,重復數次,做輕輕的搖擺動作。做完這運動時,要注意在站起采的時候,避免肌肉受到拉傷。
這時,換以左腳平貼于地面,慢慢地彎曲右膝。接著,將右腳平貼于左腳旁,使雙膝并攏,然后同時抬起雙膝,接著以四肢著地。
采取立姿的高跪姿態(tài),然后半跪,一手平貼于地面,小心地成為站立的姿態(tài)。
假如背部下方的兩側都產生疼痛感,則仰躺,雙膝彎曲至胸部,以雙手環(huán)抱膝蓋,貼緊胸部、抱住大腿,在膝蓋上方由一側搖動至另一側。按照上述的方法,慢慢地站起來。
手臂向后環(huán)繞運動
這運動有助于減輕背部上方與肩膀肌肉的緊張,并改善姿態(tài)。
保持站立的姿態(tài),雙腳分開約30厘米,維持膝蓋的柔軟度,同時不要向后傾,要確保臀部的收縮與腹部的緊縮。手臂向上舉向前,高過耳朵繞圈。
另一方式則是坐在沒有靠背的板凳上,將雙腳置于地板上。雙手置于肩膀上,同時手肘向上與向前繞圈,要以最舒適的方式盡可能地繞大圈,盡量貼近雙耳。同時,身體的其他部位要保持正直,不要因為肩膀僵硬而弓起背。
在整個過程中,要有韻律地呼吸。手肘再繞一次圈時,肩膀都要離開雙耳,重復大約8-10次。注意雙臂不應向前繞圈,因為只會徒增肩膀向前拱與不良姿勢的可能性。
側彎
這運動有助于背部由一側移動到另一側。
雙腿張開,與髖部同寬,同時雙手置于髖部,使膝蓋保持柔軟。收縮腹部肌肉,同時臀部保持收縮。將髖部維持于中心,身體的重量要平均地分配在雙腳上,柔軟地側彎至最大限度,維持彎曲的姿態(tài)數秒鐘。接看,重復往右側彎,要維持身體平直的狀態(tài),仿佛它是位于兩扇窗戶之間的一直線。避免為了增加運動幅度而踮起腳尖,否則會造成反效果。
另一方式是坐著,雙臂平置于兩側。側彎時深呼吸,恢復姿態(tài)時則吐氣。每次重復動作8-10次。
頸部、膝蓋與手部的環(huán)繞運動
脊椎上半部的運動主要是回旋運動而且回旋的程度通常是很有限的。這運動可以增加上半身的軀干與肩膀的靈活度。
雙腳直立張開,與髖部同寬,使膝蓋保持柔軟,手臂與手掌伸展,與肩膀同寬。同時,與肩膀的高度同高,收縮腹部的肌肉,并收緊臀部,維持下髖部正對著正前方。同時,眼睛注視著左手指尖。肩膀與手臂盡可能地往左繞,使右手彎曲,橫過胸部,維持這種姿態(tài)數秒鐘;氐街行狞c,然后再往相反的方向彎曲。在身體向左或向右旋轉的時候呼氣,而在恢復中心的時候吐氣,重復這動作8-10次。
1.身旁置一椅子,直立于椅子旁,一只手靠在椅背上。維持膝蓋的柔軟度,輕輕地抬起右腳的腳跟,同時彎曲頭部與軀干,使頭部與軀干靠近右膝,在做這動作的時候呼氣,維持這動作數秒鐘,然后慢慢地恢復原來的狀態(tài),并吸氣。
2提起右膝,使之呈水平狀,在換腳以前,重復這動作4次。如果以單腳站立,然后要提起膝蓋,或是向前彎的時候,會引起背部疼痛的話,那么就要避免做這動作。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