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 2009-06-25 23:10:59
響展舞春秋戰(zhàn)國時期,越國的女子行裝淡雅飄逸,她們經(jīng)常腳穿木履到河邊浣紗,走起路來發(fā)出輕脆的響聲。越國被吳國戰(zhàn)敗后,為了復國雪恥,越王將美麗的西施獻給了吳王夫差,夫差對西施寵愛無比,專為她建造了一座“館娃宮”,宮里的長廊鋪上了地板。西施帶領宮女,腳著木履,裙系小鈴,在廊上翩翩起舞,鈴鐺隨舞而響,木屐踏在地板上起舞叮咚有聲,更加烘托出西施動人的舞姿。
掌中舞漢朝女子趙飛燕因為舞跳得特別好,被漢成帝看中,入宮后深受寵愛,封了皇后,趙飛燕由于“善行氣術”,因此舞蹈的功底非同尋常,她的體態(tài)輕盈得不得了。幾乎能在手掌上跳舞,托盤上跳舞。有一天,趙飛燕在宮中表演歌舞《歸風送遠》,忽然間刮起了一陣大風,趙飛燕隨風揚袖飄飄忽忽地舞動,就好象要乘風飛上九宵云外一樣,嚇得漢成帝急忙命人將她緊緊拉住,她才沒有被這一陣風刮走,這說明趙飛燕是位藝術造詣很深的舞蹈家,她的舞姿輕盈、柔美、飄逸,猶如一縷青煙,體現(xiàn)了中國古典舞蹈的特色。
劍舞我國唐代著名舞蹈家公孫大娘的舞姿則與漢代輕搖微顫如煙飄颯的風格相迥異。她的舞姿以矯健灑脫、剛柔相濟而著稱,以善舞劍器飲譽古今。唐代大詩人杜甫在開元五年(717年)觀看公孫大娘舞劍器,后于大歷二年(767年)作詩回憶當時情景,贊嘆公孫大娘的劍舞驚心動魄,雄157妙神奇,嘆為絕響。唐代書法草圣張旭、懷素等人都因觀看了公孫大娘的劍舞而頓悟其理,遂致書法技藝大進。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