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 2009-06-27 00:23:22
有位意大利音樂家持一支橫笛在歐洲各地巡回演奏,所到之處聽眾如醉如癡。他吹奏的樂曲悅耳動聽,所用的橫笛更不同一般。這橫笛竟是用人骨制作!原來音樂家的一位同事逝世前立下遺囑說,希望拿他的骨頭去制作樂器,讓他死后仍能發(fā)出美妙的樂聲。音樂家使用他的脛骨制成一支橫笛,進行吹奏,用精彩的演出實現(xiàn)同事繼續(xù)獻身樂壇的遺愿。荷蘭的馬特支城有個奇特的樂隊,是由家庭主婦們組成的。她們所用的東器也很奇特,全部是家庭廚房中的炊具和餐具,如煎鍋、炒勺、菜碟、茶盤,以及刀、叉等,利用這些不同器皿發(fā)出的聲響,演奏、“鍋碗瓢勺交響樂”。由于她們演奏不同凡響,情調(diào)別具一格,很多大劇場經(jīng)理都爭相和她們簽訂演出合同。新西蘭的一名樂師米尼菲,從來不愁身邊沒樂器,只在隨手拿起一根胡蘿卜,用刀削幾削,鉆幾個洞,就能放到嘴邊當?shù)炎哟,這是他用小刀反復雕琢,“報銷”了一箱箱胡籮卜后才研究成功的。每當音樂會演奏到高潮時,他便當眾宣布:“下一曲我用胡蘿卜為大家吹奏。”一曲吹罷,掌聲雷動。米尼菲成名后,他的果菜樂器類也越來越多,芹菜、青瓜、西紅柿、菠蘿等經(jīng)雕琢后,也都能傳出動聽的樂曲。
無獨有偶,日本人樽神谷也能將不少蔬菜做成樂器演奏。他將蘿卜、南瓜、辣椒等雕琢曬干,然后吹奏。經(jīng)音樂大師鑒定,這種“樂器”的音色不亞于長笛、小號、黑管,并更具甜美圓潤的自然音調(diào)。
英國一位46歲的農(nóng)民馬丁是用武器演奏樂曲的高手。他能從手槍槍管處吹出一串串浪漫優(yōu)雅的樂曲,多次持槍置身喜宴為新人獻上《婚禮進行曲》。馬丁用舊自行車車架吹奏的民歌《皺菊,雛菊》美妙悠揚,別具情趣。興之所至,他拔下椅子的一條鋼腳也能韻味十足地吹上一陣。在他勞動的田野和居住的庭院內(nèi),總是充滿了迷人的樂聲。
我國赫哲族有一種古老的傳統(tǒng)樂器--口銜琴。這種琴有中指那么長,用鋼片彎曲制成。用它不僅能吹出各種樂調(diào),還能用它來對話。過去赫哲族的姑娘和小伙子常用它來表達相互的愛情。
關于口銜琴的來歷有不同的傳說。其中有一個傳說講道:從前,有一個村子,不知是何年何月,可怕的瘟神降臨到那里,村子里的人都死了,只剩下一個剛會吃奶的小女孩。有個過路的老頭經(jīng)過這里,救了這個小女孩,并把她撫養(yǎng)成人。當姑娘知道了自己的身世,由于傷心過度,把嗓子哭啞了,說不出話來。一天,她躺在炕上,眼淚流下來,掉在魚叉頭上,她用手比劃著告訴老人,老人照著魚叉的模樣,給姑娘做了一個口銜琴。姑娘靠著口銜琴又能說話了。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豎琴,上端都用蟬做標志。據(jù)說古希臘名噪一時的兩位藝術大師--愛諾莫斯和阿里士多,有一次在雅典舉行一次轟動全城的豎琴比賽。論藝術造詣,愛諾莫斯略勝一籌。在勢均力敵的競技中,愛諾莫斯演奏得心應手,出神入化。但是,正當愛諾莫斯在演奏蟬鳴時,豎琴弦突然折斷了。眼看著這場比賽就要輸給對方了。說來也巧,這時突然從窗外飛來一只鳴蟬,竟把“琴聲”和諧地持續(xù)下去。結(jié)果,愛諾莫斯終于擊敗了對手。這就是以后豎琴所以用蟬來裝飾和作標志的由來。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