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2009-06-27 11:13:07
公元前202年,劉邦率兵把楚霸王項羽和他的3000名士兵圍困于垓下(今安徵省靈璧縣南)。劉邦吩付漢軍士兵,每當夜深人靜之時,就高唱楚國民歌,項羽的子弟聽到自己十分熟悉的鄉(xiāng)音,觸發(fā)起思念家鄉(xiāng)的感情。于是軍心渙散、不戰(zhàn)而潰,這就是“四面楚歌”這一典故的由來。
在諸葛亮巧擺空城計的故事中,音樂也起了重要作用。當時司馬懿率領15萬大軍分兩路來攻戰(zhàn),諸葛亮身邊無大將,只有幾名文官和2500名軍士。他為了穩(wěn)定軍心,從容登城,操弦彈奏,表現出瀟灑閑逸,鎮(zhèn)定自若的神態(tài),周圍的士兵聽著那鏗鏘有力的音樂旋律,看著元帥那悠閑自得的操琴氣度,緊張的心情立即松弛下來,司馬懿細辨琴聲,聲聲慢,慢如飛鴻,步步輕,輕似落葉,一點也沒有緊張慌亂的跡象,于是疑其有詐,迅速撤兵。
東晉末年大將軍劉琨,在并州當刺史之時正遇匈奴乘虛而入,將晉陽城包圍得如同緊箍。劉琨組成一個專門吹奏胡笳的樂隊,上城吹奏,在遼闊的原野上、飄拂著渾厚圓潤的胡笳聲,這音樂撕扯著匈奴將士的心,激發(fā)起強烈的思鄉(xiāng)情緒,因而匈奴內部糾紛迭起,不愿戀戰(zhàn),要求北歸,最后不戰(zhàn)而退。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