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luò) 2009-06-28 11:16:34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用“一剎那”這個詞來形容極為時間短暫?墒,如果問到“‘一剎那’所對應(yīng)的時間究竟有多久”這個問題,可能就很少有人知道其答案了。
其實,“剎那”一詞是梵文(古印度人使用的一種語言)“Ksana”的音譯,而“Ksana”是佛教中用來表示最短時間單位的一個詞。
在東晉佛陀跋陀羅和僧人法顯共同翻譯的佛經(jīng)《摩訶僧祗律》(該書的梵文本是法顯在晉安帝義熙八年也即公元412年從印度獲得并帶回中國的)卷十七中有這樣的記載:“一剎那者為一念,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二十彈指為一羅預(yù),二十羅預(yù)為一須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須臾。”據(jù)此,我們不難做出如下的推算:一日一夜24小時中有30個“須臾”,600個“羅預(yù)”,2000個“彈指”,24萬個“瞬間”,480萬個“一念”或者說是“剎那”;再進一步細算,因為一晝夜24小時共有86400秒(440分鐘),那么一須臾則為2880秒(48分鐘),一羅預(yù)為144秒(2.4分鐘),一彈指為7.2秒,一瞬間為0.36秒,一剎那為0.018秒。
而中國佛教四大譯經(jīng)家之一、唐朝玄奘法師在其譯的《阿毗達磨俱舍論》(該書一般略稱為《俱舍論》,編著者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世親造。該書可以說是小乘佛教教理集大成者)卷十二中寫到:“何等名為一剎那量?……如壯士一疾彈指頃,六十五剎那……時極短者,謂‘剎那’也。凡人一念有九個剎那。一剎那時有九百生滅,一百二十剎那為一怛剎那,六十怛剎那為一臘縛,三十臘縛為一牟呼栗多,五牟呼栗多為一時,六時合成一日一夜”(類似的說法亦見玄奘《大唐西域記》及發(fā)合思巴造.沙羅巴譯《彰所知論》卷上《情世界品·第二》)。據(jù)此我們可以推算出:過去的一時等于現(xiàn)在的1小時,一牟呼栗多等于48分鐘,一臘縛等于96秒,一怛剎那等于1.6秒,一剎那等于0.013秒。這樣算來,“剎那”所代表的時間與《摩訶僧祗律》中的相比就差了0.005秒。但不管怎樣,“剎那”所代表的時間都是極為短暫的,也就是一個心念起滅之間的事。由此看來,人們常說的“剎那即是永恒”這句話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