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6-30 18:56:25
示幼 吳菊華
一個布娃娃、一只皮球,在孩子眼里或許就是整個世界,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玩具。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如何引導孩子玩好玩具,讓玩具成為孩子最生動的教科書,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最親密的伙伴呢?
一、給孩子的玩具上“保險”。
北京同仁醫(yī)院的龐大夫給記者講述了這樣一個例子。有個小男孩拿著玩具手槍與小伙伴“對打”,一粒子彈正打在他的眼睛上,眼球被穿透,傷口達6-7毫米。由此可見有殺傷力的玩具對孩子的傷害。其實,當孩子們與自己的“親密伙伴”玩耍時,還有一個骯臟的“不速之客”——細菌與之為伍。研究人員曾做過一個試驗。把剛消毒過的各類玩具使用24小時之后再作細菌測試,結果發(fā)現(xiàn)細菌集落數(shù)分別為:木制玩具59,塑料玩具35,皮毛制作的玩具最多,高達2400。以上觸目驚心的案例和一系列的數(shù)字讓我們明白:選擇玩具馬虎不得。孩子玩玩具的衛(wèi)生習慣養(yǎng)成很重要。
我園選擇的有棋類、塑料積木、皮球、拼圖等沒有殺傷力且細菌集落數(shù)目相對較少的玩具。然而,幼兒園的條件畢竟有限,如果不讓孩子從家里帶玩具加以補充,玩具就會顯得單調。為此我們在晨檢時就要把好玩具關,同時經(jīng)常對孩子滲透玩玩具的安全教育。
1、不讓孩子有殺傷力的玩具。如尖狀的玩具、彈射類玩具、易爆易裂的玩具、懸掛類玩具、仿制防護用品玩具等。另外,涉及玩具安全的一些小細節(jié)如零件是否太小、是否有夾到手或頭發(fā)的接頭或夾縫、彈簧和繩索及小齒輪等是否安全等也不可忽視。慎帶細菌集落數(shù)最高的皮毛類玩具。同時也應提醒家長要時刻記住,危險對于自我保護意識較差的幼兒來說是無處不在的,即便是一個不起眼的小紐扣也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傷害。讓他們在孩子帶玩具時盡量加以選擇。
2、要教育和培養(yǎng)孩子形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引導孩子不要啃咬、口含玩具;不要在吃東西時玩玩具;要勤洗手、勤剪指甲;不要將玩具隨意地放在地上或臟的地方;需要用嘴吹的玩具要經(jīng)過清洗等。
二、拓寬教育內容,讓玩具成為孩子生動有趣的教科書。
1、豐富孩子的科學知識。
每一種玩具都蘊含著形狀、結構、顏色、材料等各種科學知識。活動時,可以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把玩具作為教具。引導孩子利用玩具認識顏色、形狀、比比大小長短。利用玩具引導孩子認識不同材料的特征和功用,了解玩具的不同結構和原理。孩子的許多科學知識都可以通過玩具而獲得。
2、發(fā)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人的大腦主管視覺、聽覺和感覺運動這三大功能,在孩子的成長期,只有使三大功能互相配合、全面均衡地發(fā)展,才不致使孩子產(chǎn)生學習障礙,才能激發(fā)孩子的心智和創(chuàng)造力。值得深思的是,孩子們的好多心智和創(chuàng)造力竟都是玩耍來的,而讓幼兒自己制作玩具最能激發(fā)和強化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且自制玩具可以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和美好的遐想,有益于其身心健康。為此,教師要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應多啟發(fā)、引導孩子用各種廢舊材料自制玩具。
自制玩具材料來源很廣。煙盒、糖紙、麥稈、貝殼、杏核、樹葉、小石子等等,俯拾即是,唾手可得。運用剪貼、編織、雕刻、捏塑等方法、可以做出許多理想的玩具。如用廢蛋殼做臉譜;把廢舊的膠水瓶洗干凈造船;用雪碧瓶做花籃、制花燈;用硬紙做獅子;用各色塑料袋剪毽子。做多了,不僅可以使孩子變得心靈手巧,孩子們在做做玩玩的過程中還收獲到了快樂和成功,更發(fā)展了心智和創(chuàng)造力。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