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3 16:52:19
三、對幼兒進行雙語教育的指導原則與方法
1、指導原則
。1)堅持培養(yǎng)興趣為主要目的。
幼兒英語口語教學不同于其他教學,不能以量來衡量。因此,我們不片面強求學了多少,而始終堅持喚起幼兒學習英語口語的興趣,讓幼兒愛學樂學。
(2)遵循幼兒學英語口語的特殊規(guī)律。
A、強調用直接法來進行教學。所謂直接法是用外語本身進行會談、交談而不用母語翻譯。它通過指示實物、圖畫或演示動作等辦法來講授。當一個單詞或句子出現時,不要把單詞或句子用中文口語翻譯,而是把單詞或句子的讀音與它所表示的事物或意義同時呈現給幼兒。依照幼兒學習母語自然認知逐漸習慣的原則,逐步養(yǎng)成幼兒用英語思維的好習慣。例如:教circle(圓形)時,邊讀邊畫一個圓形,把單詞的讀音和相對應的形象建立直接的聯系。
B、采用切合幼兒實際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按照夸美紐斯“由具體到抽象,由近到遠,由易到難”的直觀原則,在幼兒英語口語教學內容上要求安排得豐富多采,達到寓教于娛樂中的教學目的。在雙語教學活動中我經常采用圖形添配、游戲活動、趣味記憶等方法進行教學。
。3)鼓勵孩子交際互動
學習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在談到孩子的一般性發(fā)展時,皮亞哥特(Piaget)認為孩子所接受的社會互動的質量和數量將會極大地影響他本身成長發(fā)展的速度。維果茨基(Vygotsky)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ZPD)也強調了高質量的交往互動,如成人引導下的互動或與優(yōu)于自身的同齡人的互動至關重要。布魯納(Bruner)將這一理論(ZPD)比喻成“腳手架”,喻示孩子在構建自己知識和能力大廈的過程中,他人的引導和幫助像“腳手架”一樣必不可少。哈利德(Halliday)也支持互動的觀點。他認為,“母語以及第二、第三語言的學習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它的表現形式就是自我與他人的連續(xù)不斷的交流”。交際語言教學法將理解和傳遞信息作為其核心思想,它的重要性甚至超過了語言的準確性。
。4)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愉快、支持性的學習環(huán)境
為取得學習成功,孩子需要一個有安全感的、適當的場所和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所以,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正面的、積極的學習氛圍,需要注意對所有的孩子一視同仁、要支持挑戰(zhàn)性的活動和冒險、要隨時適當地贊揚學生等。
2、指導方法
。1)趣味性。我國《幼兒園規(guī)程》中強調指出,“幼兒應當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形式。”所以我在雙語活動的設計、實施過程中采用了許多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兒歌、歌曲及游戲等。如用“打電話”練習“onetwothree…”數數,用“超市購物”游戲練習按數取物等。由于強調了以游戲為主的教學方法,使幼兒真正做到歡樂學英語。
。2)直觀性。由于幼兒的心靈較單純,缺乏生活經驗,理解能力差,他們對事物的理解往往是直觀而具體的,因此,我們要把教授的內容以最直觀最生動的方式呈現給幼兒。幼兒學習第二語言與學習母語的過程相同,教學方法就是通過多種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如:夸張的動作、表情、語速的變化及肢體動作等對幼兒多種感官進行多方面的刺激,幫助幼兒加深對事物的認識,從而更快的掌握第二語言。
。3)規(guī)范性。幼兒是通過模仿獲得語言的。因此在幼兒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作為幼兒語言的模仿榜樣和主要輸入源,一定要注意語言示范的規(guī)范性。語言必須清晰、標準,詞匯句型合乎語法。
。4)重復循環(huán)性。由于幼兒的思維特點比較具體形象,因此他們往往學得快,忘得也快。在教學過程中循序漸進、反復循環(huán)地加以輔導復習是必不可少的。每次教學活動從復習--引出新內容--新授內容--反復操練鞏固--強化教學內容。當然復習過程不是盲目、機械地復習,而是有的放矢地復習。
大班幼兒通過接受一學期的雙語教育,不但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口語表達能力也有所提高,而且對開發(fā)幼兒的智力、發(fā)展其他各種能力都有很大幫助。無論從何種意義上來說,對幼兒進行雙語教育,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必然的,相信它一定會不斷發(fā)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