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5 20:50:15
2、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有利于自信心發(fā)展的環(huán)境。
這里指的環(huán)境側重于心理環(huán)境,這種心理環(huán)境應讓幼兒能夠感受到自由、寬松、和諧的氣氛,這種環(huán)境是要通過老師的努力才能獲得的。我們平時經常聽到這樣一些口語:“都坐好了”、“給我講一遍”,這種命令性的語言使幼兒處于一種“教師權威”“必須聽話”的受約束的被動地位,缺乏發(fā)揮自主性、首創(chuàng)精神和自我表現的機會,最終會導致幼兒喪失自信心,如某次繪畫活動,一名幼兒在畫好的樓房上添畫上了一些雜亂的藍色斜線,老師看見后生氣地說:“真調皮,看你把畫紙弄成什么樣子!”否定了他的行為,其實,在孩子的心目中,他想告訴人們“下雨了”,但老師消極的評價,嚴重傷害了他的自尊心,扼殺了他學習的主動性,最后他只能是按著老師的意愿畫出所謂的“漂亮的樓房”,惡性循環(huán)下去,不但會扼殺了他的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力,還使他對自己的行為產生懷疑,從而導致自信心不足。而在美國,家長和老師習慣把幼兒看作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尊重幼兒的一些決定,肯定幼兒的一些做法,平等地對待幼兒,在適當的時候予以指導。如在某次美術活動中,當別的小朋友在用各式各樣的橡皮泥印畫時,有一位小朋友卻擼起袖子,蘸著印泥作起了指紋畫;當別人在用彩色水筆畫畫時,她卻用不同顏色的筆在紙上用力地剁,使水彩在紙上四處濺開來,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禮花”畫,正是老師給了幼兒自由、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允許幼兒的“不聽話”才有了一幅幅出人意料的作品,才使一位從“剛來時害羞,又有些神經質”的孩子,長成了一位活潑、開朗、快樂、自信的小女孩。這正是兩種不同環(huán)境所得出的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
二、培養(yǎng)幼兒的能力,體驗成功的樂趣。
1、在日常生活中,應充分注意培養(yǎng)幼兒各方面的能力及必要的技能技巧。我們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明確各階段教育教學目標要求,在身體發(fā)展、認知發(fā)展、社會性發(fā)展等方面培養(yǎng)幼兒各種能力,并注意教給幼兒一些必要的技能技巧,如拍球、跳繩、剪紙、畫畫、跳舞、系鞋帶等,對于幼兒的點滴進步,都要給予表揚和充分肯定,讓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老師要相信幼兒的能力,這不僅能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還能使幼兒從中獲得自信,確信自己“我有能力”、“我能做好”。
2、必須使幼兒能夠經常獲得成功的體驗。不同發(fā)展水平層次的幼兒對成功的體驗存在個體差異,因此,教師要在各項教育活動中兼顧不同發(fā)展水平層次的幼兒,如在折紙活動中,對能力強的幼兒可讓其獨立完成活動,而對能力弱的幼兒,可在紙上折出折痕,引導其完成活動,體驗成功的快樂。又如有一小朋友在認知、動作發(fā)展等方面相對于同年齡的幼兒來說較差,因此他在各項活動中都畏縮不前,難以完成活動,性格也逐漸變得內向孤僻。為了讓他體驗成功,在每次的活動中,老師有意識地降低難度和層次要求,讓他每次都獲得成功、獲得滿足,逐漸樹立起他的自信心。所以,要使幼兒經常保持自信,應讓幼兒經常獲得成功的體驗。
3、應相信幼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某次角色游戲,老師提出游戲的要求和規(guī)則后,幼兒大部分都自由地選擇游戲材料和角色,當游戲進行一半時,有一名幼兒在“麥當勞”與同伴吵起來,原來由于錢幣面值的不明確,導致找贖時發(fā)生誤會。在活動后,老師及時組織幼兒討論該如何分清不同面值的錢幣。通過一番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在錢幣上面寫上數字,便于識別。老師還請幼兒自己設計錢幣,并寫上數字,這種實踐活動能培養(yǎng)幼兒自主、自立精神,鍛煉幼兒的智力和社會應變能力。此外,教師可適當委托幼兒完成簡單的任務,傾聽他們的意見,尊重他們的合理要求,這樣,使幼兒能經常體驗到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喜悅,相信自己的力量,自我評價就高,自信心就強。而對于自信心較弱的幼兒,教師必須給予更多的關注,為其創(chuàng)造條件獲得成功,如在上課時有針對性地對這些幼兒提些容易回答的問題等,使這些幼兒在一點一滴的成功中逐漸形成較強的自信心。
三、促進自我肯定,培養(yǎng)自信心。
1、要培養(yǎng)幼兒的耐挫精神。
在生活中,任何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一帆風順。怎樣評價自己,怎樣對待失敗,不同態(tài)度會導致不同的情況。因此,在教育過程中,要正確分析幼兒的情況,幫助幼兒正確對待不足和失敗,培養(yǎng)幼兒大膽、勇敢、堅毅的意志品質。如在一次戶外活動中,一名幼兒將手中的飛鏢飛到了樹上,怎么辦呢?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說出自己的想法:用力搖大樹、爬上樹去、搬梯子拿等。對于幼兒的說法,老師不加以嘲笑或禁止,而是請大家試一試:用力搖大樹,樹太大,不行;爬上樹去,太危險了,而且爬不上,也不行;搬梯子去拿,梯子靠不住,也不行。大家都積極地開動腦筋,最后想出一個辦法,用勾子勾,果然把飛鏢勾了下來,大家高興地歡呼起來。在這一過程中,幼兒懂得了遇到困難要動腦筋思考,不怕挫折和失敗,這樣幼兒會逐漸形成向困難挑戰(zhàn)的信心和勇氣,增強自信心。
2、幫助幼兒發(fā)揚自己的長處,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培養(yǎng)自信心。
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有的幼兒畫畫畫得好,有的幼兒唱歌唱得好,有的幼兒動手能力較好,他們在自己喜歡的領域里活動時是非常投入,非常自信的,老師應了解每個幼兒的特點,幫助幼兒在某些領域活動中獲得成功,使幼兒建立起自信,從而促進其他方面的發(fā)展。如有的幼兒智力發(fā)展一般,但社會性發(fā)展較好,能關心集體,熱愛勞動,老師要及時地表揚肯定他的這些做法,讓他感覺到自己的可愛之處,從而促進其自我肯定,增強自信心,F階段,幼兒園提倡發(fā)展幼兒的交往能力,有的幼兒由于不會交往而受到同伴群體的排斥和拒絕,從而感到孤獨,缺乏自信。因此,教師要教給幼兒正確的交往技能,多鼓勵這些幼兒多與同伴交往,并教育同伴接納他,關心和愛護他們。
四、做好家園聯系工作,教師、家長共同努力
家長在培養(yǎng)幼兒自信心的方面也起著重要作用。教師要經常保持與家長的聯系,向家長宣傳培養(yǎng)幼兒自信心的必要性和方法,取得家長思想上的認同及行為上的配合,了解其家庭教育的情況,結合家長反饋的信息共同探討培養(yǎng)幼兒自信心的途徑和方法。讓家長明確要尊重和信任幼兒,要結合幼兒的實際水平提出要求,不能操之過急,期望過高,以致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放心讓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能一味包辦代替,以培養(yǎng)幼兒獨立生活的能力,同時要為幼兒提供一些與同齡伙伴交往的機會,讓他們自己解決遇到的矛盾和爭執(zhí),從而提高其人際交往能力。
自信心的教育是一項復雜而長期的工作,要真正實現這種教育的價值,就必須從兒童生活的具體問題出發(fā),讓幼兒在具體的生活中體驗自己的感受和變化,教師和家長應充分認識自信心對人的成長的重要,保護幼兒的自信心,讓幼兒人人擁有自信。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