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7-08 21:33:36
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嬰幼兒階段的孩子最易接受的就是故事。因此,如果我們通過講述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表達一種看法或傳授某種教育思想,使幼兒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受到啟發(fā)、得到教育是一件輕爾易舉的事。一直以來教育者們大都是把故事作為上課的引子,來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還沒有研究要在所有的課程中進行故事教學,更沒有想到要把各課的課堂內容編輯成故事來教育孩子。多次的教學實踐告訴我“故事教學”是對幼兒進行各方面訓練的有效途徑。
下面就來談談“故事教學”的神氣力量:
一、故事教學在語言訓練中的教育作用。
眾所周知,人類思維的發(fā)展,是從學習語言開始的,及時對孩子進行語言能力的訓練,有利于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fā)展。
1、故事教學能啟動幼兒的語言思維能力。
“故事”有生動有趣的情節(jié),對幼兒有著一種特殊的吸引力,“故事”這種教學形式,既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又能滿足其心理需要。幼兒在聽故事中獲得語言鍛煉,能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在聽了《長長和圓圓》的故事后,我們常常聽到孩子們說:“你再不吃菜,就會變成長長”“他吃的太多了,會變成圓圓”;在聽了“黑貓警長”后,幼兒會發(fā)出贊揚的笑聲,會鼓掌叫好“黑貓警長真厲害!”
故事啟動了他們的語言思維,他們會在不知不覺中說出故事中的話,用故事中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
2、故事教學能訓練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故事語言豐富、感染力強,借助故事教學能有序地培養(yǎng)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在講述故事中,我經(jīng)常引導幼兒在聽完故事后用完整的語言回答我的問題。無論是在課堂上的教學還是在課后的生活教育,我都采用故事的形式。這些故事我都是根據(jù)教育教學內容和生活中的教育思想隨機編的。久而久之,講的多了,有些孩子也學會了自編故事,而且編得還有條有理,簡直出乎我的預料!
故事教學大大豐富和發(fā)展了幼兒的語言,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故事教學在生活中的教育作用。
每天古典式的教學,課堂紀律是最另人頭疼的事。即使你喊破嗓子也不會引起小朋友的注意力。如果這時把一些枯燥的內容或是生活中的思想教育編成一個有趣的故事,一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平時班里有些孩子喜歡撕紙,把地板弄的臟乎乎的,不管怎樣教育都不見起色。于是我靈機一動編了一個《小白兔請客》的故事。孩子們聽的特別認真,而且也明白了臟乎乎的小老鼠不討人喜歡,干凈的小花貓大家都愿意和它做朋友的道理。像如生活中這樣的事太多了,我們都可以把它編成故事。孩子們聽著喜歡,也得到了教育,老師們不用費多大的氣力就達到了教育目的,這樣有益的事,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三、故事教學在課堂上的應用。
隨機編故事,應是每個幼兒老師的長項。如果把課堂內容也變成故事課,豈不是更好?在快樂認知《燈的世界》中,有一個無影燈,由于孩子們沒見過,老師也不好實物講解,這時我就編了一個《熊貓醫(yī)生看病》的故事。故事中講了小花貓的傷勢、夜晚的燈光、熊貓醫(yī)生是怎樣做的、這時無影燈的用處孩子們一下子就明白了!
在常識課、科學認知課、語言課中,故事教學發(fā)揮了它的神奇功效!尤其在抽象的數(shù)學教學中,故事教學更是受益非淺!
故事教學的這種隨機性是最適合孩子們的。我想,如果我們長期用下去、長期研究下去一定會把它的更大的神奇性發(fā)揮出來!那么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就要多注意觀察孩子,注意觀察身邊的事,注意材料的積累,只有這樣我們的故事才會編的得心應手。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