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7-08 22:24:57
近年來,我們在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實踐中,注重挖掘一切教育資源,為幼兒的探究活動提供了支持的環(huán)境,使幼兒在自由自主的探索過程中,激發(fā)了認知興趣,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較好地促進了幼兒的發(fā)展。
一、合理利用人力資源,以全新的觀念支持幼兒的探究活動。
1、幫助教師確立新的課程觀。
新的課程觀要求教師由原來的知識技能傳授者,轉變?yōu)橛變簩W習過程的觀察者、合作者和支持者。通過學習《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瑞吉歐項目課程等相關理論,重新認識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幼兒的學習過程中,逐漸學會觀察幼兒的行為,發(fā)現(xiàn)幼兒的興趣,引導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積極思考討論,并為幼兒創(chuàng)設探索的條件,鼓勵幼兒大膽探索創(chuàng)造,積極表現(xiàn)與表達。教師真正走進孩子的世界,在活動中和孩子一起成長。
2、尊重信任教師,發(fā)揮教師在幼兒探究活動中的主導作用。
我們都知道,教師是幼兒學習活動的促進者、鼓勵者,也是幼兒真誠的、可信賴的指導者,教師只有合理地發(fā)揮自身的指導作用,才能使幼兒的主動發(fā)展成為可能。為此,我們針對教師的實際,通過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技能。在培訓過程中,我們改變已往那種教師只帶著耳朵被動聽和帶著筆記本機械記的習慣,讓教師成為培訓活動的主角,使他們成為主動的學習者,不僅要聽和看,更重要的是要想、說和做。充分調動每一位教師的積極性,交流自己的經(jīng)驗,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改變了原來培訓者一人講、一人說的做法。同時,我們注重將培訓與教研活動有機結合,將教師在教研活動中提出的問題或困惑作為培訓的切入點,引導教師不僅提出問題,而且要討論解決問題,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踴躍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提出良好的建議,在交流探討的基礎上,建構新的認識。通過這種互動式的學習培訓,教師們學會了不斷思考,不斷調整和提高自己的認識,樹立全新的課程觀念,積極地進行幼兒園課程實踐。
在生成性主題活動實施的進程中,我們始終以教師和幼兒為主體,指導教師科學地引導幼兒進行探究活動。在教師根據(jù)幼兒的興趣確定了主題之后,我們不是盲目地對教師的主題活動方案指手畫腳,而是組織教師開展討論,每人向大家介紹自己的主題確定依據(jù)、設計思路,然后大家針對該方案進行討論,提出自己的意見,幫助該教師修訂形成更合理的實施方案,這樣教師們在一起互相交流,群策群力,使每一個活動更加完善,較好地促進了幼兒的發(fā)展。同時,在這種互動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們互相鼓勵,互相促進,在合作中得到了共同發(fā)展。
3、相信幼兒,使幼兒成為探究活動的主人。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幼兒的發(fā)展,幼兒是學習的主人。在新的課程實踐中,我們時刻從幼兒出發(f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支持幼兒的探究學習。
首先,遵循幼兒的興趣和需要,確定生成性活動主題。我們注重觀察幼兒的活動,傾聽幼兒的對話及在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無聲語言,發(fā)現(xiàn)他們的興趣點,根據(jù)他們的原有經(jīng)驗和認知特點,和幼兒共同確定活動主題。并在主題的開展過程中,從幼兒的行為表現(xiàn)、符號表征中把握幼兒的活動方向,引導幼兒有選擇地改變一些活動主題或適時擴展出新的主題。
其次,積極創(chuàng)設條件,支持幼兒的探究活動。
生成性主題活動是師生共同建構開展的,需要在時間、空間和材料上給予保證。為此,我們以幼兒為主,盡可能想幼兒所想,多準備各種材料供幼兒活動選用,同時,在時間和空間上給以支持和保證。如當幼兒正興致勃勃地制作玩具的時候,該加點了,就靈活地安排一部分幼兒先去加點,其他的允許他們完成后再加點,還可以將材料放到活動區(qū),使未完成的或仍感興趣地幼兒到活動區(qū)中繼續(xù)進行。在主題開展的階段,應為幼兒提供一切空間來支持活動。如在進行“汽車”主題的時候,將幼兒收集到的各種汽車的圖片布置在教室里供幼兒欣賞,并將幼兒設計的各種各樣的汽車展示在走廊上,既利用了公共的環(huán)境,又可以讓其他班的幼兒共同分享。在布置環(huán)境的時候,也盡量地尊重幼兒的意愿,鼓勵幼兒集體去構思、去布置,全面體現(xiàn)幼兒的思路,體現(xiàn)幼兒的創(chuàng)意。
4、密切聯(lián)系家長,共同參與課程實踐。
幼兒家長的職業(yè)、專長各不相同,有許多可利用的資源,充分利用家長資源,使幼兒園課程資源更加多元與廣泛。我們立足家長的實際情況,利用家長會、信息欄等渠道,將每一個主題的開展情況及時向家長公布,請家長參與幫助孩子收集資料、和孩子一起做實驗記錄等,家長們認識到開展生成性主題活動的意義,對活動的開展給予了很大支持。如在開展“生活中的標志”主題活動時,家長主動地利用星期天的時間,帶孩子到公共場所認識了各種標志,還和孩子一起用繪畫的方式進行了表征,有的家長還從網(wǎng)上下載了一些在我們周圍少見的標志送到幼兒園,豐富了幼兒的認知。又如開展“鳥”的主題活動中,家長主動帶孩子到書店購買了幾本關于鳥的大圖書,讓孩子帶到幼兒園,為孩子們豐富了相關資料;還有一位家長在書店工作,他主動送來了關于鳥的光盤,為活動的開展提供了便利條件。我們真正覺得,幼兒園課程的實施離不開廣大家長的支持參與,家長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與孩子們一起成長。
二、充分挖掘社區(qū)、自然資源,拓展幼兒發(fā)展的空間。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環(huán)境和社區(qū)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課程的實踐離不開社區(qū)的支持,我們充分利用社區(qū)有效的教育資源,共創(chuàng)幼兒探索的空間。在“關心爺爺奶奶”這個主題活動中,孩子們談到不只是自己的爺爺奶奶需要關心,根據(jù)孩子們的意愿,我們帶孩子們來到社區(qū)老干部活動中心,孩子們將自己制作的禮物送給老人們,和他們聊天,替他們捶捶背,并表演了節(jié)目,表達了對老人們的關心、愛戴之情,回到家里,也更加關心自己的長輩。在“我愛隱珠”這個主題活動中,我們帶幼兒參觀超市、居民新區(qū)、隱珠廣場等公共場所,他們回來后都用自己的語言符號對社區(qū)的環(huán)境進行了表征記錄,交流分享了自己的收獲。幼兒在社區(qū)中,既表達了自己對社區(qū)的關愛,也體驗到了關愛別人的快樂。
自然環(huán)境是我們農村幼兒園課程實施中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我們充分利用這一優(yōu)越條件,帶幼兒走向自然,走向田野,擴展幼兒的活動天地。春天來了,我們到田野里找春天,孩子們有的趴在地上瞅瞅小草,有的聞聞野花,有的折一根柳條兒做個口哨,有的挖來幾棵野菜,有的到小溪里捉了幾只小蝌蚪……就在這找一找、看一看、聞一聞、比一比的玩耍中,幼兒獲得了春天的信息,而且,每個人的感知是新奇的,是獨特的,又是豐富的。秋天到了,和孩子們來到田地,幫助農民伯伯收花生、刨地瓜、掰苞米、摘蘋果,孩子們充分感受到了豐收的喜悅,體驗到了勞作的辛苦,培養(yǎng)了愛惜糧食的情感,萌發(fā)了愛家鄉(xiāng)的情感,也獲得了豐富的認知,增長了知識,鍛煉了技能,更拓寬了幼兒園課程的內容。
幼兒園課程資源是豐富的,只要我們轉變傳統(tǒng)觀念,以人為本,充分挖掘、合理利用,積極為幼兒的探索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支持的條件,為幼兒提供廣闊的探索空間,就能真正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