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網
全國站
您現在的位置:幼教 > 幼兒園資源 > 教學論文 > 教育探索論文 > 正文

培養(yǎng)幽默感要從娃娃抓起

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8 22:31:10

說兩句

  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開朗活潑,因而往往更討老師的喜歡,人際關系也要比不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好得多。

  在兒童教育專家的倡導下,美國許多家長甚至早在嬰兒出世才6周時便開始了他們獨特的“早期幽默感訓練”。實際上,不少比較聰明的嬰兒在這個時候往往已開始萌發(fā)了與于玩笑有關的“幽默意識”。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當家長故意將抱著的孩子作“下墜”的動作時,一些孩子會在體味到身體下落的一種特別感覺的同時,竟然會無師自通地意識到這完全是大人在跟自己鬧著玩,于是臉上可能會漾起笑容!

  對這些天生就有較強幽默感的孩子,家長除了可以跟他玩剛才提及的“下墜’’游戲外,還可以和他玩捉迷藏,如將一塊手帕遮住自己的臉,然后猛地抽走。孩子臉上可能會發(fā)出會意的微笑,盡管這種微笑還不會出聲。

  和孩子玩玩敲擊游戲,如用一湯勺敲擊碗碟使其發(fā)出叮叮當當的清脆聲響,突然有意將湯勺敲擊在自己的頭上或他的小手上。聲音啞了,孩子可能會沖你一笑。

  l歲左右的孩子已對他人的臉部表情十分敏感。在他學步摔倒時,不妨沖他做個鬼臉以表示安撫——有時,幽默的力量是無窮的。此時他往往會被你扮的鬼臉引得破涕為笑。

  2歲時的幼兒已能從身體或物品的不和諧中發(fā)現幽默。如你可以把襪子試著“戴”在自己的手上,臉上則露出難受的表情。要是他也學著把手套“穿”在腳上,你也完全沒有必要對孩子橫加指責,相反可以跟著孩子一起哈哈大笑。

  當然,在日常生活中故意“創(chuàng)造”的不和諧不能過多、過濫,只能偶爾為之,以免誘使部分缺乏幽默感的孩子弄假成真或本末倒置。

  3歲幼兒的智力已發(fā)展到能認識概念不和諧中潛藏的幽默感。當爸爸故意手拎媽媽小巧的女式皮包,或媽媽故意戴上爸爸粗大的男式手表時,孩子見了即會一邊搖頭一邊大笑不止。

  你還可默許孩子裝模作樣地戴上爺爺的大禮帽,手持拐杖,行步蹣跚。他會邊模仿邊大笑。

  4歲左右的幼兒特別喜歡“做家家”,或扮演卡通人物。當你發(fā)現你的兒子與鄰家小女孩正在快活地扮演王子和公主角色,并演得十分投入時,你不僅不要阻攔,而且自己可客串進來扮演壞蛋之類的小角色,添油加醋地讓氣氛更為生動、活潑、好玩。

  待孩子長到5~6歲時,可能開始對語言中的幽默成分十分敏感。如同音異義詞和雙關語的巧用、繞口令的學習,都能使他們感到趣味盎然。

  7歲的孩子大多已上學。他們往往喜歡講笑話、聽笑話。盡管其中的幽默可能讓大人們(其中包括教師)不快甚至難堪,但大人們理應予以包容。原因很簡單:這可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呀!如果此時大人們能作出引導,讓孩子們知道什么是粗俗,什么是幽默,那當然是明智之舉。

  8歲以后的孩子已初具幽默感。家長應注意傾聽孩子回家后講述的有關學校生活的小笑話,并發(fā)出會心的歡笑。這也是家長對孩子的幽默感作出肯定的表示。如果孩子有足夠的幽默感,大人還可引導他們編幽默故事,或改編電影或電視劇,甚至加添一個令人捧腹的結局。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根據美國專家的一項專題研究,幽默感是情商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開朗活潑,因而往往更討老師的喜歡,人際關系也要比不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好得多。幽默還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應對生活和學習中的壓力和痛苦,幽默的孩子往往過得比較快活。幽默還能促進智商的健康成長,幽默的孩子往往比較聰明,也能比較輕松地完成學業(yè)。而人的幽默感大約有3成是天生的,其余的7成則須靠后天培養(yǎng)。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幼教網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熱點專題

  • 幼兒園教學課件:奇特的建筑
  • 幼兒教學課件:小魚的夢
  • 河頭幼兒園“幫水寶寶搬家”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認識時間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資訊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擇校

幼升小指導

學區(qū)房

幼升小真題

重點小學

上海小學

廣州小學

深圳小學

成都小學

武漢小學

南京小學

北京一類幼兒園

海淀區(qū)幼兒園

西城區(qū)幼兒園

東城區(qū)幼兒園

朝陽區(qū)幼兒園

其他區(qū)幼兒園

幼兒園資訊

教師園地

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

教學論文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評語

少兒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園必讀

潛能開發(fā)

藝術培養(yǎng)

家庭教育

兒童樂園

科普知識

圖書推薦

睡前故事

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

唐詩宋詞

孕育指南

時尚媽咪

健康寶貝

美食廚房

趣味數學

健康飲食

專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