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7-08 22:41:32
幼兒園要與家長加強聯(lián)系,達成一致目標,共同要求幼兒,及時肯定幼兒的進步,并逐步提出新的要求。
教師在家長欄中不斷地宣傳知識,對一些家長錯誤的觀念進行個別訪問,運用理論和案例進行探討。家長配合幼兒園的工作,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
七、研究方法
調查法:利用調查問卷,了解家長的教育撫養(yǎng)態(tài)度以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實際水平。
觀察法:在幼兒的一日生活活動中,教師注意觀察,并記錄幼兒的表現(xiàn)。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及時改進,調整教育手段和方式。
八、研究過程
(一)研究的步驟
四:研究過程:
。ㄒ唬蕚潆A段:
時間:2006/9——2006/10
任務:
第一階段:設計準備階段主要工作:
第一:查閱文獻,學習相關理論,搜集資料。
第二:調查、分析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基礎。
第三:進行研究課題的方案設計,制定研究目標。
4:確定研究人員,學習生成活動的基本指導思想,掌握開展生活自理能力活動的一些原則。
。ǘ⿲嵤╇A段:
時間:2006/10——2007/6
任務:
1、根據(jù)課題目標及實施方案,開展系列活動。
2、定期研究課題工作,不斷完善課題計劃。
3、收集小班階段生活自理能力的內容,方法,并進行選擇和提煉。
4、落實研究方案,并個案進行記錄和分析。
。ㄈ┛偨Y階段:
時間:2007/6——2007/8
任務:
1、匯總、整理、分析各類資料。
2、撰寫課題結題報告
(二)課題組成員
負責人:周衛(wèi)紅
成員:葉青
九、研究措施
達到教育目標,完成全面發(fā)展的任務。當然,這是無可非議的。但是,我們很少去想孩子們對活動的體驗,他們關注什么,他們需要什么,他們希望接受什么。今天,在提倡以兒童為主體的新時代,作為教師,我們究竟對兒童的內心需要、興趣、思想了解了多少呢?誰才是活動的真正主人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又一次認真學習了《教育綱要》指導用書,在研讀新課程,領會二期課改理念精神后,投入到教學實踐。
這一學年,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我們與班中的孩子們一起開展了一系列感恩系列的生活自理能力的主題活動,有老師建構的、有師生共同探索生成的、有幼兒自主生成的各種活動。在實踐中我漸漸了解到:教師必須學會觀察、學會傾聽,必須把教學建立在觀察和傾聽孩子的基礎上,使活動能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把孩子的思想真正呈現(xiàn)出來。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