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12 22:18:09
一.本課題研究現(xiàn)狀及趨勢,研究本課題的實際意義和理論意義:
強調個性發(fā)展,注重個性教育是當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趨勢,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學會生存》中明確指出:“應培養(yǎng)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進人的個性的全面和諧的發(fā)展,并把它作為當代教育的趨勢。”
然而,近一二十年來,以市場經濟為取向的改革和日益擴大的對外開放,使人們的思想觀念發(fā)生重大變化,競爭意識,自我實現(xiàn)意識、效益觀不斷增強,在城市里年輕的父母將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投入工作和學習,無暇照料孩子,于是將子女交給長輩教育。在鄉(xiāng)村中,也沒有多少年輕的父母安于耕作農田,稍有點經濟頭腦或門路者,都雙雙外出打工或經商,將孩子交給(外)祖父母照顧,這就使得隔代教育已成了家庭幼兒教育中的一種很自然、很普遍的現(xiàn)象。
雖然,隔代教育有其合情合理的一面,如祖輩擁有豐富的社會閱歷和人生感悟,也有過撫養(yǎng)和教育孩子的經驗,并且有較多的時間和較好的耐心,從而能更好地照顧孩子的衣食住行保證孩子的身體健康,這對于孩子的發(fā)展無疑是有益的。然而“存在”的并非是合理的,與親子教育相比較,隔代教育已經暴露出一些弊端,據上海精神衛(wèi)生中心對上海市3000名4至5歲的幼兒心理健康調查:有8.8%的幼兒有不良習慣,11%的幼兒情緒抑郁、自卑,5.8%的幼兒焦慮、緊張,20%的幼兒表現(xiàn)多動、坐立不安,25%的幼兒偏食,22%的孩子性情古怪。數(shù)據告訴我們,我國當前幼兒心理健康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而幼兒的心理狀況直接影響著個性的形成和發(fā)展。我們說,由于祖輩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知識結構、教育方式與現(xiàn)代社會或多或少有差別。另外,祖輩在生理與心理上必然也帶有老年人的特點。因此,隔代教育對幼兒的個性和諧發(fā)展難免會有一些負面影響。蘇聯(lián)兒童心理學家列昂節(jié)夫指出:“幼兒期是個性最初開始實際形成的時期”。為此,我園開展這一課題的實驗研究,目的在于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優(yōu)化隔代教育過程,促進幼兒個性全面和諧發(fā)展,提高家園教育質量。
二.本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預計突破哪些難題
本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是:根據幼兒個性的形成和發(fā)展規(guī)律,運用各種理論與方法,結合本園教育,探討隔代教育的最優(yōu)化途徑,使幼兒在愉快、和諧的環(huán)境中,全面促進其個性和諧、健康發(fā)展。本內容的確立,旨在突破祖輩、父輩對隔代教育意識觀念淡薄,加深理解與重視;豐富祖輩閱歷,促進隔代教育優(yōu)化過程。據此,我們從本園實際出發(fā),實行“五個一”系列優(yōu)化工程,以形成課題實施的基本流程。所謂“五個一”工程即界定一個概念(含弊端分析)、印發(fā)一份資料、舉行一次父母座談會、舉辦一次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知識講座、組織一次祖孫聯(lián)誼會。
。ㄒ唬┙缍ㄒ粋概念(含弊端分析)
所謂隔代教育,是相對于親子教育而言,主要是由祖輩擔當起對孩子實施教育、撫養(yǎng)的責任。但由于祖輩過于溺愛等原因使孩子形成“自我中心”意識強、依賴性強、創(chuàng)新性減退、錯失優(yōu)秀品質形成的良機等負面影響。新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既要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避免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鼓勵并指導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所以明確隔代教育的弊端,在發(fā)揮其教育優(yōu)勢的同時,認真克服種種負面影響,讓祖輩走出教育誤區(qū)。
。ǘ┯“l(fā)一份資料
由于祖輩的知識文化層次普遍偏低,要正視隔代教育,轉變教育觀念,承擔教育責任,需有理論與實際事例的結合教育。我園在開展本課題實驗時,發(fā)放一些關于隔代教育的資料,有助于祖輩的理解。如印發(fā)《隔代教育對幼兒個性發(fā)展的負面影響》、《正確對待“隔代親”現(xiàn)象》、《藏起一半愛---談隔代教育藝術》、《隔代親利弊談》等資料,極為有效地增進祖輩對隔代教育的理解和改進。
(三)舉行一次父母座談會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過。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園是縣屬機關幼兒園,絕大部分家長都為雙職工家庭,年輕的父母都忙于工作與事業(yè)。因此,需經常性地通過父母座談會形式,讓父母明確自己的教育責任。當祖輩照看孩子時,父母萬萬不可“扔下”孩子不聞不問,而應主動與祖輩溝通,經常了解、關心孩子的生長、發(fā)展情況,與老人一起制定出教育孩子的“公認原則”,盡父母應盡之責。
。ㄋ模┡e辦一次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知識講座
適時給老人提供學習的機會,開拓老人的視野。鼓勵老人參加社會活動,攜老人一同參加現(xiàn)代教育知識講座,豐富老人的家教知識。
。ㄎ澹┙M織一次祖孫聯(lián)誼會
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讓他自己去做。”開展豐富多彩的祖孫聯(lián)誼活動,如運用愛勞動、討“公道”、“真”能干等正反教材以游戲形式開展,讓祖輩身臨其境,感性與理性結合,提高隔代教育質量。
三.課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工作方案和進度計劃
(一)研究對象的選取
本課題實驗是從2001年9月開始的,采取抽樣AB對比班的形式進行。以本園小二、中四、大二3個班120名幼兒中的85名以隔代教育為主的幼兒作為研究對象,以85個家庭作為研究范圍,開展課題實驗研究活動。隔代教育的小二班、中四班為實驗班,大二班為對比班。
。ǘ⿲嶒炑芯孔兞康膶嵤
本課題實驗的自變量是隔代教育過程的優(yōu)化,因變量是幼兒個性的和諧、健康發(fā)展。
。ㄈ⿲嶒炑芯康姆椒
1.調查法
調查法是經驗研究方法中的一種應用最廣泛的方法,主要是借助一些媒介來達到認識事物本質及規(guī)律性的目的。通過問卷、談話、家訪等形式與和幼兒有關的父母、祖輩及幼兒本人交流,獲取有關資料,了解隔代教育的現(xiàn)狀,以便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弊端。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