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7-12 22:33:23
泰興鎮(zhèn)第二中心幼兒園 于嵐
摘要:“做中學”科學教育實驗是當前我國科學教育改革的一個亮點,它是開展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對于達到素質教育目標,培養(yǎng)合格的四有新人具有重大價值,主要在幼兒教育階段針對學前兒童進行試驗,開展的主題都是科學領域方面的,有實驗探索活動“溶解”“影子”“磁鐵”“水的沉浮”“風車”等,還有科學觀察活動“小鴨喜歡吃什么”“小魚生活在那里”“蒲桃樹的生長變化”等等。讓幼兒深入了解周圍生活和環(huán)境中常見的一些事物和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妙,構建科學知識體系。本文從其在幼兒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來闡述,以求對當前我國“做中學”科學教育實驗有更深入的認識。
“做中學”(LearningbyDoing)科學教育實驗是正在我國進行的一項科學教育改革計劃,是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guī)劃重大課題之一。它是在吸取美國和法國科學教育改革實驗的經(jīng)驗并結合我國實際基礎上,經(jīng)韋鈺院士發(fā)起和積極倡導,由教育部和科學技術協(xié)會于2001年5月共同發(fā)起的。它旨在促進我國幼兒園和小學科學教育發(fā)展,從小培養(yǎng)我國兒童的科學素養(yǎng)。它又是如何貫穿于幼兒教育中呢?
一,它猶如游戲活動一樣在幼兒發(fā)展中處于很重要的地位
所謂的“做中學”就是通過解決具體的問題進行學習。在這種學習方式中,提供的學習材料是一系列的問題,學習者的任務是利用已有的知識解決這些問題,從而學會解決其他類似的問題。在做中學教學模式中,幼兒在老師的指導下動手做實驗、學科學、增見識。也就是說,讓幼兒放開束縛,充分發(fā)揮其想象力,使之自主、積極地參與到科學實驗活動中,讓學前兒童有機會親歷探索自然界奧秘的過程,使他們在觀察、提問、設想、動手實驗、表達、交流的探究活動中,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建構基礎性的科學知識,獲得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為促進兒童的全面發(fā)展、成長為具有良好科學素養(yǎng)的未來公民打下必要的基礎。
“做中學”具有以下基本原則:
1.面向每一個兒童、尊重兒童間的差異。我們的每一個孩子,不論他(她)是男孩還是女孩、有無殘疾、家庭經(jīng)濟狀況如何,不論他(她)是什么民族、住在什么地區(qū),都應平等地受到良好的科學教育。我們鼓勵每一個孩子根據(jù)自己的情趣、愿望和能力,用自己的方式去操作、去探究、去學習。
2.為兒童終身的學習,更為兒童學會生活奠定基礎。孩子們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其探究熱情不亞于科學家,我們要給予精心呵護和大力培植,使它們得以保持和發(fā)展。我們要鼓勵孩子們親自動手操作,尊重事實,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有責任心,善于與人合作;有進取心,樂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全面提高孩子們的科學文化素養(yǎng),為他們未來能適應社會,幸福地生活打好基礎。
3.教學案例應來源于生活,從周圍取材。通過“做中學”科學教育,學生并不是得到隨意的,支離破碎的知識,而是要根據(jù)國家制定的科學教育標準,靈活多樣地開發(fā)與設計突出本土化并體現(xiàn)地方特色的案例。我們要關注和重視孩子們在生活中感興趣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并把它們作為科學教育內(nèi)容的重要來源;我們應從孩子們身邊選擇易于獲得的和有教育價值的物品,作為他們的操作材料。
4.引導兒童主動探究、親歷發(fā)現(xiàn)過程。“做中學”的核心是讓孩子們充分體驗科學探究、科學發(fā)現(xiàn)的過程--提出問題、猜想預測、動手操作、記錄信息、解釋討論、得出結論、表達交流,發(fā)展孩子們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5.教師是兒童學習科學的支持者和引導者。教師的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為孩子們提供具有多種教育價值的內(nèi)容和有適宜結構的材料;引導孩子們觀察和發(fā)現(xiàn)問題,鼓勵他們自己嘗試著動手解決問題;為孩子們的探索發(fā)現(xiàn)鋪路搭橋,促進他們親歷發(fā)現(xiàn)過程;指導孩子們學會使用科學探究記錄本,記錄探究過程和所得出的結論,發(fā)展他們的語文能力;引導孩子們進行討論和交流,發(fā)展他們的交往和表達能力。
6.采用激勵性評價。我們的評價要讓每一個孩子都獲得激勵,都有成功的體驗,都擁有自信心,都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發(fā)展。我們不僅要注重孩子們探究活動的結果,更要重視探究的過程。我們要關注孩子們是否在原有水平上獲得了新的知識經(jīng)驗,更要關注孩子在探究過程中是否積極投入、尊重事實、有獨到的見解、能設法解決問題、能接納同伴的觀點、善于與同伴合作和交流。
7.科學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共同進行科學教育。科學家在科學領域已取得較高的成就,在公眾中具有很強的感召力。他們有科學實踐的體驗,通常有開拓和敏銳的眼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茖W家的參與將為科學教育的改革起到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茖W家及科學工作者以其專業(yè)背景、實踐經(jīng)驗和學識與教育界人士合作,成為教育理念的變革和課程設計,以及支“做中學”實踐的重要力量。
8.充分動員社區(qū)和家庭的力量,支持科學教育。各地現(xiàn)有的自然科學場館、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都是科學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的資源。我們提倡這些資源向孩子們開放,為孩子們的科學探究活動提供場所和設備支持。
“做中學”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教學方法或者說是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在整個教學方法發(fā)展上來說是一個新的飛躍。它跟游戲一樣,深受幼兒的喜愛,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又是必不可少的,讓幼兒在玩中做,做中玩。
二,做中學在教育中的作用
1,鼓勵幼兒大膽質疑,引發(fā)探究興趣。
育星幼教網(wǎng)——幼兒教師之家(WWW.GZ61.COM)版權所有在“做中學”中,提出疑問正是活動展開的開始,有了疑問才有了學習探究的興趣,有了疑問,才產(chǎn)生了想要尋求答案的愿望。學齡前兒童生性好疑,好問,他們對我們這個物質世界充滿了好奇。“為什么天會下雨”“為什么太陽從東邊升起,西邊下山?”。在以往,這些問題總會被一笑置之,或直說“等你們長大了就知道了”。但在“做中學”中我們允許鼓勵孩子們問,并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了發(fā)揮想象,自主探索學習的安全的心理環(huán)境。如:當孩子們問“花兒為什么生長在土里,它也能生長在沙里,石頭里嗎?”我沒否定也沒肯定,只是引導孩子們?nèi)プ鰧嶒灒f(xié)助孩子準備材料,引發(fā)了幼兒主動的學習探究興趣。
育星幼教網(wǎng)——幼兒教師之家(WWW.GZ61.COM)版權所有2,讓幼兒親歷探索發(fā)現(xiàn)過程,驗證自己的假設。
育星幼教網(wǎng)——幼兒教師之家(WWW.GZ61.COM)版權所有操作探索活動是幼兒主動獲取科學知識的重要途徑。在幼兒科學教育中,我們應有意識的為幼兒提供更多的機會,鼓勵幼兒有意識的運用視覺、嗅覺、觸摸覺等各種感官感知事物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在自己的動手操作中,去多方面把握事物的整體屬性,獲得豐富的科學知識和經(jīng)驗不斷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和思考能力。例如:在科學實驗“給魚缸換水”中,幼兒想了很多辦法:有的用針筒把水吸出來,有的用杯子把水舀出來,有的用海棉析出來有的幼兒還用泡沫板看看能不能把水吸出來……幼兒嘗試了好多辦法,雖然有的方法一看就知道肯定是失敗的,但我沒有馬上告訴幼兒,而是讓幼兒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來驗證自己假設是對是錯。如有一個幼兒剛開始用一個四周有一些小洞的小盆舀水,結果水灑了一地。如果是以往,操作到這里一定結束了,因為預測失敗。但是現(xiàn)在,我則鼓勵幼兒繼續(xù)思考,探究,因為一次的失敗并不代表什么。于是又一次進行嘗試,他找來了塑料袋套在小盆上解決了灑水的問題,雖然不是最佳的方法,但他成功的用事實證明了他的想法沒有錯,他用他的實踐證明了他的想法。
育星幼教網(wǎng)——幼兒教師之家(WWW.GZ61.COM)版權所有從這過程中不難發(fā)現(xiàn),孩子為了證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他會帶著問題進行研究,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假設和驗證中,孩子的思維不斷的發(fā)展,科學的方法、科學的態(tài)度也隨之養(yǎng)成。
育星幼教網(wǎng)——幼兒教師之家(WWW.GZ61.COM)版權所有3,引發(fā)幼兒動手動腦,自己構建新知識。
育星幼教網(wǎng)——幼兒教師之家(WWW.GZ61.COM)版權所有在以往的活動中,老師更多的關注的是:孩子觀察到了什么,是否發(fā)現(xiàn)了問題?這只算是淺層次的發(fā)現(xiàn)。“做中學”的理念則認為,老師應該把孩子的研究引向一個明確的方向,鼓勵孩子在積累大量感性經(jīng)驗的基礎上,引導幼兒通過分析、思考、推理等一系列過程,將感性經(jīng)驗提升到孩子易懂的科學道理上,這樣才能幫助幼兒建構知識。
育星幼教網(wǎng)——幼兒教師之家(WWW.GZ61.COM)版權所有如在一次戶外活動時,一個小朋友突然問我:“太陽怎么只能照在門這邊,不照到(對面)窗那里?”按照以往,我也許會很干脆的告訴幼兒:“因為光是直線傳播的,太陽只能射到這里。”但這么復雜的科學原理,對于小年齡的他們會懂嗎?這時,“做中學”給了我靈感。我設計了《它們能通過管子嗎?》活動,我用幾根管子折彎,讓孩子們預測鉛筆、手電筒射出的光、打氣筒打出的氣、一頭系有重物的繩子四種物質能否從彎道中通過。20位幼兒中有16位幼兒預測光能從彎道中通過,經(jīng)過實驗驗證,他們發(fā)現(xiàn)光和鉛筆都不能通過。接著我又拿出一根長長的直管讓孩子們嘗試,結果光和鉛筆都通過了……最后孩子們自己總結出:“光和鉛筆一樣是直的。”接著在我一步步的引導下,6歲的孩子解釋了自己先前困惑的問題:“光是直的,要能拐彎才會照到窗”、“光直的照下來,正好照到門這里。”就這樣,在老師的鼓勵引導下,讓孩子使用生活中的物品進行實驗,構建了有關“光”的知識,同時也拉近了孩子和科學的距離。
育星幼教網(wǎng)——幼兒教師之家(WWW.GZ61.COM)版權所4,培養(yǎng)了幼兒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
(1)、收集、提供豐富、多樣性的材料,激發(fā)其興趣,教育家布魯娜曾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科學材料的興趣。”只有孩子對你所提供的材料感興趣了,他(她)才可能去探索、去創(chuàng)造。如在:“什么樣的紙可以制作風車”的“做中學”科學實驗活動中,我首先讓家長在家教會幼兒用一種材料制作一種類型的風車,然后讓他們引導幼兒一同探討“除了這種紙,還有什么紙可以制作風車。”再請他們把討論的結果及收集到的材料帶來園試驗。如:卡紙、面巾紙、滑光紙、報紙、粗面紙、禮物紙等等。
。2)創(chuàng)設寬松氛圍,鼓勵幼兒自由探索,培養(yǎng)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環(huán)境是陶冶幼兒心靈、啟迪幼兒智慧、促進幼兒發(fā)展的無聲教材。在活動中,我盡量與活動參與者的身份,盡量讓孩子感覺到安全、自在。孩子需要我們的鼓勵,我們只有不斷的肯定他們,才可能極大地刺激其創(chuàng)造欲望,引導他們?nèi)ニ伎甲约旱男袨,將為解決問題的過程引導到一個清醒的意識水平上。為他們展開一片充滿想象、充滿生機的天地。
。3)恰到好處的啟發(fā)引導,培養(yǎng)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做中學”科學實驗活動中,我們還注重對孩子的啟發(fā)引導。“做中學”的精神告訴我們,不能輕易對孩子說“你錯了”,“你這樣不行”等等。這樣,我們會把我們未來的小科學家摧毀在萌芽中,扼殺在搖籃里。我們應該是積極的給予鼓勵。
。4)科學合理的評價幼兒,培養(yǎng)、推動幼兒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進一步發(fā)揮。
“好表現(xiàn)、喜表揚”是孩子的特點,做為教育者,我們必須了解、掌握孩子的天性,及時對孩子的行為給予評價,使之不驕、不卑。在“做中學”實驗活動中,我們特別提倡讓孩子“手、眼、口一致,也就是說不但要孩子學會操作,還要學會表達。這就難免有做錯說錯行為,這時,我們要做的并不是一味地指責孩子,而是誘導孩子應該如何“逆境而上”,讓他們知道錯了也不要緊,可以“重頭再來”。幫助孩子尋找失敗的原因,讓他們知道總會成功的。
5:增長幼兒教師專業(yè)水平的成長
教師通過嘗試模仿,實驗創(chuàng)造,反思總結,對科學及其性質,對兒童及其科學學習的特點,對教師的作用及其引導策略等都有了新的認識,教師的科學素養(yǎng)不斷得到提高,教師科學教育得觀念及其教學行為發(fā)生了積極得變化,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被激活,課堂教學充滿升級。
總之,“做中學”在幼兒教育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實際效果上,它也是開展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對于達到素質教育目標,培養(yǎng)合格的四有新人具有重大價值。同時,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也為開展“做中學”科學教育提供了有利條件和良好時機。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扎實推進素質教育,促進了教育界和整個社會的教育觀念轉變,為“做中學”科學教育的提出和實施在觀念上做了重要的鋪墊。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比以往更突出了科學教育和科學課程的重要性。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