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7-12 23:27:40
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類文體素質的提高,在當今社會,人們對藝術的追求,對美的追求得到了空前的表現(xiàn)。而學前期是接受藝術啟蒙教育的最佳期,由于藝術活動是具有感情形式的創(chuàng)造活動,它的具體形象、它的情感滲透性與學前兒童本身特有的純樸性、濃厚的生命色彩以及自由創(chuàng)造性質相吻合,因而特別容易為幼兒所接受。從小就接受藝術熏陶的人具有一定的藝術修養(yǎng)和較高的審美境界。他們能從最平凡的東西上見到美;懂得利用平凡的東西創(chuàng)造美,對人生有積極快樂的態(tài)度。因此,對學前兒童進行藝術啟蒙教育較高的價值和深刻的社會意義,下面我簡單談談組織與開展藝術活動的幾點體會。
一、堅持以欣賞為切入點。
藝術活動在幼兒園教育中主要表現(xiàn)在三方面即音樂藝術、美術藝術和
文學藝術。無論哪一方面的活動,都堅持以欣賞為切入點,為幼兒提供一個完整的視、聽覺形象,營造良好的氛圍,積極引導幼兒去親身感受體驗,使幼兒獲得情感上愉悅,能更好地進入藝術作品的情境。
以往開展藝術活動,常常忽視了幼兒對審美對象的整體的主動的感知,幼兒幾乎都是被動的記憶、理解和表達。這樣的活動難以培養(yǎng)一雙雙審美的眼睛、一個個審美的大腦。如在活動中堅持以欣賞為切入點,強調審美感知,則可激發(fā)幼兒的審美情感,從而進一步提高審美創(chuàng)造的能力。例如:中班幼兒吹點畫“臘梅花”,植物是一種生命的空間意識形式,每一種植物都有需要圍繞著它的空間來達到完美的形式系統(tǒng)。老師組織幼兒到花園觀察臘梅花,第一次著重觀察整株的外形及花朵,幼兒被那滿樹錯落有致的小小黃花和那清香宜人的味道深深吸引,紛紛拍手說:“好美呀!好香呀!”仔細看臘梅從根上直接分出多根莖,莖堅實有力,有直有彎,曲折交錯。沒有樹葉,莖上直接綻放市面上朵朵黃花,錯落有致,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盛開,五個花瓣一層,兩層重疊在一起,滿樹星星點點,煞是好看。引導幼兒討論;怎樣表現(xiàn)出臘梅從根直接分出多根莖和星星點點,錯落有致的花朵,最終決定用吹點畫,整個活動強調直觀感受,由視覺刺激引起興奮,幼兒在欣賞的基礎上,有了積極創(chuàng)造的愿望,效果非常好。再如:中班新歌《我聽見》,這是一首優(yōu)美柔和的三拍子歌曲,表現(xiàn)了幼兒熱愛大自然及在大自然中豐富的想象力。老師帶領幼兒走進大自然。欣賞那藍天、綠水、小草、鮮花……再請幼兒躺在草地上,閉上眼睛投入地欣賞歌曲,感受歌曲優(yōu)美柔和的旋律,理解它與我們身邊的自然是那么和諧,于是孩子們一下子進入了歌曲的意境,紛紛動情地唱起來。創(chuàng)編的歌詞也非常巧妙,融入了幼兒的真實情感:我聽見大樹在沙沙響;我聽見花兒在微微笑;我聽見螞蟻在輕輕說……在文學活動中,我也同樣如此,注重選用精美的詩歌、散文和童話,配上適宜的音樂,強調欣賞感受在先,理解表達創(chuàng)造在后。
二、以情感為激活因素。
藝術表現(xiàn)實質上是內在情感的外部表現(xiàn)。它是將情感呈現(xiàn)出來供人欣
賞的,是由情感轉化成為可見或可聽的形式。在開展各類藝術活動時,我注意挖掘藝術作品情感因素,幫助幼兒把握情感基調,從而獲得各種不同的情感體驗。例如中班歌曲《快樂的小鴨子》、《迷路的不花鴨》,我以故事的形式導入,引導幼兒討論:你覺得哪只鴨子是快樂的?哪只是不快樂的?為什么?幼兒都能感受到迷路的小花鴨是不快樂的、傷心的。繼而帶領幼兒進一步體驗小花鴨的心情:你迷路過嗎?感覺是怎樣的?使其產(chǎn)生情感共鳴。接下來請幼兒欣賞歌曲錄音,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歌中是用怎樣的聲音和節(jié)奏速度分別表現(xiàn)兩種不同的心情的,演唱時,我為幼兒配上力度、速度不同的兩種處理。幼兒的表現(xiàn)聲情并茂,發(fā)自內心,完全投入到表演中。文學作品情感性更加鮮明,它是由作品的情感打動兒童的心靈,引起兒童強烈的情感體驗。如中班童話《金色的房子》,在欣賞時,用語氣、語調、表情手勢等加以突出,讓幼兒感受到小動物們的心情:好奇、渴望、友好、寬容,對生活的熱愛,當遇到小姑娘拒絕時,毫無埋怨責怪,而小姑娘從孤傲到孤獨,再到融入集體的歡樂,這個情感脈絡幼兒不能作理性的分析,但內心完全能感受到,通過朗誦、表演達到情感的自然表露,并內化為自己的理解,從而調節(jié)自己的行動。
三、充分發(fā)揮綜合優(yōu)勢。
音樂、美術、文學三種藝術類型雖然都有著各自的物性,但是我們卻不能忽視它們之間存在的內在聯(lián)系。顯然,對三種藝術形式的共同審美要素進行抽象和遷移,能培養(yǎng)幼兒一種綜合性的藝術智慧,一種整體的反應能力。因此,在開展各種形式藝術活動同時,我還充分發(fā)揮綜合優(yōu)勢,發(fā)展音樂、美術、文學藝術中共同的審美要素,按同構的原理加以溝通,以不同的藝術形式使幼兒獲得美的熏陶。例:以美術欣賞切入,感受重復變化、多樣統(tǒng)一的整體畫面結構,繼而發(fā)現(xiàn)文學中的類似特征。中班故事《三只蝴蝶》,結構圖畫成兩個紅黃白三色圓形中間夾一個倒立黑色的三角形,在三角形底邊上畫紅、黃、白三朵小花。故事中第一段三只蝴蝶高興玩耍,即左邊的三色圓形;第二段表現(xiàn)了風雨中蝴蝶與花的沖突,即中間倒立的三角形,三朵小花是這一大段落中的三次反復。第三段在情感上是第一段高興情感的反復,故用右邊的三色圓形表示,使幼兒更好地感受到這個文學作品的結構。例二,以文學為欣賞對象,以音樂為背景的同構活動,注重文學與音樂的結合。如中班散文欣賞《落葉》,我在低沉緩慢的音樂聲伴奏下開始朗誦,當講到小樹在秋天不得不離開大樹媽媽飄走時,我唱起傷心的歌,即《小樹葉》的第一段,間歇幾秒再朗誦。當講到小樹葉幫大樹媽媽焐腳、大樹媽媽明年會長出許多新娃娃時,再唱起歡樂的歌——《小樹葉》的第二段。幼兒跟著音樂及散文內容的變化,情感也不斷地變化起伏。幼兒說孩子沒有媽媽太可憐了。母子之情是人類永恒的情感,即使幼兒也深有感受,加上音樂情感的直覺性,幼兒對文學情感的體驗共鳴、識別更加深刻和強烈。例三:以故事為導入,感受文學、美術、音樂三者隱性的相似的形式特征和節(jié)奏。中班綜合活動《小灰老鼠的故事》,通過講述了解故事內容,感受經(jīng)過小灰老鼠門前的腳步聲來自皮球小姐、巨人先生和它的好朋友,請幼兒先用聲音來表示巨人先生“咚、咚、咚”、皮球小姐“嘩~嘩~嘩~”、好朋友則是“的篤、的篤”的腳步聲,再站起來走一走、學一學三種走路形式。接著又拿出樂器串鈴、大鼓、木魚請幼兒匹配。又在鋼琴的不同音區(qū)彈奏不同節(jié)奏的旋律,請幼兒匹配。最后讓幼兒理解《小灰老鼠的故事》的文學結構是ABBBA,請幼兒發(fā)揮想象,畫出這種結構圖式。
幼兒的作品真是千姿百態(tài),有、有△○○○△等,想象非常豐富。
總之,只要我們在藝術活動中堅持以欣賞為切入點,以情感為激活因素,堅持形式美與內容美的高度統(tǒng)一能讓幼兒的心靈在藝術的空間自由馳騁,必將為培養(yǎng)“審美型”人格打下堅實的基礎。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