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7-13 23:20:38
特別要在本地發(fā)掘篩選有水鄉(xiāng)氣息的民間藝術。如民間美術中的農民畫、灶壁畫,民間工藝中的與窯業(yè)瓦當文化有關的泥雕,民間音樂中的嘉善田歌、廟會小調、十二月花名,民間舞蹈中的蕩湖船、打蓮湘、挑花籃、竄馬燈、蚌殼舞,民間文學中的民間故事、諺語童謠。將其納入幼兒一日活動之中,對幼兒進行系統(tǒng)的民間藝術啟蒙教育,努力構建幼兒民間藝術活動課程的目標體系(課程總目標、各領域教育目標、各年齡段教育目標)和內容體系,從而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fā)展。
2、幼兒民間藝術活動開展的途徑方法的研究。
a、豐富多樣的課堂教學、園內教學、園外教育活動途徑是幼兒園實施民間藝術活動的保證,只有找到民間藝術與現(xiàn)代教育方法、手段的結合點,拓寬教育途徑,綜合運用多種方法手段,才能使幼兒民間藝術教育穿越時間和空間,取得成功。
b、特別要把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建立和諧的師幼關系,促使幼兒產生積極心理狀態(tài)和學習行為,作為實施課題的重要途徑。如何在開展幼兒民間藝術活動的過程中以幼兒為中心,讓每位幼兒感受到關愛、感受到尊重、信任,體驗到成功也是本課題需要研究的方法。
C、在本課題中,我們將對幼兒園、家庭、周邊、社會環(huán)境中可供利用的教育資源對民間藝術活動開展的影響方面進行研究。
3、研究幼兒民間藝術活動中教師的角色、身份、作用、地位。教師是朋友,是主持人、是導演,是教練,而不是宗師、教師爺和判官。教師不民主,民間藝術活動開展不好,幼兒健全人格形成發(fā)展更不用說了。
4、研究開展民間藝術活動與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發(fā)展之間的關系。研究民間藝術中各個領域的形式特點實施方法,研究幼兒健全人格的各個表現(xiàn)和深層因素,研究各項活動對幼兒人格某方面的影響的對應性。
5、對實施民間藝術活動的幼兒進行人格形成發(fā)展的監(jiān)控、記錄、反饋、調整、評價,了解課題實施的實際效果和不足之處,在日常反思中不新推進民間藝術活動與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發(fā)展的研究。
四、研究對象:嘉善縣魏塘鎮(zhèn)第四中心幼兒園小、中、大各一個班的幼兒
五、研究策略:
1、美術、音樂、文學是藝術的三種主要表現(xiàn)形式,其內在的審美要素是一致的,按照“以一個教學內容為主題中心,多種教學形式橫向同構,小中大班教學內容在同構的基礎上縱向螺旋上升的方法。將三種藝術活動加以橫向組合,從而達到審美直覺、通感、情感等相互遷移、滲透和溝通的作用。
2、保證每周正常開展教育活動的情況下,穿插民間藝術活動的教學內容,“突出一個中心,協(xié)調三個活動。”
3、行為觀察。在幼兒生活、學習、游戲的自然狀態(tài)下,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幼兒在參加活動時最真實、最典型、最一般的行為表現(xiàn)進行觀察和記錄。(個案觀察記錄、事例觀察記錄)
4、作品分析。收集幼兒的美術作品,如剪紙、泥塑、染紙、編中國結等作品,在與幼兒的交談中,了解幼兒創(chuàng)作時的體驗與想法的基礎上,對作品的主題、用色、創(chuàng)造想象、表現(xiàn)技能進行認真的分析。
5、調查訪談。收集來自家長、孩子對于開展民間藝術活動的教育評價信息。(個別交談法、問卷調查法)
6、建立《幼兒活動檔案》。對幼兒進行個案跟蹤,收集幼兒在開展的民間藝術活動中的作品和典型的表現(xiàn)記錄,以圖文的表現(xiàn)形式描繪幼兒人格的發(fā)展過程。
7、課題組已與嘉善文聯(lián)副主席韓金梅、嘉善文化館吳東杰副館長、金天鱗研究員議定,聘請三位民間藝術專家和嘉善教科室主任賈靖華作為課題研究顧問,并以文化館為校外民間藝術活動基地。
六、研究步驟、時間安排、預期研究成果及分工:
研究階段
。〞r間)
主要任務
預期研究成果
階段成果形式
承擔人
第一階段
2004年5-8月
1、收集資料,學習并理解相關理論,進行文本資料、網(wǎng)絡資料的篩選。
2、課題組教師進行開展民間藝術活動所必備的知識和技能探討。
3、電腦制定研究方案和具體計劃。
幼兒民間藝術活動內容選編
。娔X打印稿)
謝芳、項建宇
第二階段
2004年9-2005年12月
實踐研究方案,注意積累、收集資料
幼兒民間藝術活動內容精選
。娔X打印稿)
謝芳、項建宇、季雪萍、沈淑芳、鐘國平
第三階段2006年1-2
1、做好階段小結工作,觀察調整研究計劃
2、舉行階段性成果匯報展示
課堂教學
作品展示
周培琪、謝芳、項建宇、季雪萍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