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網(wǎng) 2009-07-19 16:48:08
怎樣才能將我們的小公主教育好?怎樣才能讓女兒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對于這個問題,所有教女成功的父母們的答案都驚人的一致——和女兒做朋友!
而這些父母與女兒做朋友的理由更是有著很多共通之處:
只有和女兒做朋友,敏感的女孩才會對你無話不談;
只有和女兒做朋友,有著無數(shù)小秘密的女孩,才會對你展露心聲;
只有和女兒做朋友,你才能真正走進她的心靈,分享她的喜悅與哀愁,為她的人生之路出謀劃策;
……
正如某教育專家所說:“如果孩子不愿意把自己的歡樂和痛苦告訴父母,不愿意與父母坦誠相見,那么談論任何教育總歸都是可笑的。”隨著女孩漸漸地長大,如果父母還是一味地以家長的權(quán)威去管制孩子,孩子勢必會呈現(xiàn)“越來越難管”的傾向。但與男孩容易叛逆不同,更多的女孩會因為從父母這里得不到應有的理解和支持,而封閉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變得落落寡歡,甚至走向抑郁。
而如果父母采取開放的心態(tài),將女兒當成一個平等的成人來看待,像對待朋友一樣去對待女兒,情況就大大不同了。
一位女孩的母親就曾這樣記錄了自己深刻的感觸:
一次,我給女兒輔導作業(yè),一道數(shù)學題我講了半天,她卻心不在焉。我火冒三丈,桌子一拍,讓她到房間去閉門思過。女兒知道自己理虧,默默地走進房間,可我依舊火氣難消,真想跟以前一樣沖過去狠狠地抽她一頓。
好半天,我才克制住自己的沖動,推開房門,只見女兒正耷拉著腦袋抽泣著。我走過去,注視著她的眼睛,柔聲說道:“你心里是不是很難過?媽媽態(tài)度不好,不夠朋友,媽媽向你檢討,以后媽媽一定改。原諒媽媽好嗎?”
女兒抬起淚眼,不相信地盯著我!我向她笑了笑,她卻哇地一聲大哭起來。我抱住她,為她擦干了眼淚。她說:“媽媽,我不好,我一定認真聽!”我的眼淚也下來了,可心里卻甜絲絲的,想不到,一句溫柔的話卻勝過了棍棒的威力,“柔”真的能克“剛”呀!
回到書桌旁,女兒竟然說:“媽媽,這道題讓我好好想想,也許我自己可以把它做出來。”果然,女兒全神貫注地思考著,不一會兒就做出來了。
從那以后,每當有分歧,我都會放下架子,以朋友的口吻跟她商量。在朋友的關系中,女兒變得和我無話不談。我們在一起看書,交流心得體會;一起踢毽子、跳繩;一起寫作文,互相讀給對方聽;一起勾肩搭背地哼著歌曲上下樓……生活充滿了樂趣。
故事中的這位母親,在放棄暴力教育之后,最終選擇了和女兒做朋友。由這個教育實例,我們不難看出,對于女孩子來說,“柔能克剛”、“一句溫柔的話勝過棍棒的威力”絕對是一條顛簸不破的教育真理。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