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luò)資源 2009-07-28 09:32:09
在幼小銜接中,準小學生家長關(guān)注最多的仍舊是學習問題。西安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崔江紅、A索兒童國際啟育中心顧問李艷認為,除了學習外,孩子更需要的是生理、心理上的輔導和幫助。
銜接什么?
幼小銜接并非只有知識準備
“小學的學習生活跟幼兒園是有很大區(qū)別的,孩子眼中的老師,由保育、教育兼?zhèn)涞暮亲o照顧型,變成了以教育為主的要求引導型;學習的方式也由幼兒園的隨意玩,變成了強制學習;而行為規(guī)范、各項制度的增多,也給孩子帶來壓力。”西安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崔江紅說。所以,為孩子上小學做一些知識方面的準備有必要,但知識的準備并不是幼小銜接的重點或者全部,更應引起家長關(guān)注的是孩子在身心上能否適合小學的要求。
怎樣銜接?
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學會獨立
A索兒童國際啟育中心顧問李艷認為,上小學意味著白天要獨自面臨學習、生活、玩耍、與其他同學交往,所以父母可以在可掌控范圍內(nèi)大膽放手,讓孩子獨立選擇和處理日常問題,幫助孩子更快地成長起來。
李艷說,一定要注意讓孩子在上小學前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識,像穿衣服、系鞋帶,洗臉、漱口個人衛(wèi)生的處理,掃掃地、擦擦桌子等,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可能會手忙腳亂、丟三落四,但是家長要有耐心,可以在旁邊多加指點,但是不能代勞。
另外對小學和幼兒園不同的生活習慣要提前告知孩子,比如,現(xiàn)在很多小學生中午是托管在學校的,午餐在學校吃不要偏食、挑食;課間不要光忙著玩,要注意上廁所,因為上課后不能和幼兒園一樣可以隨時上廁所,需要舉手告訴老師的。
家長還要有目的的讓孩子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收拾自己的學具,整理書包。比如周末帶孩子出門,可讓孩子自己背一小包,將自己的小物品裝進去,回家后檢查有沒有把東西落在外面等。
大部分孩子都比較好動,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從現(xiàn)在開始,家長可以每天抽出半小時,和孩子一起做一些閱讀、畫畫或者其他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但是要求他在一段時間內(nèi)不開小差,專注地做好手頭的事。一開始也許孩子只能堅持10分鐘、15分鐘,時間長了,慢慢地孩子就會越來越“坐得住”。
到了小學認識的同學會越來越多,從現(xiàn)在開始就要訓練孩子參加更多的集體活動,學會和更多的人相處,比如在假期中,父母可以創(chuàng)造環(huán)境讓孩子和社區(qū)同齡的孩子多交流,在玩耍過程中注意秩序和禮貌。
注意什么?
勿將不良情緒傳遞給孩子
陌生的校園、教室、老師和同學,在給孩子帶來新奇的同時,也會給孩子造成情緒上的焦慮與不安。
上小學前,孩子會有長大的自豪感,對小學、新的生活充滿了向往和期待,這時,父母的情緒應該和孩子保持同步,而不該將過多的負面情緒傳遞給孩子。比如有些父母在聊天時,無意會說“這么個小不點要上學了,書包咋能背得動”,“這么好動,上課45分鐘如何坐得住”等等,孩子本來還沒有意識到這是個問題,但父母這種心理暗示會讓孩子產(chǎn)生壓力和負擔。
有些家長可能會過度擔心,向孩子傳遞一些負面的信息,比如說“小學的功課會很難”,“你就要去受苦了”或者“就要被收進籠子了”等等。如果讓孩子處在這樣的情緒、氛圍中,很可能還沒邁入小學校門,就已經(jīng)對即將到來的學習生活感到恐懼或厭倦了。對此,李艷建議,家長要多向孩子傳遞一些正面的東西,比如“你會學到更多的本領(lǐng)”,“你會交到更多的朋友”,“你長大了,就要成為一個小學生了”等等,調(diào)動孩子的積極性。這種積極面對的心態(tài),不僅有助于孩子適應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對于他以后面對人生的更多狀況,都是有利的。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