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8-17 21:56:24
導讀: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國際二十一世紀教育委員會提出的四學會的基礎內(nèi)容。這四個學會就是學會認知,即獲得理解的手段。學會做事,即能夠?qū)ψ约核幍沫h(huán)境產(chǎn)生影響。第三個學會,就是學會共同生活,即與他人一道參加所有的活動,并在這些活動中進行合作。第四個學會就是學會生存,這是我們教育的四大支柱。
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是為幼兒更早的一些走向獨立。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凡人生所需要的習慣,傾向態(tài)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yǎng)成功,六歲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培養(yǎng)得好,那么,習慣成了,不易改,傾向定了,不易移,態(tài)度絕了,不易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嬰幼兒時期最應該培養(yǎng)的,這是根的教育要把孩子的習慣培養(yǎng)好,F(xiàn)在看起來很費勁,其實還是省力的,將來養(yǎng)成習慣了,確實難改,成為了生命的一部分子。所以抓得越早越好。
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國際二十一世紀教育委員會提出的四學會的基礎內(nèi)容。這四個學會就是學會認知,即獲得理解的手段。學會做事,即能夠?qū)ψ约核幍沫h(huán)境產(chǎn)生影響。第三個學會,就是學會共同生活,即與他人一道參加所有的活動,并在這些活動中進行合作。第四個學會就是學會生存,這是我們教育的四大支柱。
我們想,良好的行為習慣如果你沒有,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就乘虛而入,良好的行為習慣從大腦發(fā)育來講也從學齡前開始,越小越好,甚至從一出生。這絕不是對孩子的約束。因為我們在搞教育的時候,常常有家長說,我提倡我們的孩子自由發(fā)展,社會都開放了,干嗎捆著孩子。课覀兘^不是捆著孩子,是讓孩子成為主宰自己的強者。只有在有序的情況下生活,才能獲得更大的自由和安全感。
就睡眠習慣來說,羅云宏、陸淇云、紀艾可佳的家長向我們訴說,他的孩子睡眠不好,這種睡眠障礙的原因之一,是不良的睡眠習慣。
我們知道一切勝利,一切進步都要靠人的內(nèi)心力量,換句話說,要想成功,首先要征服自己。比如說周圍有任何干擾的話,做任何事情,不可能周圍沒有干擾,你要成功,必須排除這些干擾,排除這些干擾最重要的是要征服自己。所以,我想,在我們培養(yǎng)孩子來講,要從小培養(yǎng),另外,培養(yǎng)這個習慣是內(nèi)在的。需要把我們外界的要求通過他的內(nèi)化,變成內(nèi)在的需要,有一個簡單的例子,早晚刷牙,或者有天天洗澡的習慣。如果有偶然一天不洗澡,或者偶然一天不刷牙,你會感覺到別扭,到這種程度就可以了,已經(jīng)成為內(nèi)化的東西。孩子小的時候這種內(nèi)化特別容易。如果我們從小培養(yǎng)孩子,就等于給他們第二條生命。在這一點上講,越小越好抓,越大越難抓。為什么這么說,有這么幾個原因,一個是行為習慣,既是一種高層次的自覺行為,又是一種隨處可見的行為。行為習慣不是一般的行為,而是動力定型的習慣。這種行為習慣是道德行為的最高層次。通常人們把道德行為分成三個層次,最低層次就是不自覺,人家得教育,得督促。第二個層次,就是自覺行為。他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靠內(nèi)部的自我監(jiān)督,不需要外部監(jiān)督了。第三個層次就是自動化。到了自動化以后,也不需要監(jiān)督,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而是行為習慣,這是最佳的教育效果。
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會給孩子一種安全感,獲得實質(zhì)性的自由。就從中午的一個覺,就看出了孩子的安全感,相當踏實。當然我們絕對不是為了大人和老師省事。孩子們睡得很安詳,很踏實,身體上獲得很好的休息,睡醒以后,就有一種精神充沛的力量投入學習和各種活動,就使得他整個的身體是健康的,有節(jié)奏的。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孩子處在一種有規(guī)律、有節(jié)奏的生活是非常必要的。家長們可能有這樣的體會,孩子很小的時候,特別是一歲以前的時候,每天都睡午覺,如果不睡午覺,每天的活動又很多,孩子的大腦都累了,晚上就鬧覺,特別是越小的孩子越是這樣。大人也是這樣,比如說今天動腦子,勞動,很累了,躺下的時候,腦子很亂,眼珠子也是亂轉。孩子更是這樣,要他有規(guī)律,有節(jié)奏的生活,他就有一種安全感,就是說知道什么時候該干什么,怎么干。
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孩子的一生是有益而無害的,孩子的行為習慣是通過反復的實踐、練習而形成和鞏固下來的。如果我們教育后的結果只是學習了知識,而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那我們的教育就是失敗的。對于孩子良好行為的習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yǎng)。
一、耐心教育講清道理
孩子的年齡小,理解能力差。老師對于孩子的教育就要更耐心。在講道理的時候要把握兩點:1、要明確,不能含糊其詞。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一定要和孩子講清楚。比如:打人一定是不對的。2、講時要具體,將事情解釋、說明。比如:“對人有禮貌”孩子對禮貌還不是很明白。老師就告訴孩子見到大人就要打招呼,不打招呼就是不禮貌;打招呼時不要直接叫大人的名字,小孩叫大人的名字也是不禮貌;每次來幼兒園、離開幼兒園時都要和老師、家長問好、再見,如果不問好、不再見也是不禮貌的。必要時,老師還要將禮貌的用語做示范。如:“老師好”“老師再見”。“小朋友再見”等通過反復地“講”以及反復的“示范”,使幼兒逐步加深印象,形成認識。同時,老師還要經(jīng)常與家長溝通,提高家長對養(yǎng)成教育的認識,得到相互配合,家園共育。
二、反復訓練形成習慣
培養(yǎng)幼兒的行為習慣,要從日常的每一個活動、每一個游戲、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一點一滴地滲透和強化。比如:在培養(yǎng)孩子要有愛勞動的品質(zhì),要求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脫簡單的衣服、自己將玩過的玩具收好等,如果孩子不會我們就會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做示范。經(jīng)常手把手的、不厭其煩的教。同時,通過口頭表揚、獎勵小紅花等方法鼓勵幼兒反復練習,直到掌握為止。通過不斷的強化,不斷的累積,
嚴格要求,持之以恒,使幼兒良好的道德行為逐步形成行為習慣。
三、環(huán)境配合熏陶強化
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與環(huán)境的熏陶作用密不可分。老師在培養(yǎng)孩子良好習慣除了加強家園共育,也要在美化幼兒園環(huán)境、為人師表方面下功夫,比如:要讓幼兒學會團結友愛、尊老愛幼。我首先要做到自己與其他老師之間要和睦相處,對家長要有禮有節(jié),對幼兒要寬容相待;在教學、游戲以及一日生活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以欣賞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幼兒身上的閃光點,及時肯定和表揚。又如:可以在起床時請劉桂妤、盧仕彬等能力強的幼兒幫助如陳建旭等能力較弱的幼兒;游戲時,安排并鼓勵幼兒進行合作游戲等,在以上活動中誰表現(xiàn)好,老師就表揚誰,讓孩子明白互相幫助是好事,老師會喜歡,小朋友也會喜歡。通過這樣的一些小事,使幼兒在幫助、關愛他人之中得到樂趣,從而使好習慣鞏固。
總之,任何習慣的養(yǎng)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更是如此,它需要家庭、社會、幼兒園堅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使幼兒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中進行行為練習、實踐,從而更好的鞏固、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