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2009-08-20 23:38:04
專家簡介(沈致隆教授):
1967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1984-1986年在英國利物浦大學進修。曾任北京工商大學化學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物理化學教授、化學系主任,F任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山東大學、廣西工學院、南昌大學等客座教授或兼職教授。
1997年受哈佛大學加德納教授邀請,赴美國哈佛大學《零點項目》訪問、講學一年,回國后出版譯著《多元智能》;專著《親歷哈佛——美國藝術教育考察紀行》。
2003年4月,受聘為中國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近年來,分別在中國和美國的60多所大、中、小學校以及幼兒園園長培訓班上講學、講座上百場,廣受歡迎。(兩篇報紙報道)
第一篇:對話加德納:“多元智能”我們不能簡單理解
作者:沈致隆來源:《中國教育報》2004年8月5日
編者按:
多元智能理論是近年來在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教育理論之一,《多元智能》一書在2003年中國大陸百部教育學術類暢銷書排行榜中名列第一。5月20日下午,因21年前提出多元智能理論而名揚全球的發(fā)展心理學家、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教授、波士頓大學醫(yī)學院兼職教授霍華德·加德納博士,來北京參加《多元智能理論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國際論壇之余,在他下榻的北京王府飯店,與翻譯《多元智能》一書的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沈致隆教授,進行了一場長達兩個小時的單獨談話。根據沈致隆教授的記錄,現將談話中有關多元智能理論與實踐的內容,摘要刊登如下。
沈致隆:首先我來逐一回答你的問題,那是你在來中國之前通過電子郵件給我留的“作業(yè)”,我已經準備好了自己的答案。
加德納:我的第一個問題是,中國人為什么對我的多元智能理論這么感興趣?
沈致。夯卮疬@個問題,首先要介紹中國的教育改革。自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就提出了素質教育的口號,作為教育改革的目標。我們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力圖改變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1999年,中國更以黨中央和國務院的名義,發(fā)布了《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這個決定號召實施素質教育,認為必須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地統(tǒng)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提出學校教育不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視德育,還要加強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和社會實踐,使諸方面教育相互滲透、協(xié)調發(fā)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
你的著作《多元智能》的中文版,恰好也是1999年出版的,當時人們突然發(fā)現,你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與中國的教育改革殊途同歸、不謀而合。你的理論為我們的素質教育提供了充分的依據,證明了這種教育的科學性。哈佛大學的《零點項目》中有關多元智能理論的實踐,對于中國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也有明顯的借鑒意義。于是多元智能理論在中國上至副總理級的官員中,下至小學幼兒園的教師和學生中,不脛而走,迅速傳揚,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歡迎。
加德納:我的第二個問題是,中國人怎樣解釋多元智能理論?怎樣看待我的專業(yè)?
沈致。喝藗冋J為多元智能理論是教育學理論,甚至認為是一種教育目標或教學方法。心理學家認為你是雜家甚至是藝術家,藝術家卻認為你是心理學家,而廣大中小學、幼兒園校長教師和教育部門的官員們,則認為你是教育學家。產生這種看法的原因很簡單,你是跨學科的專家,而他們都只從自己的學科或職位出發(fā)去理解你,難免出現不同的說法。目前在中國,跨學科的專家還難以被人們理解。
加德納:我很愿意是,但嚴格地說我不是真正的藝術家。雖然你昨天下午的大會發(fā)言稿說得不錯:我從小接受藝術教育的成長背景,我學生時代對藝術的熱愛,是我后來提出多元智能理論的兩個重要根源之一,但我主要還是個職業(yè)發(fā)展心理學家和業(yè)余神經科學家。我熱愛教育,但我不是教育學家,不能勝任擔當一所中小學校的校長。1983年我提出此理論的《智能的結構》一書,不是為教育學家寫的,只是沒想到后來對教育界產生了這么大的影響。
我的第三個問題是:你認為在中國對多元智能理論的理解和應用存在哪些問題和混亂?
沈致。捍嬖诘牡谝粋問題是把多元智能理論當成了教育的目標或教學的方法,其證據就是目前兩個口號在學校里喊得很響,不但在美國有人喊,在中國大陸、香港、臺灣有更多的人在喊,那就是“為多元智能而教”和“用多元智能來教”。第一個口號把你的理論當成了教育的目標,第二個口號把你的理論當成了教學方法。我認為多元智能理論既不是教育目標,也沒有告訴人們怎樣教,而是由一種心理學理論發(fā)展而來的教育哲學思想。這種思想不是不能實踐,但是在應用過程中簡單化為教育的目標,為這個理論而教,或者庸俗化成“多元智能是個筐,什么教育改革措施都能往里裝”,會使人感到困惑。
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當然不是教育目標。這一點,我在昨天上午的大會上已經說過了。多元智能本身不是教育目標,而是一種有助于達到教育目標的手段。所有多元智能理論的實踐者,都應該有自己另外的教育目標。我個人認為對于下列教育目標的實現,多元智能理論還是能夠起一定幫助作用的。這些目標一是加深對學科的理解,如對歷史、藝術、數學、科學等學科的理解;二是使人們學會和睦相處,保護并照顧窮人,促進社會的安寧;三是使學生學會獨立生存,并具有經濟上的競爭手段;四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批判性思維,這一點我20世紀80年代來中國時就強調過多次;五是藝術教育,也就是你正在從事的工作。藝術教育在中國大陸和海外的華人中間,越來越引起普遍的重視,但藝術教育的方法和目的,存在許多問題。多元智能理論能夠幫助人們在藝術教育的過程中,加深對真、善、美的認識。六是促使人們關注傳統(tǒng)的知識和價值觀。
從我的科學發(fā)現中直接引出教育措施是不妥的,因為任何科學理論都有可能蘊涵著多種推論,這些推論甚至可能是互相矛盾的。例如談到智能和天賦,就有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一種我稱之為“激光式”的方式,往往專注于某一個領域,如愛因斯坦和莫扎特的;另一種我稱之為“探照燈式”的,不限于某一特定的領域,如政治家克林頓夫婦的。這兩種智能或思維的表達方式可能正常,也可能不正常。第一種智能類型或思維方式中正常的例子,還是剛才說到的愛因斯坦和莫扎特。他們在某一領域取得了優(yōu)異的創(chuàng)造性成果,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正常的人。而不正常的例子如患自閉癥或孤獨癥的兒童,雖然也能關注于某一個領域的問題,但在其他方面則是病態(tài)的。第二種“探照燈”式的智能類型或思維方式,如克林頓夫婦就是正常的,他們能夠同時處理好許多不同的問題。不正常的是患多動癥的兒童,在某一時刻關注許多方面,卻無法處理好任何一個問題。
我在世界各地發(fā)現多元智能理論的應用很廣,但也存在著一些不妥之處。比如發(fā)明了一些測驗方法,測試八種智能,以代替一種智能的測試,仍然沿襲了過去的統(tǒng)一規(guī)劃的學校的做法。還有人設立了八個教室,在每個教室里實踐多元智能理論中的一種智能,忘記了人們在解決問題時需要多種智能的組合。還有的人將智能強的兒童送進少年宮,培養(yǎng)各自突出的智能強項,而將智能弱的送進專門的培訓班去強化弱項。還有的人每講授一堂課,或者一個概念,都用八種智能去理解。這些做法是否正確,都有待商榷。
沈致。憾嘣悄芾碚撚兄趯W科的理解,但并不意味著教什么都從八種智能入手就是恰當的。比如有人用八種智能分別介紹同一個物理學原理,我看不妥。每個學科都有各自的特點和思維方式,每種智能也是各自獨立的,上述做法看似新穎,實際上顯得很牽強。讓學生扮演氣體分子,在講臺上表演,以解釋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中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八種智能可能學懂了,物理概念卻被搞模糊了,因為按照理想氣體的模型,分子本身是不占有體積的。
存在的問題之二是浮躁,趕時髦,一哄而起,導致了混亂。短短幾年,多元智能理論的專著、譯著在中國出現了數十本,論文也早已超過百篇。但其中一部分缺乏新意,抄來抄去。再如一本著作的譯者,竟然多達7、8個,而且絕大多數都是在校學生,這種譯著的質量可想而知。
這樣造成的結果,不但使人誤以為多元智能理論是教育目標或教學方法,而且連八種智能的定義都出現了多種不同的說法。有些屬于翻譯上的不統(tǒng)一,像你擁有許多不同的中文姓名一樣,八種智能也有多種名稱。還有人在智能的概念中隨意添加英文單詞,使人誤以為是你的說法。比如在你定義的“音樂智能”后面加上“節(jié)奏的”(rhythmic)一詞,改為“音樂-節(jié)奏智能”;在你定義的“空間智能”前面加上“視覺的”(visual)一詞,改為“視覺-空間智能”。
節(jié)奏只是音樂諸多要素之一,而且與旋律、和聲、速度、音色、調式等其他要素相比,未必更為重要,怎能與“音樂”一詞并列從而具有同等地位呢?
加德納:不但我定義的音樂智能中從沒有“節(jié)奏的”字眼,而且節(jié)奏也不是音樂智能的“專利”。語言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都與節(jié)奏有密切關系。節(jié)奏也是這兩種非音樂智能的要素之一,為什么惟獨在音樂智能的定義中添加“節(jié)奏的”一詞呢?我定義空間智能時也從未用過“視覺的”一詞,只不過認為空間智能可以用于視覺藝術。當然,對我某些智能定義的改動,我并不介意,只是最好不要說是我的定義,因為它已經變成那些作者和譯者自己的定義了。
沈致。好と藳]有視覺,卻完全可以有空間智能,說明空間智能并不一定非得與視覺有關系。
加德納:我的第四個問題是,面對存在的這些困惑,我能提供什么幫助?
沈致。耗憬衲甑谖宕蝸碇袊,就是最好的幫助。昨天上午的大會上,你親自介紹了這八種智能,同時給出了中英文定義,就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我認為是很有必要的。另外你還回答了聽眾的一些問題,也起到了“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作用。可惜你在京的行程太緊,很多問題沒有來得及回答。很多人渴望與你交流,也沒有機會。希望你回到美國之后,寫一本專著,在書中詳細回答中國聽眾和讀者的問題,說明你對多元智能理論在中國研究和實踐中存在的誤區(qū)的看法,就更有幫助了。
加德納:與上個世紀的四次訪華不同,我這次來中國只呆了很短的時間,了解情況不多,恐怕寫不出一本書。
沈致。旱阒辽倏梢詫懸黄驇灼^長的文章來回答這些問題,并說明你的觀點。如果今后有時間,還希望你再來。
加德納:即使我不為此寫一部專著,中國讀者也可以從我著作的原文中找出感到混亂的問題的答案。我還建議他們中英文對照閱讀。這樣不但可以了解原汁原味的多元智能理論,還可以了解究竟誰的翻譯是準確的、恰當的。
我提出的語言、數學—邏輯、音樂、空間、身體運動、人際、自我認識、博物學家這八種智能,是從上百個智能的侯選者中挑選出來的。它們之所以被選中,是因為我在挑選之前首先確定了智能存在與否的八個判據,分別來自我關于神經醫(yī)學、生物進化史、邏輯推理、社會學、發(fā)展心理學和實驗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只有符合這些判據的,才被我和我的同事確定為是一種智能。我在1983年提出的這些智能的判據,并不代表確認各種智能的最終標準。今天我可能會以不同的方法定義這些智能,可能會更強調跨文化證據的重要性。即使將這個因素考慮進去,以上研究準則和智能的判據,也是研究人類認知應該考慮的合理的因素。說實話,我認為建立起以上智能的判據,是多元智能理論不朽的貢獻之一。我感到意料之外的,是迄今無論贊成還是反對多元智能理論的人,都沒有注意到這些判據。可能因為這些判據是我特地從多個學科中挑選出來的,超越了許多批評者的興趣和專長。但這些判據對于研究和認識多元智能理論,是非常重要的,遺憾的是這些判據并未引起人們的重視,不知在中國情況怎樣?
沈致。涸谥袊藗兺瑯痈嗟刂匾曔@一理論的應用,對理論本身的關注明顯不足,也很少注意到你所說的那些判據。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