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2009-08-20 23:43:42
問:智能測試依賴于對每一種智能機理細微和完全的了解。目前多元智能理論還沒有給出每一種智能如何運作的解釋,如何設計它們的測試呢?
答:你說的不錯,到目前為止多元智能理論所注意的僅僅是能力的辨認和描述,而不是智能的結構和功能。原則上說,沒有理由說不能采用信息處理的方法來辨認每一種智能以及智能之間的相互作用,但這的確是一件值得費時費力的工作。當然,在辨認時需要弄清每種智能的結合方式。我相信每一種智能可操作的定義及辨別步驟都不難得出或完成,我和我的同事正在努力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工作。
。ㄒ姷诙┪殷w會到作出個人智能的準確定義和有效的評估步驟,可能是非常困難的。這困難在于,提出的定義和步驟既要有獨創(chuàng)性,又不能脫離那些智能所限定的范圍,同時還要經得起各種客觀的檢驗。不過這些困難不能成為忽視這項工作的理由,過去幾十年里,這種實踐在主流心理學中一直扮演主要角色。
問:智能必須完全獨立嗎?
答:如果不同的智能之間完全獨立,無論從概念上看還是從生物學上看,智能的理論就簡單了。但是沒有什么理論上的根據,可以認為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智能不會相互重疊或相互關聯得更為緊密。
智能彼此獨立是研究時的一個假設,只有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采用適當的方法實驗,才能得出結論。否則會過早地回到以前的結論,認為兩種智能有相關性,到后來才發(fā)現這個結論是人為的或受特定文化背景的束縛產生的。
問:你對人們一向認為數學智能與音樂智能相關的觀點有何看法?
答:具有數學天賦的人通常對音樂有相當的興趣。大約這是因為他們易于被任何形式的模型或規(guī)律所吸引,而音樂本身為數學頭腦提供了這方面的肥沃土壤。不過和我談過的音樂家都認為:數學家對音樂的興趣,都不在于音樂的本身,而在怎樣演奏一首樂曲,如何表現它的深層次結構和感情對比。人們必須小心,不要將興趣和專長混為一談,也可能這種對音樂的興趣與數學智能有關。要注意的是,音樂家對數學并不一定比對舞蹈或外語更有興趣。相對來說,數學家(或其它科學家)似乎易于被音樂所吸引。
問:是否有些能力如記憶,可以橫跨不同的智能?
答:我對記憶力與所記憶的內容無關的說法持懷疑觀點。已有許多神經心理學的證據表明,空間記憶、面孔記憶、形體記憶或音樂記憶與語言記憶都是分開的。我們應該知道,一般所說的某人記憶力好,只是指他或她善于記住語言或文字的內容。我們通常不會認為能記住一首樂曲、舞蹈的動作或去商店的路是記憶力好的表現。其實以上每一個過程都與記憶有關,且可能都有不同的機理。
問:多元智能理論概述了幾種獨立的能力,卻沒有討論如何把它們結合在一起,從而產生人的協(xié)調的行為。如果沒有領導者或“主角”,多種多樣且各自獨立的智能怎樣有效地起作用呢?
答:不設定起主要作用的智能,對于理論較為有利。起碼這個理論會比較簡單,而且不必反復解釋誰是“主角”。還有,多種智能中的主角對于這理論并非必不可少。例如,一個委員會沒有主管也可能工作得很好。作曲家理查德·羅杰斯(Richard Rodgers)和抒情詩人奧斯卡·哈默斯坦(OscarHammerstein)分不清以誰為主也照樣合作得很好。
然而同時也應該看到,根據平時生活的經驗,許多人都能夠估量自己的智能并能將它們有效地組合在一起使用。也許這就是自我感覺的一部分。我認為它是自我認識智能的外在表現,是受其它智能,如語言智能或邏輯智能影響的。在我們這個以個人為單元的社會里,人們自己設計自己,自己向自己“咨詢”。當然這件事也可能由別人來做,如超常兒童的母親就替孩子設計前途。在許多所謂的“學科”里,社會上的一部分人也在這么做。社會中常常出現的這種似乎必須有“領導”或“主角”的觀念,實際只是人們的自我感覺,它不是人類獲得成功的必要條件。
當然也可以有像杰里·福多爾(Jerry Fodor)和其它人所命名的“幕后的主角”,以避免條理混亂,并發(fā)布不同心理功能的命令,但不能作出任何真正被授權的“領導者”所作出的重大決定。若要多元智能理論中出現這樣的機制,也沒有什么難處。
問:不過確實有一種普遍的能力叫“批判性的思維”(critical thinking),我們的學校正在尋求發(fā)展它。同時在現代工業(yè)社會里,它也是一種特定的最重要的能力,對不對?
答:這與剛才討論“主角”的情形差不多,我傾向于承認批判性思維的存在和誘惑力。確實,我欣賞能夠以批判的眼光分析國際大事和文學作品的人,也欣賞那些敢于懷疑自己或同行所做的工作的人。我的確希望我自己的孩子和學生能表現出這方面的能力。
雖然在一般性的論述中,
“批判性的思維”這個詞很有用,但千萬別誤以為這是人類認知中一個特殊的、可以分割的部分。我認為,如同以上談到過的有關記憶和明顯的“包容一切”的能力等問題一樣,深入的分析可以發(fā)現批判性思考存在的疑點。相反,人類能力的任何一個特定領域,都需要自己單獨的批判性思考。音樂家、生物分類學家、考古學家、計算機程序員和文學評論家都很看重批判性思考。但是,分析一首賦格曲的思維與劃分動物種群、評論一首詩、修改一個程序、編導設計并分析一個新舞蹈的思維是不同的。沒有理由認為在一個領域里批判思維的訓練會在另外一個領域中發(fā)揮作用。一個人需要發(fā)展與特定的領域有關的批判思維。進一步的分析表明,每一領域都有其特殊的思維邏輯。
一些思維的習慣,如掌握時間、考慮替代方案、與同事分享自己的成果、預測它人的未來等等,在各個領域都是有用的。我當然希望盡早地、廣泛地培養(yǎng)這些心理習慣。然而,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這些批判性思維的每一種形式,都應該分別在可能適合這種形式的領域內實踐。即使是普通的思維方式,要期待人類個體通曉如何將其做跨領域轉換,也是不實際的。因此,開一門“獨立存在”的批判性思維課;或者在歷史課上講授批判性思維,卻希望它會神奇地應用于數學或音樂課,都沒有什么意義。相反,我相信只有在每一相關的教室里和練習中,都反復地、有意識地進行批判性思維的教學,才有可能出現更普遍的、更理想的效果,如使學生擁有“舉一反三”或“批判性地借鑒他人觀點”的能力。
問:智能和學習方法或工作方式是一回事嗎?
答:無疑多元智能理論所說的智能,與教育家們說的不同學習方法和工作方式,有類似的地方。例如,他們中許多人也談到空間方法和語言方法。但是多元智能理論與側重方法研究的出發(fā)點不同,結果也不同。
在多元智能理論中,我最初研究的,是人對這個世界不同種類的信息,如語言,數字或其它人產生的反應(或沒有反應)。我認為人類的知覺和記憶等能力對不同的智能會表現出不同的強度和模式。對于某一個人,空間信息的記憶可能好于或差于對音樂信息的記憶。人們在談論學習方法的時候,往往希望能找到在所有領域內或內容上都有有效的方法:即存在著在音樂領域和數學領域里都能深思熟慮的人,或者在物理學研究中和繪畫時都能成材的人。
多彩光譜項目的研究(見第六章)只對一種方法和特征提出了懷疑,這造成了更復雜的局面。孩子們可能會對一種信息顯現出一種特征、類型或方法(例如在音樂王國里激情澎湃),對另一種信息表現出完全不同的特征(如玩拼圖游戲時沉思)。為了確定哪一種方法與特定的內容相關聯,哪一種可橫跨不同領域,至少要對同一個體進行更加全面的分析,才能辨別其方法和內容。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