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作者:李誼 2009-09-03 22:34:07
導讀:孩子從高處墜落受傷后,家長都擔心“會不會有骨折”,但對如何判斷骨折的情況,以及如何對孩子進行骨折后的緊急救護又不是很了解。為了避免家長出現(xiàn)錯誤或延誤救護,請一起和我們看看專家的演示。
孩子活潑好動,在游戲玩耍時,很容易發(fā)生意外情況,導致骨折。據(jù)統(tǒng)計,兒童骨折約占骨科病人的1/3。骨折分為開放性骨折及閉合性骨折,開放性骨折即骨的斷端已露出皮膚外,這類骨折很少出現(xiàn)。閉合性骨折指皮膚完整無破壞,這類骨折經常出現(xiàn),而且往往容易被忽略,延誤治療。
那么孩子摔傷后如何判斷是否骨折呢?請留意以下癥狀
A.孩子遭受致傷力大的跌落傷,骨折出現(xiàn)的機率高:比如孩子從一米以上的高度墜落或摔下,骨折的發(fā)生率極高,應高度警惕此時摔傷后骨折的存在。
B.孩子受傷的身體部位停止活動,比如上肢骨折通常不能抬臂,下肢骨折則不能站立。
C.孩子受傷的身體部位出現(xiàn)腫脹,有異常的折角、隆起、青紫、淤血。
D.孩子拒絕觸摸,輕微的觸碰受傷的身體部位,一旦觸摸會引起孩子劇烈哭鬧、表情異常痛苦。
E.夜間診斷法:如果你懷疑孩子有不典型的骨折,但癥狀和體征又不明顯,對這樣的孩子可采用夜間診斷法,即乘孩子熟睡時觸碰他受傷的身體部位,如果孩子驚醒或哭鬧,應懷疑有骨折。
F.孩子常出現(xiàn)的特殊類型骨折表現(xiàn):
鎖骨骨折:孩子摔傷肩部后上肢活動減少或不敢活動,伸袖穿衣時表述自己很痛或者不會說話的孩子因疼痛而哭鬧,家長用手托液窩抱起孩子時,孩子哭鬧加劇或大聲喊痛,同時孩子鎖骨處有明顯的腫脹。
肱骨髁上骨折:孩子摔傷時肘或手掌著地,肘部腫痛明顯,不敢活動肘關節(jié),肘關節(jié)呈被動屈曲位。
股骨干骨折:孩子從高處墜落后,下肢不能動,不能站立,大腿明顯腫脹和觸痛。
孩子骨折后的緊急救護
骨折的現(xiàn)場處置原則——制動
骨折的現(xiàn)場處置最關鍵的是制動,制動指利用支撐物達到制止身體某部分活動,支撐物包括夾板、石膏、牽引、繃帶、支具等,必要時孩子沒有受傷的一側肢體或軀干也可作為支撐物。制動的作用是固定患處,減少疼痛,減少或預防進一步損傷。如果在家里或戶外沒有醫(yī)院的石膏夾板等物品,可使用替代物,如小薄木板、雨傘、書、樹枝、筷子等。另外,替代物表面要外裹干凈的布條,因為,一旦孩子同時出現(xiàn)裂傷和骨折,代替物沒有經過消毒,上面的細菌可能感染孩子傷口。
如果孩子在骨折的同時大量流血,先要為他做止血
用消毒紗布按壓住孩子出血的部位5~10分鐘,直至血不流出。如果不能通過簡單按壓止血,則需要特殊的止血方法,可以參靠2007年3期《父母》安全欄目的止血方法。
身體各部位制動方法
手指骨折
1、用小硬紙板放置在指的屈側,不要試圖將孩子彎曲的手指扶直。
2、用繃帶、布條或膠布將手指和硬制版固定在一起。如果找不到硬紙板也可利用孩子鄰近沒有受傷的手指,與受傷的手指包扎在一起。
手掌骨折
硬紙板放置孩子手背側或手掌側,超過腕關節(jié),然后以繃帶、布條或膠布固定。
足部骨折
硬紙板放置孩子足底部以繃帶或布條固定,也可與所穿鞋用繃帶或布條固定。
上肢骨折
1、將支撐物放置孩子前臂背側或上臂外側,再用繃帶、布條或膠布把手臂和支撐物固定在一起。
2、然后用三角巾將孩子受傷的上肢吊在胸前,也可利用三角巾將孩子受傷的上肢與他的軀干固定在一起。
下肢骨折
將支撐物放置在孩子下肢后側或外側,用三角巾、布條或繃帶將孩子受傷的下肢與支撐物固定在一起。如果沒有足夠長的支撐物,也可利用孩子沒有受傷那側下肢與受傷的下肢一起用三角巾固定,至少固定3道。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