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09-09-14 15:58:51
在父母們眼中,不少藝術門類講究的是“童子功”,因為幼兒階段的藝術熏陶效果明顯,而且見效也快,家長很容易被孩子階段性的成果而鼓舞。但這些課程在孩子進入學校乃至成年之后的后續(xù)效果,卻很少有人去研究和關注。
事實上,很多孩子在幼兒園和小學階段由于父母灌輸?shù)枚、啟蒙得早,往往表現(xiàn)出所謂的藝術天賦,但進入初中階段,許多天賦就逐漸喪失,而進入高中階段,后勁不足的問題徹底暴露以至表現(xiàn)為非常平庸。在幼兒教育中,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
陳先生從小就把女兒送去各種藝術輔導班學習,還在幼兒園期間,孩子就先后參加了國畫班、合唱班、講故事班、主持人班等眾多興趣班,當時女兒也確實能歌善舞、能說會道,但進入學校教育階段她卻出現(xiàn)了成績平平的現(xiàn)象,導致孩子信心不足。
如出一轍,葉先生的小兒子在學齡前就被送去參加詩歌興趣班,這使孩子能夠熟練背誦許多唐詩,10以內的加減法口訣也都學會了,但進入小學之后,孩子的記憶力卻并不如想象中好,反而落在了他人之后。
有研究顯示,學齡前(0-8歲)是兒童基本思維能力的窗口期。正如3歲前是兒童獲得語言能力的關鍵期,8歲前的這段時間決定著兒童的智力水平在遺傳因素確定的情況下后天發(fā)展到什么程度。這樣的機遇是唯一性的,用一句俗語可以非常形象地表達這種關系:“過了這村,沒了這店。”然而知識、技能、藝術細胞的開發(fā),卻是可以在人生中的任何階段進行,而且會隨著個體的成長和智力的提升,在一定的階段表現(xiàn)出更快、更強的學習能力。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時常能看到演奏能力較強的孩子,但真正成為藝術家、鋼琴大師還是需要后天大量的勤奮的學習。
在家長看來,這種金錢堆積出來的“超前”,為的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然而教育專家卻認為,這是幼兒教育“富營養(yǎng)化”的典型表現(xiàn)。家庭教育專家樂善耀提出,“在家庭消費中,家長對孩子教育方面的投資最大,有時也最浪費。”對孩子教育投資無限度,已經(jīng)導致幼兒教育在“過剩”中扭曲。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