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09-09-14 17:06:11
早期閱讀對促進兒童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價值。在《高爾基論青年》“書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靈,它幫助我從腐臭的泥潭中脫身出來,如果沒有它們,我就會溺死在那里面,會被愚笨和鄙陋的東西嗆住。”
早期閱讀需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發(fā)展水平把閱讀和活動兩個方面有效地結合起來,應該遵循以下的原則:
創(chuàng)設豐富的閱讀環(huán)境
早期閱讀教育重點在于為兒童提供大量的前閱讀經驗,因而需要向兒童提供含有較多閱讀信息的教育環(huán)境。成人可以利用一切機會,場所,讓兒童感受豐富的書面語言,潛移默化地接受有關書面語言的知識。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還包括兒童能夠隨時自主地選擇喜歡的閱讀材料,營造一個自在、有趣,具有親和力、舒適感而且情感豐富的閱讀氛圍。恰當地為兒童提供圖書閱讀時間,讓孩子愜意、自由地享受閱讀的樂趣。
培養(yǎng)兒童對圖書閱讀的興趣
在閱讀過程中,兒童的興趣和主動性可以保證閱讀活動的順利進行并取得積極的閱讀效果。培養(yǎng)兒童對圖畫書閱讀的興趣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
其一是創(chuàng)設恰當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兒童的求知欲。這個方法主要是在讀物內容和幼兒求知心理之間制造一種不協調,將幼兒引入與問題相關的情境中。如“一只兇惡的大灰狼說晚上要去吃小羊,可最后小羊卻把大灰狼趕跑了,你們知道大灰狼是怎么被趕跑的嗎?”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注意問題應該小而具體,新穎有趣,有適當的難度并具有啟發(fā)性,易造成幼兒心理上的懸念。
其二是利用興趣的遷移。兒童對某一方面的事物和人物特別感興趣,成人可以因勢利導把幼兒對其他事物的興趣轉移到閱讀活動中。如可以對恐龍感興趣的孩子說:“這本書叫《恐龍的時代》,里面有好多關于恐龍的故事呢,你想不想知道?”
根據年齡特點提供適宜的閱讀材料
兒童心理發(fā)展的年齡特點決定了早期閱讀教育必須為兒童提供具有具體意義的、形象的、生動的閱讀內容。父母在選擇閱讀材料時,應該從孩子現有的認知水平出發(fā),挑選那些接近孩子生活經驗的閱讀材料,圖文并茂、生動形象的圖書能幫助孩子形成理解書面語言的能力,逐漸認識到書面語言和圖畫符號之間的對應關系。
用多種方式整合早期閱讀
首先,是書面語言與口頭語言的整合,不僅要培養(yǎng)兒童看懂故事書的能力,還要鼓勵他們表達概述故事書的內容,清晰、連貫地表述個人的觀點;
其二,是語言學習和其他學習內容的整合,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挖掘很多學習語言的機會,從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到常規(guī)的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都可以巧妙地加入閱讀的內容;
最后,是靜態(tài)學習和動態(tài)學習方式的整合,不僅可以引導孩子自己閱讀圖書,也可以通過游戲,表演等動態(tài)學習的方式促進兒童的語言學習。
早期閱讀的具體方法
閱讀重在享受過程的快樂,和孩子一起閱讀不只是一種讀書形式,更多時候,它是一種觀念,父母只有樹立了這樣的觀念,才能留心、用心,把閱讀帶進日常生活中。
朗讀法
成人用自然的氣息,清晰而響亮的聲音,正確而流暢的語音,把圖書中的文字一字一句的念給兒童聽的方法。這是一種旨在使兒童通過語言接受圖書信息的、具有傳遞關系的指導方法。朗讀圖書是最簡單、最方便的一種指導方法,而且通過國外學者的研究發(fā)現,圖書朗讀對兒童早期的閱讀提高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成人要選擇適合于兒童特定年齡階段的興趣特點和需要的圖書,在朗讀之前,要先對圖書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對于故事發(fā)展情節(jié)、角色人物的特點、語言風格有所理解,從而有助于朗讀時更好地運用聲音、語氣、語速去表達作品。讓兒童坐在自己的身邊,書的高度與兒童視線平行,集中孩子的注意力。還可以在朗讀前引導兒童通過觀察封面圖畫預測故事情節(jié),然后向兒童提出驗證各自預測的要求,使兒童帶著問題聆聽故事,吸收新的信息,思考新的問題,建構圖式。
講故事法
成人以口語的形式,加上適當的表情、動作,把圖書里的故事內容講給兒童聽。美國有一項研究發(fā)現,兒童聽成人講故事是一種社會性交往活動。講故事是用一種交談或對話的方式進行的活動,這對兒童的閱讀能力和文字認識能力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
講故事法與朗讀法的不同之處在于,不僅要用口頭語言來講故事,還需要運用適當的體態(tài)語言去演繹故事的內容。成人在講故事時應根據故事的內容,控制自己說話的聲調、音量和速度,用臉部的表情和身體的動作等來表達角色和故事情節(jié)的變化。在講故事的同時,可以引導兒童一邊聽故事,一邊看圖書插圖及文字,可以促進兒童理解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對應關系。
討論法
討論是成人與兒童一起圍繞所閱讀的圖書,提出一定的問題,進行相關的討論,以幫助兒童更好地理解和閱讀圖書的方法?梢允且贿吚首x或講故事,一邊與兒童進行討論;也可以是閱讀前或閱讀后的討論,具有一種兒童與成人共同獲取圖書信息、共同建構意義的關系。
在討論中,成人的提問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就提問的類型而言,有以下幾種:引導兒童觀察和描述的提問,引發(fā)兒童回憶和比較的提問,啟發(fā)兒童聯想和想象的提問,引發(fā)兒童因果推測的提問,引發(fā)兒童假設、質疑的提問。當然,成人也要鼓勵和激發(fā)兒童的提問,通過雙向互動的探討問題的方式,兒童對圖書作進一步的分析,將接收的新信息與原有的知識經驗聯系起來,由表及里地分析和綜合,擴展了自己的猜測或修正自己的預測,極大地提高了幼兒的思維能力。
故事表演法
兒童閱讀故事圖書后,在成人的引導下,以玩偶或自己扮演角色的形式,把圖書故事內容、情節(jié)表演出來的一種方法。這是在圖書閱讀后較長一段時間里進行的延伸學習的方法,對兒童的言語、思維、理解和表達等綜合能力的發(fā)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在故事表演的過程中,要鼓勵兒童模仿故事里的各種動物的動作、叫聲,模仿各種人物的活動姿態(tài)、行為與動作。幫助兒童學習故事里角色的語言特點,特別是對話語言。另外,要啟發(fā)兒童把日常生活中自己觀察到的、看到的人們說話的表情、語氣、音調等運用到故事的角色語言中,發(fā)揮他們的表演潛力。通過故事表演,兒童對圖畫書里的角色,故事情節(jié)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并逐步加深了對圖書內容的理解;通過故事表演,兒童學習角色的對話和故事里的語言,促進了他們自己的語言表達、增強了閱讀的興趣和對文學作品的體驗。
分享閱讀法
分享閱讀主要指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成人和兒童共同閱讀一本書的、類似游戲的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家長引導著兒童一起閱讀圖畫、理解故事,并逐步從圖畫閱讀過渡到對文本的學習和進一步的拓展活動。
北京師范大學的伍新春副教授認為分享閱讀對于培養(yǎng)幼兒的閱讀興趣、激發(fā)幼兒的閱讀動機有著獨特的作用。首先閱讀故事的主題和內容要豐富有趣,尤其是故事的情節(jié)發(fā)展要符合幼兒想象和思維的特點。這樣的故事對初學閱讀的幼兒來說,就容易激發(fā)他們閱讀的動機和愿望。其次閱讀故事的語言要優(yōu)美自然,詞匯豐富,這樣的故事不僅能夠使幼兒在“聽故事”時覺得生動有趣,而且可以容易讓幼兒由“聽故事”過渡到自己“講故事”,從中體驗到成就和勝任感,并由此進一步提高他們閱讀的興趣和愿望。同時分享閱讀還可以促進師生和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讓兒童在閱讀活動中體驗到來自于成人的關愛和快樂。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