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09-09-25 13:10:47
“九點半上崗,十五點離場,星期一到星期五天天都挺忙……”這樣的一首《股民老張》,唱出了許多股民的心聲。盡管大家整天盯著K線,兩耳不忘到處打聽消息,但多數散戶的業(yè)績就只能用兩個字形容——不佳。
A股市場上有沒有比較省心、賺錢概率又比較高的方法?有!本報向投資者介紹幾個盈利概率較高的“大賺小賠法”拋磚引玉,看投資者是否愿意遵照執(zhí)行,或者發(fā)明出自己的“大賺小賠方法”。
方法一:
購買即將停牌的ST股
對很多投資者而言,購買ST股的風險都大于收益,因為ST股的走勢完全不根據基本面,也沒有任何預測的可能,經常是前一天漲停第二天就跌停。但是,購買一只即將因為連續(xù)3年虧損而停牌的ST股,則是另外一種情況。
沒錯,購買這只股票的目的就是賭重組上市。很多人恐怕非常驚詫,因為這樣做似乎風險實在太高了。
其實不然。按照今年的情況,共有5只長期停牌的ST股恢復上市,上市首日漲幅平均超過600%,按照停牌3年計算,每年的收益超過80%。即使按照停牌時間最長的萬方地產停牌5年來計算,單只個股年收益率也超過40%。而今年暫停上市的ST公司不足10家,也就是說ST公司恢復上市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而且一般來說,停牌2-3年之內ST股就恢復上市的可能性,要遠遠大于4-5年。從漲幅來說,如果恢復上市的ST股摘掉了“ST”的帽子,漲幅很少有低于500%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證了盈利的可能性。
實在不行,三板市場上目前各個股票的股價在0.5元左右,投資者在三板市場上賣出也不會虧損太多。無論如何,由于有重新上市的希望,ST股即使退市到三板市場上,破產的可能性還是很低的。
不過,購買一只即將停牌的ST股絕對不是沒有風險,投資者應該注意三點。首先,暫停上市并不意味著一定能夠恢復上市,否則三板市場的“大軍”不會每年都有增加了。因此,投資者應該做好重組失敗的可能。
再次,對于即將暫停上市的ST股來說,任何重組的消息可靠程度都不高。很簡單,如果重組已經有眉目,ST公司肯定愿意在退市前成功重組,而不會等到暫停上市后,重組完經過多道手續(xù)再上市。對很多ST公司來說,暫停上市后經歷3-5家重組對象最終才成功的例子不在少數。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漫長的等待會不斷考驗投資者心理,不少購買長期停牌的ST股的股民,用“煎熬”來形容自己等待的經歷。比如剛剛恢復上市的ST成功,在2006年3月3日停牌,隨后A股開始了漫長的牛市,不少人在牛市中賺得盆滿缽滿,這對于持有ST股卻不能交易的資金來說,是相當痛苦的。
方法二:打新股
打新股因為極低的中簽率,一直不太受散戶的“待見”,很多散戶連續(xù)失敗十幾次之后,就再也不愿意嘗試打新股了,認為既浪費掛單的時間又錯過行情。事實上,和ST股難以破產一樣,打新股也是受到市場“保護”的,它的收益不如購買一只即將停牌的ST股然后等待重組上市高,但是這一收益幾乎沒有風險。
為了使每次打新股都有望中簽,持有百萬資金以上的投資者非常適合打新股。從目前A股的中簽率來看,中小板的中簽率大約在0.1%-0.7%之間,大盤股的中簽率大約在0.5%-3%之間,如果以大盤股上市30%的漲幅,中小板個股上市50%的漲幅來看,單只新股的“打新”資金收益率在0.1%-2%之間。
從目前新股上市的頻率來看,打新股一年帶給投資者的收益不會低于15%。這絕對不是一個低的收益,事實上和目前2.25%的一年期存款利率相比,這一收益實在是相當高了,卻幾乎和存款一樣沒有風險。
在耗費精力和時間上,打新股也是非常少的。對于投資者而言,只要在每次申購新股前掛單,中簽首日賣出即可,其余時間幾乎不用關注大盤。而且,如果說大盤轉暖,打新股的收益還會進一步提升。
如果投資者缺乏足夠的資金,幾乎屢打屢不中,這對投資者的心理無疑會產生打擊。在這樣的情況下,投資者可以想一個變通的方法——購買可以打新股的債券型基金。在2008年股市低迷的時候,債券型基金卻表現(xiàn)尚佳,這一方面是由于降息周期中債券表現(xiàn)很好,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債券型基金的打新股收益——一年5%的打新股收益是可以期待的。
方法三:套利
每個市場都有套利的空間,套利者一直認為自己是尋找漏洞的先行者,其目的是為最終堵住或者平衡漏洞做出努力并獲得報酬。即使是在成熟市場,套利者獲利也是最多的,一年獲得40%-60%盈利的套利者在成熟市場也并不罕見。
怎么形容套利呢,可以用兩個詞,累,但是風險很低。在A股市場上,最為投資者所熟知的套利方法為ETF套利,ETF既可以在一級市場上用一籃子股票進行申購和贖回,又可以在二級市場上直接買賣。
理論上講這兩個價格應該是一致的,但是由于供求關系不同,使得ETF的凈值和市值常常產生差異,為套利提供了前提條件。當ETF二級市場價格高于ETF凈值(即一級市場價格)時,ETF產生了溢價,此時投資者可以通過在股市中購買成分股組合,按照成分股規(guī)則申購成ETF份額,然后在二級市場以市價賣出進行套利,反之亦然。此外,通過ETF還能夠對停牌的股票進行套利。
不過,進行ETF套利需要較低的交易成本和較高的市場敏銳性,否則就會大大降低套利的利潤,因為通過ETF套利是一種積少成多的方法,單次成交的獲利一般不多。
現(xiàn)在,隨著A股市場的不斷發(fā)展,通過其他創(chuàng)新型基金套利的可能性也在增加,比如說目前正在發(fā)行的瑞和300,就是一只號稱可以套利的指數基金。瑞和300基金按照1∶1的份額分成瑞和小康和瑞和遠見。
瑞和300可申購和贖回,瑞和小康和瑞和遠見在二級市場交易。由于在成立6個月后,投資者可以1份瑞和小康、1份瑞和遠見換取2份瑞和300,因此在雙方價格并不平衡的時候,套利機會就出現(xiàn)了。從供求關系不同這一方面來說,雙方的凈值不同是經常出現(xiàn)的,短期套利機會應該不少。
事實上,套利方法還有很多,國外最常用的套利方式是購買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隨著A股市場的不斷發(fā)展,新的套利方法將不斷涌現(xiàn)。
方法四:大宗交易
這個交易和前兩個交易相比,門檻更高,但是獲得的收益更多,耗費的時間更少,這就是大宗交易。
一般來說,進行大宗交易對資金要求嚴格,很多券商不做1000萬元以下的資金,不過根據交易所的規(guī)定,大宗交易的資金最低要求為300萬元,因此如果投資者具備500萬元以上的資金,也并非不能進行交易。
另一個要求則是投資者需要認識幫助大小非脫手手中股票的券商,否則即使希望進行大宗交易也找不到對象。而且一般來說,和中介商券商熟悉,對大宗交易的議價也能有幫助。
盡管有種種限制,但大宗交易還是一個A股賺錢的好方法,它不僅風險小,而且時間耗費很短,基本上是今日接手明日就可拋出兌現(xiàn)利潤。原因很簡單,為了快速拋出股票,很多大小非寧可打折賣,而且很多時候是打9折。
比如說,9月22日億陽信通625萬股出現(xiàn)在大宗交易所上,賣出的價格為12.69元,當日億陽信通的二級市場價格為13.92元,大宗交易價格較二級市場價格折價8.84%。9月23日,盡管A股市場再度全線下挫,億陽信通股價下跌3.91%,收于13.39元,但即使以收盤價計算,大宗交易的接手方僅僅一天轉手就大賺437萬元,這一收益對應其7931萬元接手資金而言,賺的比例為5.5%。
僅僅兩日的交易,大宗交易的接手方就能夠賺回兩倍于一年期存款的利潤。因此,大宗交易吸引了很多大資金趨之若鶩,只要能夠獲得一定折扣,這一交易的風險是非常低的。
當然,也不是說大宗交易也沒有風險。首先,大宗交易面臨交易風險,投資者需要在不大幅度降低股價的情況下將手中的股票賣出。其次,大宗交易面臨跌穿價格的風險,比如同在9月22日,大江股份以7.45元成交435萬股大宗交易,盡管當日已經有較大折扣,但是9月23日大江股份股價暴跌5.79%,最終以7.49元收盤,大宗交易接手方的賺錢比例大幅下降。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