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網(wǎng)
全國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幼教 > 幼兒園資源 > 教學(xué)論文 > 綜合性論文 > 正文

師幼對話——理想教師行為的探尋(2)

來源:來自網(wǎng)絡(luò) 2009-11-06 09:58:22

說兩句

  教師——

  可是讓我在勞碌工作過后找業(yè)余時間去讀那兩本厚書,我的精力真的有限。

  筆者——

  我覺得孩子的建議非常好,在現(xiàn)有的學(xué)前教育專業(yè)文獻里,蒙臺梭利的《童年的秘密》的確是一本絕好的闡釋兒童發(fā)展的好書,由卡蘿琳?愛德華絲等人根據(jù)馬拉古齊創(chuàng)辦的瑞吉歐幼兒教育模式而編著的《兒童的一百種語言》更是集中、全面地展示了教育過程中孩子與教師的行為。這兩本書值得每一個幼兒教育理論與實踐工作者去精讀。當然,我也很理解教師的苦惱,一整個白天的忙碌與疲憊著實無法對燈下的閱讀效果做出保證。由此,我想到了我們的師資培訓(xùn)工作。自《綱要》頒布至今,全國上下各個級別的關(guān)于《綱要》的師資培訓(xùn)班不勝枚舉,分主題或圍繞某個主題從多個方面進行指導(dǎo)的方式固然不錯,但如果能針對一個主題,比如《童年的秘密》,組織教師深入學(xué)習(xí)、研討、體悟,并聯(lián)系他們的工作實踐進行分析、評估,而后再回到實踐、回到理念,恐怕效果會更優(yōu)一層。關(guān)于這種培訓(xùn)方式的細致步驟,我們不妨參考一些美國幼兒教育工作者的做法。(9)

  三、孩子——

  世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人和人之間的差異當然也是無處不在的。不只你們大人和我們孩子不同,我們孩子和孩子之間也是有差異的。這個簡單的道理你們很多人是早就清楚的,可是不知為什么,你們卻總是喜歡用同一個標準來要求不同的孩子,并且那么不容分說。

  案例3我憎惡那塊桃蘇。10)

  那天下午的點心是桃蘇。我平時就不是很喜歡吃桃蘇之類的東西,再加上那天午餐吃得很多,所以當老師把桃蘇端出來的時候,我一丁點兒想吃的念頭都沒有。但是按照老規(guī)矩,只有吃過了點心的人才可以到外面去玩,所以我也像其他人一樣去點心盤里拿了一塊桃蘇,坐在座位上吃起來。過了一小會兒,我看到有兩個一向吃東西比較快的人吃完了桃蘇出去玩了,老師鼓勵大家向他們兩個人學(xué)習(xí),快點吃,快點出去玩。

  我從心里真想快點吃完那塊桃蘇,可是每次往下咽的時候,它就好像噎在我的嗓子那里一樣。過了好半天,我的桃蘇還有一大半沒有吃完。這時教室里的人越來越少了,老師催我們快吃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外面的叫喊聲不時地傳進來,我太想馬上就出去玩了!于是我決定不再吃那塊難以下咽的桃蘇了,便隨手把它放在鄰居的凳子上,然后朝門口跑過去。就在我要跨出門時,老師從背后叫住了我。問我為什么不吃完桃蘇就出去?老師的臉緊繃著,沒有一點笑容。我很害怕,但是還是小聲回答她說,我吃不下。

  “吃不下?為什么別人都能吃得下,就你吃不下!回來!坐回到座位上去,繼續(xù)吃!吃不完就別出去玩!”老師的聲音嚴厲得可怕,我連忙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揀起剛剛放在別人座位上的那半塊桃蘇,吃了起來。

  外面的人玩得開心極了,只有我一個人孤泠泠坐在教室里吃那塊討厭無比的桃蘇——

  教師——

  孩子,我非常理解你當時難過的心情:不能出去玩,還要吃自己不喜歡吃的東西?墒,我也理解你的老師的做法,吃點心是幼兒園每天下午一項很重要的活動。你正在長身體,要是不好好吃東西就長不好身體…

  孩子——

  很抱歉我要打斷你的話,因為你要說的話和我們老師、我媽媽說的都是一樣的,顯然在這個問題上你們大人都遵循著同樣的邏輯:一是吃點心是為我好,所以我得吃;二是別的孩子能吃的東西,我也一定要能吃?墒悄銈冇袥]有想過我的理由?我知道吃點心是為了我好,可是那天我中午吃了很多飯,吃點心的時候我一點兒都不餓。一定要吃下那塊桃蘇,我肯定會感到不舒服的。如果吃東西都吃到不舒服的地步,我又怎么會長得好呢?還有,我那么想出去玩,卻因為沒有吃下那塊桃蘇而被剝奪了下午的戶外游戲時間,這也是為了我能長得好嗎?

  教師——

  我想,你的老師是不想讓你搞特殊,別的孩子都可以吃完桃蘇,你也一定可以吃下去。

  孩子——

  是的,我的老師就是這個意思:在幼兒園里大家都該一視同仁,而不能像在自己家里那樣想怎樣就怎樣。老師堅持讓我吃下那塊桃蘇,就是希望能和別的孩子保持一致?墒,我們每個孩子之間也是有差別的呀!有的人胃口大、喜歡吃桃蘇,有的人胃口小,不喜歡桃蘇。你們大人里不是也有的人喜歡吃川菜,有的人喜歡吃杭州菜嗎?如果就為了保持一致而一定要我去吃掉那塊桃蘇,那么到底是一致性重要,還是我這個人更重要呢?

  教師——

  在集體的生活里,一致性的確很重要。當然它再重要也比不過你的健康與和諧的發(fā)展重要,而且,從另外一個角度說,一致性要求的設(shè)立本身就是為了你能更好地成長。所以看來,我們在以后的工作中應(yīng)該靈活一些,以孩子為重而不是把規(guī)則放在第一位。

  孩子——

  那真是件好事情!老師如果能針對我的實際情況對我提要求,我會非常配合,不然只會重重地傷害我。拿吃桃蘇這件事來說,一定強迫我去吃完,我雖然因為害怕老師只好委屈地服從了,可是在我心里充滿了對桃蘇的憎惡。老師也許根本想不到,我一輩子都不想再看到桃蘇這種東西了。

  筆者——

  讓一個孩子因為一次吃點心而一輩子都不想再碰那種點心,這肯定不會是任何一位老師所愿意看到的,當然孩子也許也過于夸張了些。但無論怎樣我以為孩子的一個抱怨是很切中我們習(xí)慣的一種思維邏輯的要害的——如果每個人都像你一樣,那么不就亂套了嗎!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常常用類似的語句把人和人之間的差異性、人的自然本性壓抑住,對反駁能力低弱的孩子更是頻頻采用。然而,細細想來,這個邏輯是有缺欠的,其一,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不可能人人都像我這樣,其二,退一步說,如果人人都像我這樣而不是你要求的那樣,那么你的要求一定是違背大家的意愿的,其合理性是值得被質(zhì)疑的。如果我們能夠認識到這一點,或許我們也就可以發(fā)現(xiàn)上面案例中教師一定讓孩子吃桃蘇的深層根源及其不當,并且會由此擴展到對許許多多的師幼互動行為事件的反思之中。比如,讓孩子在同一時間集體上廁所,避免他們零散地去廁所。要求孩子在集體教學(xué)時間一定要把小手放在膝蓋上、小腳并攏、小眼睛看老師等等。我們需要銘記——規(guī)則的設(shè)立的根本是為了孩子的發(fā)展,而不是求得表面整齊劃一的秩序。

  四、孩子——正像你看到并且經(jīng)常為之感到煩惱的那樣,我很好動,不管是坐在那兒、站在那兒,我的手和腳經(jīng)常會忍不住要摸摸這、踢踢那。這對于你的擔任的集體教學(xué)和組織工作會有很多影響,但是我想你該知道,如果我可以像你們一樣規(guī)矩局不是它們類似于比我這時我身體我知道你不喜歡我這樣,放開你的手,給我一個舒展的空間

  五、孩子——抱抱我

  后記

  限于時間與篇幅,筆者需要讓教師和幼兒對話就此打住了。細心的讀者一定會發(fā)現(xiàn),這里的師幼對話以孩子的訴說為主,教師的聲音很輕。這種安排是出于首先要傾聽孩子的考慮。還有一點,本文中師幼對話開始的前提正是筆者對其在《師幼互動行為研究——我在幼兒園里看到了什么?》一書中所揭示的我國幼兒園中普遍存在的以重視事務(wù)性互動、重視知識與技能的傳遞、重視對常規(guī)和其它規(guī)則的遵守與維護為總體特征的師幼互動行為實踐的質(zhì)疑與修正。這是我的夢想。我深知這是一項艱巨的工作,因而不奢望在短期內(nèi)把它做得盡善盡美。我知道,許多人和我有著一樣的夢想,對這項工作充滿熱情,并且也許此時理想師幼互動行為的探尋工作就正在他們的頭腦與實踐中進行著。如果愿意,讓我們在這個偉大的實踐中保持聯(lián)絡(luò)。

  1、幼兒園,Kingdergarten,意為“兒童的花園”,1840年福祿倍爾選擇這個詞命名他的幼教機構(gòu)有兩層含義:一是將幼兒園定位于一個自然、美麗、宜人的場所;二是將孩子比作園中的苗木、教師比作園丁。這個詞影射了幼兒園創(chuàng)辦者的意圖:讓孩子在一個專門的適合他們生長的地方、在教師的呵護下健康、快樂地成長。

  2、關(guān)于成人與孩子之間的彼此憧憬——隨便去問每一個孩子,他們最盼望的一件事是什么?快點長成大人經(jīng)常會是出現(xiàn)頻次最多的一個答案。同時,幼兒的單純、稚氣、無憂無慮是太多成人所欣羨的一種生活狀態(tài),這一點,我們可以從許許多多文人的作品中以及終日為生計勞碌奔波的人們對童年的回憶與向往中找到回應(yīng)。

  3、這里的“傾聽孩子”更側(cè)重于成人對孩子的行為和情感事實的把握和理解,在之基礎(chǔ)上調(diào)整自己對待孩子的行為方式,不同于美國學(xué)者帕蒂.惠芙樂在《傾聽孩子——家庭中的心理調(diào)適》中談到的傾聽孩子——通過成人的傾聽來給孩子提供精神和情感上的關(guān)懷,進而幫助孩子擺脫負面情緒、恢復(fù)正常思維的能力。參見帕蒂.惠芙樂《傾聽孩子——家庭中的心理調(diào)適》,陳平俊等編譯,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8年版。

  4、因為是成年人,并且是經(jīng)過專門職業(yè)訓(xùn)練的成年人,教師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極為容易用她固有的經(jīng)驗去判定孩子的行為與需要,對孩子做出的反饋行為也往往只是基于自己的經(jīng)驗與行為定式,而不在乎孩子的本意。筆者把這種情況命名為“教師的成人感”。所謂“成人感懸置”就是要求教師在和孩子進行互動行為往來的時候控制住自己的固有經(jīng)驗與行為定式,針對孩子的本意去理解孩子的本意、回應(yīng)孩子的需要。

  5、本案例取自筆者的觀察記錄,時間為2000年1月,案例中的孩子當時為2歲3個月。

  6、就半個月前,筆者又圍繞走迷宮的話題和故事中當事的孩子(5歲9個月)有過交談,她已經(jīng)非常清楚走迷宮的走和走路的走是完全不同的事情。

  7、本案例的原文來源于陳益:玩香的故事。在引用時略有改動。陳益:“游戲:放松的智慧。”南京師范大學(xué)博士論文,2003年第7頁。

  8、楊麗珠主編:〈兒童心理學(xué)綱要〉,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1996年版,第288頁。

  9、參見劉晶波,“這樣做,你才能勝任”——美國多元文化教育模式中的教師培訓(xùn),載〈幼兒教育〉2003年5期

  10、本案例取自筆者的觀察記錄,時間為1996年10月,案例中的孩子當時年齡為3歲7個月。

  作者:劉晶波(博士)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xué)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幼教網(wǎng)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熱點專題

  • 幼兒園教學(xué)課件:奇特的建筑
  • 幼兒教學(xué)課件:小魚的夢
  • 河頭幼兒園“幫水寶寶搬家”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認識時間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資訊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擇校

幼升小指導(dǎo)

學(xué)區(qū)房

幼升小真題

重點小學(xué)

上海小學(xué)

廣州小學(xué)

深圳小學(xué)

成都小學(xué)

武漢小學(xué)

南京小學(xué)

北京一類幼兒園

海淀區(qū)幼兒園

西城區(qū)幼兒園

東城區(qū)幼兒園

朝陽區(qū)幼兒園

其他區(qū)幼兒園

幼兒園資訊

教師園地

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

教學(xué)論文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評語

少兒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園必讀

潛能開發(fā)

藝術(shù)培養(yǎng)

家庭教育

兒童樂園

科普知識

圖書推薦

睡前故事

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

唐詩宋詞

孕育指南

時尚媽咪

健康寶貝

美食廚房

趣味數(shù)學(xué)

健康飲食

專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