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網(wǎng)
全國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幼教 > 幼兒園資源 > 教學論文 > 教育探索論文 > 正文

建立支持型師幼關系

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11-09 15:45:32

說兩句

  導讀:教師應積極關注每個幼兒,對幼兒的發(fā)現(xiàn)、失敗和沖突都保持高度的敏感性,給幼兒一種支持感。活動中,教師應適時、適宜地參與幼兒的活動。當幼兒遇到困難時,教師可延遲反應,給他們獨立面對問題的時間,同時觀察他們是如何嘗試解決問題的。

  在幼兒科學教育活動中,無論是幼兒為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成功而喜悅,還是因遭遇困難和失敗而沮喪,教師的支持都將是他們繼續(xù)探索的動力。然而,在實踐中,許多教師為幼兒提供的支持,往往達不到預期效果。

  一、教師無效支持的表現(xiàn)

  教師的無效支持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種狀況:

  單一支持:即教師的支持缺乏多樣性。單一支持包括兩種:一種是純物質(zhì)支持,即物質(zhì)環(huán)境和操作材料雖然豐富,但教師與幼兒缺乏情感交流,只是“放手”讓幼兒自由探索,對幼兒的反應大多是消極或中性的;另一種是統(tǒng)一性支持,即教師對幼兒既有物質(zhì)支持,又有情感支持,但在不同時機,對于不同對象、不同教育內(nèi)容均給予類似的支持。

  無意支持:即教師的支持帶有隨意性。由于教師事先不明確支持的目的,在活動中總是忙于應付幼兒各種各樣的要求,誰有要求就支持誰,走到哪里就支持到哪里。教師反而成了活動的焦點,這便是所謂的“焦點現(xiàn)象”。

  過度支持或相反:即教師的支持未能把握好尺度。主要表現(xiàn)為支持過多、過細、過于集中或相反。有的教師對于幼兒缺乏信心,總是無條件地給予幫助;有的教師則較長時間地把注意集中在某個或幾個幼兒身上,不經(jīng)意間忽略了其他幼兒的需要,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盲點現(xiàn)象”。那些處于教師視覺盲點的幼兒常常游離于活動之外,無所事事。

  二、教師無效支持的原因

  教師提供的支持之所以低效甚至無效,主要是因為:

  1.教育行為慣性的影響

  盡管教師在活動中試圖扮演支持者的角色,但長期以來教師習慣充當科學知識、技能的傳遞者和幼兒活動的評價者。在新的角色意識形成和內(nèi)化的過程中,教師必然受到舊習慣的影響。

  2.對支持對象的特征不明確

  幼兒的科學活動不同于成人的科學活動,它往往是個人的、經(jīng)驗的、主觀的,并富有童趣和想像。幼兒在探索過程中總會涌現(xiàn)許多新奇的想法和做法,面臨新的問題和困難,產(chǎn)生各種新的需要。如果教師對此心中無數(shù),支持便會無從入手。

  3.缺乏支持策略

  幼兒科學活動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隨機性,其探索過程具有高度的自主性,這就要求教師給予適時、適宜的支持。但是,由于缺乏支持策略,有的教師不能及時追隨幼兒正在進行的活動,捕捉不到支持點;有的教師雖然抓住了時機,卻不能以恰當?shù)姆绞教峁┯行У闹С。埃莉諾·杜克韋斯在表達“主動的”課堂的概念時說,“好的教學方法必須包括向兒童提供這樣一個場合:使他可以親自進行最廣泛的實驗,實驗各種東西以觀察結果,操作各種東西,提出問題并給自己尋找答案,使他某一次發(fā)現(xiàn)的東西與另一次發(fā)現(xiàn)的東西相吻合,把他的發(fā)現(xiàn)與其他兒童相比較”。

  三、教師提供有效支持的主要策略

  根據(jù)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特點,筆者認為,要支持幼兒主動進行科學探索,教師應該靈活運用支持策略,其中建立良好的支持型師幼關系十分重要。

  (一)有效的物質(zhì)支持——材料與工具

  教師不可能隨時照顧到每個幼兒,所以要充分發(fā)揮隱性教育資源的作用;顒忧皯浞诸A知、設計,明確自己將要對哪類幼兒提供哪些支持以及怎樣支持,然后創(chuàng)設具有針對性的環(huán)境,使幼兒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來選擇和準備材料、工具,進行探索和交流。材料最好是常見易得的,使幼兒明白“科學就在身邊”。例如,大班科學活動“聰明的藍精靈”的目標是,讓幼兒通過實驗初步了解“淀粉遇碘會變成藍色”這一現(xiàn)象。為此,教師不僅提供了米湯、面粉水、碘等主要材料,還準備了幼兒常見的香蕉、蘋果、黃瓜等作為備用品。當幼兒進一步提出可否用碘來找含淀粉的東西時,教師便鼓勵幼兒從各種材料中自由選擇并制作實驗用的“溶液”(如香蕉汁、黃瓜汁等),以尋找含有淀粉或碘的東西。

  (二)必要的方法支持——猜想與驗證

  科學探究的方法很多,猜想與驗證是科學探究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教師應盡量為幼兒設置適宜的問題情境,鼓勵幼兒利用已有經(jīng)驗進行大膽的猜想和假設,與同伴互相質(zhì)疑,并在操作活動中驗證。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或獨立進行,或與同伴合作,不斷用觀察到的新現(xiàn)象強化、豐富和調(diào)整原有認識,逐漸建構起新的知識經(jīng)驗。

  (三)生動的情感支持——認同與驚異

  教師應以接納的態(tài)度為幼兒創(chuàng)設平等、自由、令人驚異的探索氛圍。一方面,教師在提供幫助前應向幼兒表示認同和理解,使他們明白教師也曾有過類似感覺,所以懂得他們此刻的感受。另一方面,教師可對某一事件表現(xiàn)出驚異,從而引發(fā)師幼的情感共鳴和幼兒的認知沖突,促使幼兒敢想、敢說、敢做。例如“聰明的藍精靈”活動是讓幼兒通過實驗知道“淀粉遇碘會變成藍色”這一現(xiàn)象。教師組織幼兒記錄驗證結果,當幼兒A提出“黃瓜汁遇到碘會變藍”時,有幼兒立刻表示反對。這時,教師表露出很驚奇的神情:“哦?怎么會有不同的答案呢?”這引起了幼兒的議論。一個幼兒提出:“一定是哪里出錯了,再試試吧!”第二次試驗,幼兒A的結果與上一次大相徑庭。經(jīng)反復嘗試,他終于找到了原因:“剛才我蘸黃瓜汁的棉簽碰到米湯了,所以遇到碘才會變藍。”

  (四)多向的行為支持——關注、參與和交流

  教師應積極關注每個幼兒,對幼兒的發(fā)現(xiàn)、失敗和沖突都保持高度的敏感性,給幼兒一種支持感。活動中,教師應適時、適宜地參與幼兒的活動。當幼兒遇到困難時,教師可延遲反應,給他們獨立面對問題的時間,同時觀察他們是如何嘗試解決問題的。若幼兒對遇到的困難確實力所不能及,教師可及時介入,通過提問、提供類似經(jīng)驗、提出多種建議等方式對幼兒的行為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和點撥,或者以活動伙伴的身份進行示范。最后,教師可鼓勵幼兒之間進行積極、充分的言語和情感交流。此時,教師要善于傾聽,真正理解和包容幼兒的不同觀點,并通過及時且具有針對性、啟發(fā)性的反饋,幫助幼兒理清思路,為幼兒提供一些新線索,使幼兒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思考與行動,保持探索的信心。例如,在討論“恐龍有多大”時,幼兒甲說:“我認為恐龍的腿跟天花板一樣高。”教師看看天花板,表情疑惑地問:“你是指所有恐龍還是有些恐龍?”幼兒乙看看天花板道:“不可能是全部恐龍,也許只有雷克斯暴龍。”在這里,教師用極其簡明的頭部動作、眼神和簡潔的問題幫助幼兒反思,使幼兒理清了思路,體會到了科學的嚴謹。

  瑞吉歐教育經(jīng)驗有句名言——“接住孩子拋來的球”。教師只有在科學活動中處處留心,時時留意,把握幼兒探索的動向,及時捕捉支持點,靈活運用以上各種支持策略,才能準確接住并有效地回應幼兒“拋來的球”,從而真正建立起良好的支持型師幼關系。

  西南大學教育學院 張銳 劉云艷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幼教網(wǎng)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熱點專題

  • 幼兒園教學課件:奇特的建筑
  • 幼兒教學課件:小魚的夢
  • 河頭幼兒園“幫水寶寶搬家”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認識時間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資訊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擇校

幼升小指導

學區(qū)房

幼升小真題

重點小學

上海小學

廣州小學

深圳小學

成都小學

武漢小學

南京小學

北京一類幼兒園

海淀區(qū)幼兒園

西城區(qū)幼兒園

東城區(qū)幼兒園

朝陽區(qū)幼兒園

其他區(qū)幼兒園

幼兒園資訊

教師園地

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

教學論文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評語

少兒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園必讀

潛能開發(fā)

藝術培養(yǎng)

家庭教育

兒童樂園

科普知識

圖書推薦

睡前故事

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

唐詩宋詞

孕育指南

時尚媽咪

健康寶貝

美食廚房

趣味數(shù)學

健康飲食

專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