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資源 2009-11-09 23:04:31
在隨后的教學實踐中證明,語言提示對細化動作非常有幫助,而圖案這一視覺符號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即提高了活動的趣味,又起到了區(qū)別的作用。由此,這樣的調整教學效果明顯。
教材分析:
《五人新疆舞》是一個大班舞蹈教材,結合國慶主題開展教學。該教材旋律優(yōu)美,富有新疆民族特色,共有8個樂句。舞蹈中包括有墊步、進退步、手腕花等一些基本舞步和動作。整個活動計劃分三教時完成,第一教時感受新疆舞的特色,熟悉樂曲旋律并學習基本動作,其中進退步的學習是教學的重點;第二教時給動作配上音樂,并嘗試按樂句變換動作;第三教時學習五人合作的集體舞表演。
幼兒情況分析:
1、本班幼兒智力發(fā)展一般,整體呈橄欖形分布。由于剛開學不久,對插班近來進來的三分之二孩子的綜合音樂能力不十分了解。
2、整個教學計劃中(包括中小班)關于舞蹈的內容制定得比較少,因此幼兒相關的經(jīng)驗積累也比較少,對于一些技能的學習可能會稍差一些,這使得進退步的學習更成為教學的難點。
教學實錄:
實錄進退步教學情況:老師示范講解進退步的動作要領,讓幼兒觀看并簡單討論“你看到老師的腳是怎么動的?”、“左腳怎樣動?”、“右腳怎樣動?”,然后請幼兒練習,但大部分幼兒都不能準確地做進退步的動作,老師再次示范講解,并在練習時用語言提示“前—后—,前—后—”,但效果不明顯,老師的個別輔導顯得力不從心,時間一長,一些男孩子開始不專心,場面有些混亂。學會進退步的教學目標沒有完成。
診斷與分析:
問題的癥結是,雖然老師示范、講解及提問都比較有針對性,對幼兒了解這一基本舞步有一定的幫助,但當幼兒尚不能在單一的示范動作的提示下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正確的調節(jié)和監(jiān)控時,老師反復地強調演示動作要領,幼兒反復的練習顯然也沒有能達到老師所預期的教學目標。這時的老師沒有輔之以適宜的其他線索幫助幼兒,如更明確的語言線索、圖譜線索等,一味的練習最終使幼兒對活動產(chǎn)生厭倦。
建議與對策:
前蘇聯(lián)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曾提出:個體的自我控制可以通過語言的自我指導來實現(xiàn),并認為兒童言語思維的發(fā)展需要經(jīng)歷外部社會言語、自我中心言語、內部言語三個部分。
根據(jù)維果斯基的理論,對自己的教學調整如下:編制描述性的以及有明確提示作用的語言、圖案來啟發(fā)幼兒的行為。在具體的教學方法上,首先可以把老師的提示語言改為“前點后點”,幫助幼兒進一步明確主力腿“點”和動力腿“前后”的動作要領,以此來指導和控制幼兒的行為,這是外部社會言語。然后讓幼兒邊朗誦邊動作,用出聲言語即自我中心言語自我指導的方法進行自我調整。最后在配以音樂過渡到由幼兒自己對自己進行不出聲的內部言語的指導。另外,還可以加上圖案的提示,即在地板上貼一個五星,讓幼兒的主力腿踩在五星上,這樣也可以幫助幼兒分清兩腿的不同動作要領。
在隨后的教學實踐中證明,語言提示對細化動作非常有幫助,而圖案這一視覺符號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即提高了活動的趣味,又起到了區(qū)別的作用。由此,這樣的調整教學效果明顯。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