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11-11 11:02:27
導讀:科學來源生活,生活離不開科學。在孩子眼中,大千世界無不充滿著神奇的樂趣,如何為孩子提供多元化發(fā)展的空間,激發(fā)孩子學科學的興趣和探索精神,從小播下愛科學的思想,是我們每位幼教工作者的神圣責任,因此,幼兒園運用多種科學啟蒙教育,有利于促進孩子們的整體素質的提高,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現代的社會是一個經濟騰飛的社會,科技的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動著社會的發(fā)展。未來的社會將是高科技的現代社會,今天的幼兒將是未來社會建設的確力軍。幼兒天生就俱有好奇、好問、探索的心理。因此,在幼兒的周圍生活存在著無數的自然現象,無時無刻地吸引著幼兒,激發(fā)幼兒去發(fā)現、去觀察、去探索。這時,就需要我們的幼兒教師去啟發(fā)、去正確引導,使幼兒從小就在思想深處留下了愛科學意識的烙印,萌發(fā)熱愛科學的情感。我想,這更需要我們幼兒教師在工作中善于觀察幼兒的表現,發(fā)現問題要用心思考,用心引導:
一、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萌發(fā)孩子學科學的興趣
孩子的好奇心和興趣是孩子學習科學實驗的內部動力,孩子是在好奇心的推動下,探索周圍的世界,開始學科學,進而產生對科學的興趣,孩子與生俱來的好奇心,他們對周圍世界和自己的身體充滿著驚奇和興奮,幾乎科學領域的有關現象和事物,例如天上飛小鳥、池塘里游水的小鴨子、地下爬行的蝸牛、甚至自己身上的一顆痣,都會激起他們的好奇心,所以老師要針對不同的問題加以指導,肯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孩子喜歡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去體驗,我經常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孩子到我園附近的一大片的草坪上,讓孩子們自己觀看蝴蝶飛舞、采摘野花、追蜻蜓、蹲在地上看螞蟻搬家、挖蚯蚓、還引導孩子去揭開含羞草的奧秘、去追尋著蒲公英在哪里安家;孩子們相互交談著,提出問題,我耐心傾聽并解答,孩子們的好奇心得到表現,興趣高漲。每一次的外出,孩子們都以獨特的方式去采集一些野果種子和奇異花草。而老師則教會他們各種收集和保存的方法。如教他們制作的樹葉標本,擺放在美工區(qū),通過這樣的活動,孩子們以大自然的情感,在一個個的活動中得到了升華。
在好奇心的推動下,孩子們往往會提出種種問題:有一次,外出散步,孩子們見到挖土機在挖泥,就說:為什么挖土機有這么大的力呢?挖三次就可以裝滿這輛車。教師要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及時抓住孩子拋出來的問題,好奇心得到滿足就會善于觀察生活,發(fā)現生活中的科學問題,激起學科學的興趣。因此,教師要抓住時機、引導、支持、鼓勵、發(fā)展他們的好奇心,滿足他們的愿望,從而激發(fā)他們探索科學的興趣。
二、開展多種形式的科學活動,提高幼兒探索科學的能力
1、在開展興趣活動中,首先對孩子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科學啟蒙教育
環(huán)境在幼兒發(fā)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科學環(huán)境能增長孩子知識,陶冶孩子科學情趣,提高孩子發(fā)展水平,激發(fā)孩子主動參與科學活動的興趣非常重要的。首先,我們要為每個孩子創(chuàng)造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讓孩子在觀察和操作中自然接受并懂得道理,促進孩子探索科學的欲望。如在“有趣的影子”活動中,我先讓部分孩子玩“踩影子”的游戲,使他們知道影子隨人的活動而變化,接著讓每一個孩子自己去找影子,孩子發(fā)現,在陽光下,樹、房子、人……都有影子,而陰暗處沒有影子,通過這種集體活動,給每個孩子提供了活動機會,促進了每個孩子在活動中探索、發(fā)現、學習的發(fā)展。
另外,我們還利用自然角的設置也是孩子感興趣的內容之一。它是孩子觀察學習、探索科學的另一個地方。我班在教室前面設置了一分層鐵架,放上種子發(fā)芽、吊蘭、蔥苗,還有飼養(yǎng)小烏龜、金魚、小蝌蚪等,供孩子隨時觀察、探索、學習、記錄在案,其樂融融。
2、注重引導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科學教育
有一次,體能游戲活動結束后,我發(fā)現一部分的孩子遲遲站在一起,有的蹲在地上不知干什么,我走過去一看,原來是地上有一群群螞蟻在搬東西,有的說:“螞蟻的家可能被剛才的雨水淋濕了,不能住要搬家了”,有的說:“不是,它們要去做客”孩子看見我來了,馬上圍住了,要我評一評。我邊鼓勵邊啟發(fā)引導,都明白了螞蟻群體活動的特點。這次偶發(fā)的科學活動又使孩子受到了一次生動的科學教育。如下雨了,組組織孩子站在直言觀察雨落到地上的變化;雨停了,和孩子一起到操場看看天空的變化,感受雨后的清新空氣。這樣滲透在日常生活中的科學教育,孩子學起來無拘無束,自然有興趣。
總之,科學的現象隨處可見,教師要善于留心捕捉孩子在任何時候出現的那些科學問題及思維方法,給予肯定,鼓勵和啟發(fā),邊玩邊學,發(fā)現問題并積極思考,設法解決問題,這種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孩子好好學習的愿望,這種好好學習的愿望就是學習探索的欲望。
三、運用大自然,大社會做活教材,培養(yǎng)孩子在科學教育活動中關心自然,熱愛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情感。
運用大自然,大社會做活動教材,充分體現教育的實踐性、直觀性,豐富了孩子的直接經驗,使他們身臨其境,真正理解科學教育的知識。
1、在春暖花開時節(jié),我園組織全園小朋友到深圳特區(qū)“青青世界”踏青去,孩子們在蝴蝶園,看到品種奇異、五彩繽紛的蝴蝶在花叢中飛舞,走進科技無土培植農莊,孩子在那里認識了各種各樣的蔬菜,知道了有的植物適宜室外種植,有的植物適宜溫室培植。通過一系列的捉金魚的活動,培養(yǎng)了孩子愛勞動的情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并使孩子領略到大自然中動植物與人的密切關系。
2、在我班開展的找《空氣》、《玩水》等科學教育活動中,孩子懂得新鮮的空氣、干凈的水、安靜的環(huán)境對人們健康的意義,孩子熱愛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情感油然而生。在飼養(yǎng)小動物和種植活動中,孩子從中體會到動植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知道該怎樣保護它們,讓動植物與人類和平相處,地球會更美。
科學來源生活,生活離不開科學。在孩子眼中,大千世界無不充滿著神奇的樂趣,如何為孩子提供多元化發(fā)展的空間,激發(fā)孩子學科學的興趣和探索精神,從小播下愛科學的思想,是我們每位幼教工作者的神圣責任,因此,幼兒園運用多種科學啟蒙教育,有利于促進孩子們的整體素質的提高,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東莞市企石鎮(zhèn)中心幼兒園 徐柳梅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