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資源 2009-11-11 22:17:28
只要我們進一步地貫徹《綱要》精神,就能讓孩子更多地體驗自主的快樂。
今天我組織了一個文學活動——《春天的電話》,這個故事巧妙地將春天的到來,動物的變化形象地以打電話的形式展示個幼兒,如:“春天敲醒了小熊的家,小熊撥電話給小花蛇,每只小動物打電話的號碼都不一樣,但是有規(guī)律,如:第一個是1、2、3、4、5,第二個就是2、3、4、5、1。我引導孩子掌握這個電話的規(guī)律后,就讓小朋友自己創(chuàng)編故事,讓他們自由扮演動物,自己按同樣的規(guī)律撥電話,小朋友的興趣很高,積極地創(chuàng)編著。
永寧說:“我要扮演小豬,要打電話給小老鼠。”澤龍舉手說:“我來扮演老鼠。”接下來兩個小朋友就打起了電話:“小老鼠,春天來了,趕快出來吃東西。”“謝謝你,小豬,再見。”接著小老鼠又打電話給小貓:“小貓,春天來了,快出來玩吧。”這時有的小朋友說:“小老鼠,你怎么請小貓出來玩呀,不怕它把你給吃啦。”……
聽著孩子們天真無邪的電話交流,看著孩子們積極而興趣的爭論,我體驗了與孩子互動的快樂。
《春天的電話》是一個情節(jié)簡單的故事,如果依平時的教學方法,一味追求故事情節(jié)的掌握,角色對話的學習,幼兒就學得枯燥無味。在教學中,我依幼兒的反映,及時調整教學方式,將小動物打電話的號碼擴展到1~10,幼兒撥電話時,都能找到規(guī)律,整齊地念出電話號碼,擴展了幼兒的邏輯推理能力,改變純粹的對話學習為幼兒自由扮演小動物來玩打電話的游戲,在打電話的過程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
我認為在教學中,教師不應受活動計劃的約束,而應根據(jù)幼兒在活動中的反應及時地隨機調整,只要孩子興趣的,他們就學得輕松而愉快。
反思
這次的主墻飾布置,我們班主要圍繞“春天”的主題展開,老師知識在主墻飾打上上了綠草地的底色,并留出池塘的位置,剩下的就都由幼兒來布置了。第一次,我們讓幼兒畫出并剪下小朋友活動的場景,再貼上去,小朋友有的畫種樹的,有的畫拿勞動工具的,有的畫在草地上跳繩的。動態(tài)各異,作畫大方,當孩子的人物作品上墻后,我征求小朋友的意見:“你們覺得這樣的布置可以了嗎?”小朋友一下討論開了:
錦川說:“我覺得草地上有那么多的小朋友,沒有房子很可惜。”
煒杰說:“池塘里應該有青蛙和小魚。”
晉煒說:“天上要有燕子在飛。”
……
老師:“房子、青蛙、小魚還有燕子,這些東西你們想用什么方法來布置。”有的說,可以折紙,有的說可以用橡皮泥,還有的說可以用剪貼的方法……
待孩子們討論后,我讓他們自己選擇材料,如:手工紙、橡皮泥、圖畫紙等,自己動手制作。每個孩子都操作得津津有味,不一會兒,在主墻飾上多出了好多內(nèi)容:在草地上,小朋友用橡皮泥貼上了桃花枝,愛桃枝上貼上了自己折的啄木鳥,草地上還有房子;天上有千紙鶴,永寧小朋友還做了座可插信件的房子,有的孩子讓燕子銜著信;在池塘里多出了孩子折的青蛙、小魚,粘貼的方法各不相同,有的說“我的青蛙剛跳下水”,有的說“我的小魚鉆下水了”。好幾個小朋友正拉著同伴在介紹自己的作品,個個興高采烈。
反思:
自從新《綱要》精神的學習及貫徹后,我們逐步地將權利交給孩子,就拿主墻飾布置來說,以前的主墻飾布置是老師最累的時候,我們要做出很內(nèi)精細的人物、動物,畫面很鮮艷,但創(chuàng)作完之后,欣賞最多的是自己,孩子不聞不問,無人關心,而課改后,我們有了更多的教學主動權,孩子也有了更多的自主機會,孩子們自己討論,自己設計,自己制作、布置,他們的作品雖然沒有老師的精細,但以孩子的作品來布置整個畫面是活動,這樣的環(huán)境無須老師要求,它就自然地與孩子們產(chǎn)生了互動效應,同時,孩子創(chuàng)作經(jīng)常是出乎我們的意料,如果我們再耐心聆聽孩子的介紹,那又會是另一個的驚喜,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與孩子相互之間的教育效果是我們作為老師所不能及的。
只要我們進一步地貫徹《綱要》精神,就能讓孩子更多地體驗自主的快樂。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