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網(wǎng)
全國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幼教 > 幼兒園資源 > 教學論文 > 教學策略論文 > 正文

高中音樂欣賞探究式教學方法的實踐研究

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11-16 15:59:15

說兩句

  導讀:探究性教學法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教科書的示范作用及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將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yǎng)統(tǒng)一起來。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學習和創(chuàng)新學習的精神,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獲得終身受益的自學能力,努力使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勤于探究,既能求同、更能求異,成為適應新世紀需要的創(chuàng)造性人才。

  一、實踐研究的背景

  《高中音樂欣賞課教學大綱》明確指出,音樂欣賞課的首要教學目的是: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感受,體驗、鑒賞音樂美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優(yōu)美的音樂能促進人的思維的發(fā)展,認知是左腦的功能,情感是右腦的功能,人腦的功能應全面開發(fā),協(xié)調發(fā)展。著名的科學家李振道認為:科學是認知領域的頂峰,而藝術是情感領域的頂峰,二十一世紀將是藝術與科學的雙峰聚會。李政道教授從80年代開始,每年回國兩次倡導科學與藝術的結合,1993年和1995年兩次在北京召開《科學與藝術研討會》,參加者有科學家和藝術家。藝術家參加研討會干什么呢?“畫科學”。參加“畫科學”的畫家有黃胄、華君武、吳冠中等,李政道給每個人出一道題目,都是當代理論物理最前沿的研究領域,請藝術家們用繪畫來表現(xiàn)。法國作家福樓拜說:“科學與藝術在山腳分手,在山頂會合。”李政道認為,下個世紀就是兩者會合的頂峰。科學家大多是熱愛藝術的。愛因斯坦說過:“這個世界可以由音樂的音符組成,也可由數(shù)學公式組成。”他常常和量子論的創(chuàng)始人普朗克一起演奏貝多芬的作品。錢學森會吹圓號、彈鋼琴,他的名言是“科學家不是工匠,科學家的知識結構中應該有藝術,因為科學里面有美學”。所以,音樂教學能促進情感領域的發(fā)展,在音樂教學中引進探究式教學方法,能促進學生情感的發(fā)展與認知的發(fā)展相結合。

  二、實踐研究的基礎

  (一)學生特點: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特點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好奇心強,對學習的知識喜歡提出問題,也喜歡回答問題,且高中學生又已具備了較為廣博的知識基礎和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設置一些有一定難度的思考題,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通過判斷、推理,探究新的知識。既發(fā)揮了學生潛在的能力,又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發(fā)展。另外,青年時期也是世界觀、審美觀和道德觀初步形成的基礎時期,高中學生對理想、未來、社會、人生都有了—定的看法。在審美欣賞中,他們不僅能夠對審美物的外在形象與表面的美等方面做出評價,并力圖在形式、內容結構以及內在的美等方面做出分析和評價,因此在高中音樂欣賞課的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對作品的形式、內容、內在情感等進行探究,以培養(yǎng)學生形成高尚、健康的審美情感,豐富他們的內心世界,滿足他們情感上的要求。

  (二)理論基礎:探究式學習理念

  現(xiàn)代教學論強調:學生學習的性質是“開發(fā)、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的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要變“以教為中心”為“以學為中心”,“以教師演繹活動為主”為“以學生體驗、推理、創(chuàng)新為主”。現(xiàn)代教育的教學過程不單純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獲取和運用知識能力的過程;現(xiàn)代教育對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經(jīng)不僅是“學到什么”,更主要的是“學會怎樣學習”了。因此,教師的使命,不應該只是“傳道授業(yè)、解惑”,更應該指導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進而主動地去獲得知識和能力。探究性教學法是一種按照教學規(guī)律進行的,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學習探究知識,提高能力的教學方法。運用“探究性教學法”進行教學,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整個教學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積極引導學生逐步學會的思想。因此,探究性教學法把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yǎng)統(tǒng)—起來,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法。探究性教學法是一種按照教學規(guī)律進行的,在教師組織和指導下,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技能進行嘗試性地探究學習,結合教師的點評,學生再體驗,不斷提高學習能力的教學方法。

  三、高中音樂欣賞探究式教學方法的實施

 。ㄒ唬┨骄渴秸n堂教學結構的構建

  其教學過程可以概括為“提出問題——學生探索性學習——教師指導學生再探索——解決問題。”探究性教學法既有教師講解,學生看書或查閱資料,也有師生談話,也有學生作練習,把幾種基本的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構成一個最優(yōu)的組合。

  (二)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引起興趣,激發(fā)動機

  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愿望總是在特定情境中發(fā)生的,離開了一定的情境,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愿望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木之本。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須將那些不知與知,淺知與深知之類的需要學生解決的矛盾問題帶到一定的情境中去,以激發(fā)學生的探求興趣。由于音樂具有形象性、情感性等特點,教師創(chuàng)造問題情境時可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選擇情緒感染力強,音樂形象鮮明的樂曲來營造課堂的氛圍和問題的情境,迅速集中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愿望。

  教師可將音響、畫面、語言等進行組合設計,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景,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受到刺激,引起興趣。如我在教學琵琶獨奏《十面埋伏》一課時,首先讓學生觀看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中描繪戰(zhàn)爭場面的一段錄像,并提問:“該段表現(xiàn)戰(zhàn)爭場面的音樂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請你想象一下,如果只用一件樂器演奏,能不能表現(xiàn)出戰(zhàn)爭的壯觀場面?”思維的定勢會導致學生認為不可能,但問題又意味著存在一定的可能性,從而激起學生的探究動機。我接著播放《十面埋伏》中的“九里山大戰(zhàn)”一段,學生們個個聚精會神地思考:“該段音樂描繪了怎樣的一幅情景?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如此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并適時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了解、探究我國民族樂器琵琶及我國琵琶古曲的強烈愿望。通過本課學習,我又要求學生課后去訪問民間藝人,了解我國琵琶古曲的情況,形成研究課題,增強探究能力。

  (三)合作探究——點撥指導

  1.小組探究

  當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中情緒被感染,興趣被激發(fā)以后,可以放手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能力或結合教科書的提示,有時還可布置學生在課前查找一些相關的資料,如查找有關音樂家的資料等。在課堂教學中,將學生按四人一組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確定一名組長,并讓各組組員合作進行一些嘗試性練習,即讓學生自己先找—找(資料),唱一唱(主題),奏一奏(旋律),議—議等,對所要欣賞的樂曲進行充分的分析,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這時教師要到各小組了解情況,并參與學生討論,傾聽學生的觀點,進行點撥和指導。這樣的教學既創(chuàng)設了教學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又使學生學到了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真正使學生“樂在學中”。

  2.合作表演

  小組探究之后,師生進行合作表演,將欣賞的氛圍逐漸引向高潮。如在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返慕虒W中,學生根據(jù)在我國已是家喻戶曉的“梁祝”故事,將情節(jié)分成“草橋結拜——同窗三載——長亭惜別——英臺抗婚——樓臺會——哭靈投墳——化蝶”幾個部分,各小組又根據(jù)派發(fā)的譜例進行嘗試性練習。之后,我請班上會拉小提琴的學生演奏《梁祝》的愛情主題(有時是一小組用豎笛演奏主題),教師鋼琴伴奏,其他同學演唱這段優(yōu)美的主題旋律。當師生合作將這段優(yōu)美的旋律演繹出來之后,學生甚感愉快。再對比欣賞“同窗三載”和“英臺抗婚”片斷,讓學生首先聽出哪段是“共讀共玩”的主題,哪段是“英臺抗婚”主題,然后對比視唱這兩段旋律,比較演唱后得出結論:兩段音樂雖然音符基本相同,但是由于節(jié)奏、力度、演奏技能的不同,所表現(xiàn)的情緒和音樂形象也就截然不同了。這樣,通過師生的合作表演及學生嘗試性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了塑造音樂形象和表達音樂情感的音樂的基本要素,同時為后面完整地欣賞作品,感知作品的音樂形象作好充分的準備。

  (四)討論交流——分析引導

  學生在初步體驗音樂的情感,嘗試探究知識以后,讓各組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由各組派代表發(fā)表本組討論結果。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分析音樂的特點和內在聯(lián)系,推理概括出抽象的概念性的理論知識,將“雙基”教學落實在探究性的學習過程之中,為學生今后欣賞、分析音樂作品提供理論性的指導,從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五)總結評價——欣賞升華

  學生在經(jīng)過充分的研討過程中,思維得到了有效的啟發(fā)。在該階段,讓各小組充分發(fā)表本組探究的體會和總結。這也是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在價值取向與設計教學流程圖中所必須考慮到的重要因素。“形象思維越豐富,抽象思維則越積極。”教學中,教師應從聯(lián)想、表象、想象、情感等形象思維成分入手來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在總結的過程中,促進學生情感的升華。

  思維的產(chǎn)生是憑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作基礎的。其過程是由已知到未知和因果制約遞進的。在設計激發(fā)學生思維方法的過程中,應循序漸進,遵循教→問→思的客觀規(guī)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低到高。這正如摘桃子,為學生設置層層梯階,直到最后一個梯階的高度能達到使學生跳起來能摘到桃子,要進行遞進式地啟迪,活躍學生思維。并要以“情”為目的,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情感。點評升華就是對學生的研究成果和音樂本身的藝術形象進行積極的評價,以達到情感升華的目的。藝術形象的感情色彩越強烈,就越能叩擊學生的心弦。在該階段教師應注意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設置良好的情境。如欣賞《藍色的多瑙河》,我用奧地利詩人卡爾·貝克詩句來引導學生情感升華:多瑙河是藍色的,交響樂是藍色的,愛也是藍色的。多瑙河藍色的浪花,施特勞斯的藍色暢想,化為藍色音符盈溢在我藍色的小屋里。啊,藍色的多瑙河!在施特勞斯眼中,你是母親的乳液,是生命的脈管,是奧地利的象征,就象長江、黃河一樣源遠流長。每當遠離故土的維也納人聽到這首動人心弦的旋律時,總禁不住熱淚盈眶。這樣的概括讓學生領略到多瑙河醉人的藍色,真正感受用音樂描繪出來的藍色多瑙河,讓學生真正體驗用音樂表達出的一種對祖國的強烈的情感,從而較準確地領會了音樂的思想內容,促進了情感的升華。

  (六)延伸課堂——開放式教學

  1.賞樂隨筆

  “賞樂隨筆”,就是賞樂者把音樂作品賦予的情感體驗、精神收獲用文學的樣式表達出來,是賞樂者寫出對音樂作品的精神內涵的審美感受。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其中的一個側面或某一個點來寫自己的感悟,使學生的賞樂隨筆言之有物,短小精悍。通過長期的實踐,學生的欣賞水平逐步提高,如一學生在“賞樂隨筆”中寫到:第一次聽《沃爾塔河》時,我的靈魂受到了震撼,我深深地被斯美塔那的愛和激情所感染,深深陶醉于他所描繪的那條光芒四溢的長河。在音樂的濤聲里,我感覺到了一種深沉的激情,這是飽蘊著依戀和愛,滿懷著向往和憧憬的激情。這種激情不是虛無縹緲的,它是那么具體,那么執(zhí)著。它由遠而近,由弱而強,由細微而澎湃,由悠遠的低聲吟唱發(fā)展成驚天動地的引吭高歌!段譅査摺匪磉_的激情使我感到既新鮮又熟悉,新鮮的是它優(yōu)美動人的旋律,熟悉的是這旋律中蘊涵的深厚感情.我想,世界上只有一種感情能抵達如此的境界,這就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的民族,對“吾土吾民”的深情。這是一個凡人對故鄉(xiāng)和土地的深情,也是一個藝術家對祖國的深情。這樣的深情,在世間的任何角落都會引起共鳴。我想,被斯美塔那用音樂描繪出來的這條河流,已經(jīng)為全人類所共有了。

  “賞樂隨筆”在學生之間交流,既是學生心靈情感的對話,也是陶冶情操的又一良好的機會。

  2.主題探究

  音樂來源于生活,是生活體驗的藝術表現(xiàn)。音樂欣賞教學必須緊密結合生活實際,使學生的生活體驗與藝術情感相結合,從中享受生活的美和藝術的美,從而產(chǎn)生對生活意義的理解。

  在教學中,我不定期安排主題探究活動,如本學期高一年級的探究主題:民歌并設計成幾個子課題:民歌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民歌的地方色彩性;各地的民歌歌會;民歌新唱等等。又如高二年級的探究主題:爵士樂與搖滾樂設計的子課題為:爵士樂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爵士樂在中國;搖滾樂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搖滾樂在中國。把學生按子課題分為幾個大組,由學生自行推薦小組長。然后要求學生自己設計本組課題的研究方案,組內分工合作,深入民間進行廣泛的調查,廣泛收集與課題有關的文字資料與音響資料,在此基礎上圍繞本組的主題進行合作探究,做出研究報告。并統(tǒng)一時間安排各組的研究成果報告會,交流研究成果。這樣的探究形式,受到了學生極大的歡迎,學習積極性非常高,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進了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體現(xiàn)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宗旨。

  四、實踐的初步成效

 。ㄒ唬┨骄渴綄W習方式通過學習方式的變化,培養(yǎng)了學生穩(wěn)定的學習興趣。

  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個“樂”就是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的核心因素,是學習的興奮劑和強化劑。“探究式學習”教學模式,改變了以往學生對音樂學習的厭倦情緒,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陶冶了學生的情操,使學生對學習方式產(chǎn)生了較大的興趣,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對音樂的濃厚興趣。

  (二)研究性學習方式改善了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是任何學習活動不可缺少的東西。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取一定的教學措施,利用一定的誘因,將學生學習音樂的動機,由潛伏狀態(tài)轉入活動狀態(tài),促進學生勇于克服困難,產(chǎn)生學習欲望和求知興趣,自覺主動地去探求知識的奧秘。“探究式學習”模式改善了學生的學習動機,許多學生認為這樣的音樂課既使人享受了一種意境美,使自己在緊張的學習中得到了有效的放松,又鍛煉了自己的能力,對其他各科的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可見,“探究式學習”促進了學生情感的良好發(fā)展,情感的發(fā)展又促進了認知的發(fā)展,對學生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

  (三)研究性學習方式密切了師生情感。

  課堂教學離不開情感,離不開情感的交流,知識的傳授和情感的交流具有不可分割的一致性;沒有情感的課堂教學不是完整的成功的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一種情感的交流過程。“研究性學習”發(fā)揮了認知過程對情感過程的作用。在研究性學習中,每位學生都能發(fā)表見解,并得到了教師和同學的關心。師生互愛、彼此尊重和信任,增進了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友誼。積極的情感交流促使學生內心產(chǎn)生了積極的情緒、愉快的情感和自信心,從而轉化為學習的內部動力。

  五、實踐的思考

 。ㄒ唬⿵娀骄縿訖C,提高自學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用具有感染力和激發(fā)力的語言或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斷強化學生的內在動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和創(chuàng)新學習的精神,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獲得終身受益的自學能力,使音樂的探索學習延伸到音樂課堂之外。如在《粱!返男蕾p教學中,作課堂小結時,我重點突出《粱!吩谔剿鹘豁憳访褡寤淖饔眉捌湓趪H樂壇上的聲譽,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課后,學生紛紛要求將《梁!返匿浺舸艓Ш虲D片借回家欣賞,并自發(fā)組成研究小組,對我國交響樂的發(fā)展歷程和優(yōu)秀作品作進一步的探究。

  (二)探究性教學法的教學效果及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1.采用“探究性教學法”進行教學,轉變了教師的傳統(tǒng)教學思想,促進了教師深入鉆研教材,認真設計課堂的教學程序,同時加強了教師對學生學法的研究,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2.探究性教學法的教學過程“提出問題一一學生探究性學習一一教師指導學生再探索——解決問題”反映了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中的“實踐一一認識一一再實踐——再認識”的認識規(guī)律。因此,在音樂欣賞教學中采用“探究性教學法”,啟發(fā)學生運用已有知識,通過積極思維,探究新知識,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客體和主體更好地發(fā)生了一種審美關系。通過大量的審美感知和體驗的交互活動,逐漸使主體的評價標準與客體的審美價值相吻合,從而達到音樂欣賞審美教育的目的。

  3.探究性教學法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教科書的示范作用及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將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yǎng)統(tǒng)一起來。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學習和創(chuàng)新學習的精神,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獲得終身受益的自學能力,努力使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勤于探究,既能求同、更能求異,成為適應新世紀需要的創(chuàng)造性人才。

  主要參考文獻

  1.皮連生(1998)《學與教的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中國音樂教育》(2000年——2002年)人民音樂出版社

  3.《中國中學教學百科全書》沈陽出版社

  作者:劉小云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幼教網(wǎng)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熱點專題

  • 幼兒園教學課件:奇特的建筑
  • 幼兒教學課件:小魚的夢
  • 河頭幼兒園“幫水寶寶搬家”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認識時間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資訊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擇校

幼升小指導

學區(qū)房

幼升小真題

重點小學

上海小學

廣州小學

深圳小學

成都小學

武漢小學

南京小學

北京一類幼兒園

海淀區(qū)幼兒園

西城區(qū)幼兒園

東城區(qū)幼兒園

朝陽區(qū)幼兒園

其他區(qū)幼兒園

幼兒園資訊

教師園地

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

教學論文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評語

少兒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園必讀

潛能開發(fā)

藝術培養(yǎng)

家庭教育

兒童樂園

科普知識

圖書推薦

睡前故事

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

唐詩宋詞

孕育指南

時尚媽咪

健康寶貝

美食廚房

趣味數(shù)學

健康飲食

專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