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11-25 15:47:39
導讀:當然,要實現新世紀需要的高質量的學前教育,重要的是提高幼兒園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培養(yǎng)具有先進教育觀、兒童觀且能科學地設計課程、實施課程的高素質的幼兒園教師,是實現高質量學前教育的保證。廣大幼兒園教師只有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才能在新世紀里取得更大的成績,作出更大的貢獻。
瑞典學者愛倫·凱(1847-1926)在1899年預言:“20世紀是兒童的世紀。”100年后的今天,歷史證實了這一預言。成人與兒童的關系在20世紀實實在在地發(fā)生了哥白尼式的革命。“20世紀是兒童的世紀”這一觀念推動了整個兒童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并促使學前教育在20世紀末成為一個全球性的重要課題。
時代進入了21世紀,隨著知識經濟的發(fā)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對人才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這必將使學前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發(fā)展21世紀學前教育的關鍵是什么?是高質量的學前教育!但是,什么樣的學前教育才算是高質量?怎樣使學前教育達到高質量?又怎樣適時適宜地提供高質量的學前教育?這些問題,在已經跨入新世紀的今天,每一個幼教工作者都在思考著。
理論的整合與發(fā)展的啟示
在20世紀這一“兒童的世紀”里,我們的認識已在兒童觀、教育觀、發(fā)展觀方面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以兒童發(fā)展為本的教育思想已根植于幼教工作者的頭腦中。這些變化與學前教育有關理論的整合與發(fā)展息息相關。高質量的學前教育首先要在理論上、觀念上跟上不斷變化發(fā)展的形勢,建立起具有時代先進性的教育理念。自20世紀60年代末至今,學前教育有關的整合和發(fā)展能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示。
1、從皮亞杰認知發(fā)展理論到維果斯基的社會歷史理論
皮亞杰理論為每一個幼教工作者所熟知,他的“認知結構”、“教學應面向兒童自發(fā)的學習過程和發(fā)展過程”等學說對幼兒園的教育產生了極其廣泛而深刻的影響。讓幼兒主動學習,讓幼兒與環(huán)境互動,教學應當適應兒童的發(fā)展已成為不少幼兒教育方案的指導思想。20世紀60-70年代,維果斯基的理論被廣泛接受,他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以及由此而引發(fā)出的“教學應該走在發(fā)展的前面”和“嬰兒及先學前期兒童(0-3歲)是按照自己的大綱來學習的,學齡兒童是按照教師的大綱來學習的,而學前兒童則要在教師把自己的大綱變成適合兒童學習的大綱的情況下才能學習的”等學說,與后皮亞杰理論的某些觀點一致,被西方幼教界視為新觀念。當前,這兩種理論的互補與交融,對學前教育的發(fā)展觀、兒童觀以及教育觀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并為建立高質量的學前教育提供了理論基礎。
2、從智商(IQ)到情商(EQ)
長期以來,心理學家常用智商(IQ)來表示一個人的智力水平,但是,近數十年來,加德納的“七種智力”(語言的、數理的、空間的、音樂的、身體運動的、人際的和內省的智力)理論已廣為傳播,與此相應的“完整學習”也已在實踐中取得成效。近期斯騰伯格提出“三元智力”理論,其中“組合智力”包括計劃、策略制定、智力活動的控制和調節(jié);“經驗智力”包括運用舊經驗迅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改造舊經驗創(chuàng)造新經驗的能力;“情境智力”包括適應、改變環(huán)境和選擇能力。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最近又提出了“成功智力”的學說,其中包含分析性智力、創(chuàng)造性智力和實踐性智力三方面,這一學說更加接近當今素質教育的含義。因此,智力的發(fā)展已大大超越了原有的智商,這種超越,標志著智力研究的深入,也意味著智力教育內涵的擴展。
情商(EQ)是指情緒智力,這是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家彼得·塞拉維和新罕布什爾大學的約翰·梅耶于1990年首次提出的,1996年他們又對此理論進行了修正。情商提倡者認為情商高者易受歡迎,因為他能及時準確地對自己和他人的情緒作出判斷,并在此基礎上相機行事,調整自己的言行。據此他們提出“成功=20%(IQ)+80%(EQ)”。盡管對此人們尚有異議,但是,隨著國際化人際交往的日益加強,情商必將為人們所關注,在我看來,情商和智商對一個人的發(fā)展都有作用。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不僅應關注智力理論的發(fā)展,而且要重視幼兒健康情緒的培養(yǎng),將幼兒的身心健康、智力開發(fā)、情緒和社會性發(fā)展教育整合起來,以全面促進兒童的發(fā)展。
3、從右腦開發(fā)到全腦開發(fā)
腦科學的研究日新月異,20世紀70年代初史信利提出了左、右腦二分法的理論,70年代中斯麥克蘭提出了腦三分模型(爬蟲類腦、哺乳類腦、新皮層)。近期,赫曼綜合上述理論提出了全腦四分結構模型,并據此提出全腦革命的主張,為全腦開發(fā)提供了理論基礎。
腦科學的研究表明,嬰幼兒時期是大腦發(fā)育最快的時期。研究還有力地證明,腦的發(fā)育存在關鍵期。在關鍵期內,腦的結構和功能的可塑性最大,即腦被環(huán)境和經驗修飾的可能性最大。
腦科學研究為早期教育提供了科學依據,它表明,開發(fā)潛能、發(fā)展個性,為每一個孩子提供全腦開發(fā)的早期關心和教育是可能的,并且具有光輝的前景。
此外,“感覺統合”的研究也提示我們要注意對孩子進行感覺統合的訓練,使孩子的每種感覺器官,特別是容易被忽視的觸摸覺、平衡本體覺等都得到鍛煉,從而使孩子的軀體協調能力得到全面發(fā)展。
剖析上述與學前教育有關的理論,有利于我們建立起與高質量學前教育相適應的教育觀、兒童觀和發(fā)展觀,以先進的、科學的教育理論指導幼教工作。有人說:“學科的發(fā)展必須立足于社會需求,同時還受益于相關學科的研究和進步。”我想,學前教育也不例外。
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學前教育課程
從教育理論到教育實踐的中介是課程。因此,高質量的學前教育課程是高質量學前教育的重要保證。20世紀的學前教育已呈現出多元化局面,顯示出學前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勃勃生機。新世紀對人才的要求是具有高素質,它要求一個人身心健康,善于理性思考,能與人共處,有創(chuàng)造精神和實踐能力,既能適應經濟上的不平衡和文化的多樣性,又能參與世界競爭推動社會進步。為此,從兒童出生開始,就應該對他們進行全面的素質啟蒙教育,這就要求我們制訂出與新世紀需要相適應的學前教育課程。
1、關于學前教育課程的目標
任何課程目標的制訂均會受到“學習者自身”、“社會要求”、“學科知識”三方面的制約。根據學前教育課程的特點,這三者之中必須特別重視兒童的年齡特點,年齡越小越要重視其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這樣制訂出來的課程目標才是幼兒能接受、可理解的,并使每個幼兒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真正的發(fā)展。因此,課程目標的確定必須適合兒童的發(fā)展,同時要在社會要求和個體發(fā)展兩者之間找到最佳結合點。
為了使孩子從小得到全面素質啟蒙教育,必須拋棄“知識學習”的價值取向,確立培養(yǎng)“完整兒童”的價值取向。要以發(fā)展幼兒的生存能力、自主自信、人際合作和諧、發(fā)現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樂于學習、好奇探索的學習態(tài)度為學前教育課程的主要目標。
2、關于課程內容的選擇與組織
哪些內容值得學習,而且是學前兒童應該學習、能夠學習的?這是我們在選擇和組織高質量學前教育課程內容時首先必須考慮的問題。為此,以下幾點值得我們注意:
、耪n程內容要求豐富而全面。身體的、認知的、情緒的、社會的、創(chuàng)造的等方面的內容應縱橫有序地交織在一起,以保證提供給兒童的各方面經驗是平衡的。
、瓢才藕靡蝗栈顒印R魳窌變簣@一日活動全部納入課程內容,活動的形式可以是正式的、非正式的,也可以是兒童自發(fā)的。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幼兒園組織的戶外活動也是不可缺少的課程內容。
、撬峁┑幕顒觾热莺突顒硬牧弦蟽和哪挲g特點,能吸引兒童去探索,去學習。
⑷游戲是學前教育課程不可或缺的內容,當前,特別要注意保證充分的時間讓幼兒進行自發(fā)性游戲。
⑸注意隱性課程的重要影響和積極作用。
3、關于教育方法
在考慮高質量學前教育課程的教學方法時,以下幾方面需要特別重視:
、沤逃顒影ń處熞l(fā)的活動、兒童引發(fā)的活動以及師生共同引發(fā)的活動三種形式。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意讓每一個幼兒主動參與活動,同時,要引導幼兒發(fā)生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孩子在互動中學習。
、萍戎匾暛h(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又重視教師的引導。這是我國幼兒園教師學習國外幼教理論的一種創(chuàng)造。過去有人認為幼兒園教育的本質就是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但研究和實踐表明,僅有環(huán)境刺激不足以引發(fā)兒童的學習和發(fā)展,必須配合有意義的師生互動,才足以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
、歉泄俳涷炇菍W前教育課程的核心,要充分發(fā)揮兒童多通道的聯合作用,寓教于動,寓教于樂。
、葌別的、小組的、全班的活動之間要保持平衡。
⑸讓家長參加活動,加強家園之間的聯系,以提高教育的一致性、持久性和有效性。充分利用社區(qū)力量,最大程度地挖掘學前教育資源。
⑹要重視并恰當地、適時地開展隨機教育。
、酥庇^的、解釋性的、活動的、游戲化的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是未來教學方法研究的方向。
當然,要實現新世紀需要的高質量的學前教育,重要的是提高幼兒園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培養(yǎng)具有先進教育觀、兒童觀且能科學地設計課程、實施課程的高素質的幼兒園教師,是實現高質量學前教育的保證。廣大幼兒園教師只有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才能在新世紀里取得更大的成績,作出更大的貢獻。我們深信,21世紀仍然是“兒童的世紀”,而且會是更加光輝燦爛的“兒童的世紀”。
摘自2000年第1期《幼兒教育》
作者:潘潔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