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09-12-02 14:43:39
“感恩節(jié)”雖然是一個舶來的節(jié)日,但感恩不是西方人的專利。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中國的感恩教育源遠流長,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感恩是做人應有的最起碼的道德準則。但當今社會缺失感恩意識的不僅僅是學生。可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讓孩子感受別人對自己的愛,體驗理解別人對自己的付出,并把報答別人作為自己的一種人生信念,應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教育學生學會感恩,不能只停留在講大道理上,更不能單純地給學生布置一些感恩作業(yè),必須貫穿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以下就是作為班主任的我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一些做法,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從孝心教育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之心
家庭是小學生生活最多的場所,父母是與孩子相處最多的人,父母對子女的關懷照顧最直接、最經常,感恩教育要從孝敬父母開始。根據小學生喜歡看動畫、聽故事的特點,我把母親孕育、生產孩子的慘烈場景制成動畫,讓學生感受母親初孕時嘔吐的難受,大著肚子時行動的艱難,孩子出生時汗如雨下、拼死拼活的慘烈場面,讓學生感受到母親為了他們能來到現世承受了多大的痛苦!問問學生父母每天為他們做了什么?他們每天為父母做了什么?我還給學生講《二十四孝》,來對照我們自己是怎樣對待父母的?
我教育學生孝敬父母不僅僅是關心父母,為父母做事,更重要的是要尊重父母,敬畏父母。英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洛克說:“務使敬畏父母之心變得很自然,他們的心理要肯服從,沒有一點點勉強。”我和孩子共同學習《帝子規(guī)》,讓學生知道,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父母都不能感恩的話,又怎能對他人、對社會感恩?如果連父母都不愛,又怎能愛他人、愛社會、愛祖國?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還陸續(xù)講述了一些岳飛、朱德等名人以及班里學生尊敬父母的事跡,讓學生學有榜樣。讓感恩的種子深深地扎根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
二、選擇恰當的形式和感人的內容進行感恩教育
在開學初的幾堂班會課里,我以感恩教育為主題,以故事講解為媒介,每個故事都是我精心選擇的,全部與感恩教育有關。記得在給大家講了一個關于5.12地震中年輕媽媽保護嬰兒的情景:5.12地震發(fā)生后,成千上萬人瞬間失去了生命,在救災過程中出現了無數感人的場景,在一座倒塌的房屋中,當救援的人們提開一塊水泥預制板時,出現了驚人的一幕,一位年輕的媽媽一手用力頂著水泥板,一手把嬰兒護在胸前,背極力地往上拱著,把乳頭放在嬰兒的嘴里,為了孩子,母親耗盡了最后的力氣,到死還保持著這種姿勢,孩子得救了,自己卻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我記得當時講這個故事時,語調很平實,毫無煽情的成分,然而班級中卻鴉雀無聲,顯現了難得一見的安靜和認真,有些同學已經淚流滿面。我知道故事中年輕媽媽的行為已經觸及了他們深埋在心底的那一份純真,感恩意識已有所覺醒。
在講故事的這段時間里,我?guī)е⒆觽兏獾黄饘W唱《感恩的心》,學做手語操,我對他們提出要求:請你在唱歌前,想一想,這首歌我是為誰而唱;如果你覺得在你的生命中沒有值得你感謝的人,你可以不唱。雖然沒有舞臺,沒有掌聲,只要每天的第一節(jié)預備鈴響起,全體起立,打著手語,用心、用發(fā)自內心的真情,演唱著、演繹著那首感人至深的歌曲《感恩的心》,這一首歌引起了大家的共鳴,使大家倍感親切,優(yōu)美的歌聲蕩滌著他們的心靈,喚醒了孩子感恩的良知。
我還利用每天早讀10分鐘和每周一節(jié)的讀書課,和孩子一起來閱讀一些關于感恩的美文和經典故事,幫助他們理解那些感動過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字,慢慢地,讓孩子受到文學作品的熏陶,給孩子以精神上的鼓勵,讓他們在名家名作中把握親情的真正內涵,學會感恩。同時,注意收集有關親情、感恩為主題的電影、電視,如《媽媽再愛我一次》、《背起父親上學》、《讓生活充滿愛》等,組織學生觀看。
通過講感恩故事,唱感恩歌曲,賞美文,看電影,給學生以感恩教育的啟蒙。
三、讓學生在實踐和體驗中形成感恩之心
感恩教育應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從活動中體驗感恩,并回歸現實生活,從點滴做起,在生活中實踐感恩。
1、聽一聽,看一看。父母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優(yōu)越的學習和生活條件,也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眾星捧月”的感覺,但這絕不是他們的初衷。我們不妨做個生活的有心人,聽一聽早晨出門時父母的叮嚀,生病時父母的呵護和失敗時父母的開導,父母喋喋不休的嘮叨中包涵了對我們無盡的愛;看一看母親眼角的皺紋和父親粗糙的雙手,以及父母深思愁苦時的背影,無不是為子女付出的見證……
2、算一算,想一想。在父母懷抱中長大的一代,卻是“愛”的貧窮者,他們從不關心身邊的人和事,養(yǎng)尊處優(yōu),不體諒父母的辛勞。所以,有必要讓他們“算算自己從小到大成長的經濟帳”,“算算父母對自己養(yǎng)育之恩流水賬”,向父母調查家庭生活中每月收入的來源和日常生活中每月必需開支的項目,說一說自己每月的開支有哪些,哪些開支是必需的,哪些是可以節(jié)省的。想一想我們在哪些方面加重了父母的負擔,我們可以怎么做或做些什么來減輕父母的負擔。算了眼下父母與自己之間消費的差距,孩子應該從中體會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父母的可敬可愛。
3、試一試,做一做。組織進行“今天我當家”活動,讓孩子代替父母考慮一天的油鹽柴米問題和家務安排,使孩子真正明白“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體會父母持家之不易,學會理解父母。
看一看,算一算,試一試,讓學生感悟到,積累親情并不在于轟轟烈烈,關愛父母要體現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中,應該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
四、營造“學會感恩”的“家一樣”的班級文化。
諺語說“百年修得同船渡”,能夠在一個班里共同學習是“緣分”,大家都要珍惜,要共同維護班集體的榮譽,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班級文化,把班級當成大家的家,班級有了家的氛圍,學生就當自己是家的“主人”了。
1、學唱班歌:“因為我們是一家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有緣才能相聚,有心才會珍惜,有福就該同享,有難就要同當,用相知相守換地久天長。”溫暖的flash畫面、溫馨的旋律、動情的歌聲把大家的心連在了一起,把家的氛圍營造了起來,班級就是溫馨、可愛的家,每一個人要感恩他人對造就這個“溫馨、可愛的家”所作的貢獻。
2、共同制定班級公約:懂得用嘴角微笑,學會用耳朵聆聽,知道用小手幫忙,體會用心靈理解;必須使用課堂禮貌用語,如:下課時說“老師辛苦了!”老師回應同學們,“謝謝同學們,請大家休息。”讓學生在言語交流中學會感恩。
3、生日祝福:開學初,由班長負責建立學生準確的生日檔案。在學生生日那天,送上一張寫有班主任和同學祝福的卡片,大家一起給他唱生日歌,讓他感受一份來自同學的真誠祝福,在別人生日的時候,主動獻上自己最美好的祝愿。
4、圖書角:由每個學生志愿捐書,集中起來構建一個小小的圖書角,大大地豐富了同學們的課余生活,也讓同學們深刻地體會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高尚境界。
5、開設話吧:每個同學自備一本本子,每天在里面寫上一些想說的話和事,沒話說的時候請老師猜謎語也可以,我會收上來認真地閱讀,并和他們進行交流,這樣,既可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又開辟了一條師生溝通的渠道,同時還增進了師生的感情。學生有了說心里話的地方,心中之愛就有了歸屬。
凝聚產生力量,團結誕生希望,作為家的一員,就有愛家護家的責任和義務,學生就會感恩每一位同學為維護班級集體榮譽所作的努力。在學校進行的每日量化考評和組織的各項活動中,同學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信念:做最好的自己,創(chuàng)最好的集體。
五、充分利用教材資源開展感恩教育
課本的編排為我們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資源,找到切入點,在教學中不斷滲透感恩教育。小學語文教科書中所表現的“恩”是豐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國之恩、社會之恩等。作為語文教師,我努力引導學生好好賞析,進行親情熏陶,激發(fā)他們的人生感悟。如:《桂林山水》讓我們欣賞了如畫的風景,《山雨》讓我們領略了大自然的神奇,愉悅了我們的情感;《只有一個地球》告訴我們生養(yǎng)我們人類的是地球母親,大自然不僅提供了人類生存的物質條件,還以壯麗的山河哺育了我們的精神,所以我們應該愛護自然、保護地球!督鹕哪_印》更讓我們從動物的身上看到了母愛的偉大,《地震中的父與子》也讓我們感受到了父愛的堅不可摧……思品課、綜合實踐課、科學、音樂,每一門學科都有意識地滲透了感恩內涵,只要我們利用恰當及時,就能充分發(fā)揮課本的感恩教育作用。
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才懂得去尊敬師長;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才懂得去關心,幫助他人。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會勤奮學習,真愛自己;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能學會包容,贏得真愛,贏得友誼;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會擁有快樂,擁有幸福。只要我們人人都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的校園、我們的社會就會更加和諧!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