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luò) 2009-12-07 23:26:20
下面介紹一些道具的制作方法,供參考。
“汽車”、“火車”:
利用長方形的紙箱,把上下挖空,在紙箱外面畫上或貼上車頭、車輪、車廂等裝飾圖案,左右兩側(cè)裝上背帶或挖一些小孔,幼兒站在箱內(nèi)背上背帶或提著紙箱邊走邊“開車”或“乘車”。也可將桌子倒下安上“方向盤”,“車身”可用椅子擺成兩列再用細繩將“車身”圍起來做行走的“車”。
“人力車”: 將志向?qū)歉铋_呈簸箕狀,把底部挖空,在兩邊各釘上一根小竹竿或小木棒,在紙箱兩邊安上“車輪”,使用時“乘客”站在“車”內(nèi)與“拉車”幼兒一起走。
“紅綠燈”:可用硬紙板剪成,一面貼上紅紙,一面貼上綠紙,由“交警”舉著轉(zhuǎn)動“紅綠信號”指揮“交通、”。
“方向盤”: 用硬紙板剪成原形或用樹枝、草藤扎成圓圈,也可用大蛋糕盒的底部切割制作。
“票夾”: 將紙裁成長條做成“車票”,再用訂書釘釘在硬紙板上,或用鐵夾子夾“車票”。
“交通標志”: 用厚紙板剪成圓形,畫上各種交通標志圖案,系上繩子,懸掛在必要的地方。
“交通崗?fù)?rdquo;: 用大型積木搭一平臺,“交警”站在上面大手勢,或用“紅綠燈”指揮“交通”。
“欄桿”: 將易拉罐或可樂瓶用竹竿連接制作,竹竿上可涂成紅白兩色。
小警察
警察正義凜然的形象是許多幼兒敬慕的對象。利用黑貓警長故事中黑貓警長、白貓衛(wèi)士、白鴿偵探等正面角色,幫助幼兒分清是非,促進其良好道德品質(zhì)和行為習(xí)慣的形式。教師可結(jié)合本班幼兒的觀察分析水平,設(shè)置一些案發(fā)情景。如:誰啃壞了“娃娃家”的用具,偷吃了“娃娃”的“食物”?玩具怎么不見了?桌上是誰的腳?……讓幼兒學(xué)會在細致的觀察和分析中尋找偵破案件的蛛絲馬跡。最后抓到壞蛋——一只耳朵的
“小老鼠”等等。
此外,在“小司機”游戲中增設(shè)指揮“交通”的“交警”,在人民需要幫助時,出現(xiàn)“110巡警”等。這些都是幼兒喜歡效仿的角色,教師可隨時引導(dǎo)。
集市
在農(nóng)村小鎮(zhèn)商品交易最熱鬧的地方,莫過于五天一次的集市了。集市上魚、肉、蛋、瓜果、蔬菜、土特產(chǎn)、手工制品等琳瑯滿面,任人挑選,叫賣聲、吆喝聲此起彼伏,充滿了農(nóng)家的風(fēng)情,又不乏濃郁的商業(yè)氣息。
開展“集市”游戲,能滿足農(nóng)村
幼兒參與成人交易活動的欲望,發(fā)展幼兒的社會性交往能力。我們不妨為幼兒開設(shè)“集市”,讓幼兒體驗?zāi)欠N熱鬧純樸的交易活動。教師可以和幼兒一道收集廢舊物品,自制一些游戲道具,如各類“農(nóng)副產(chǎn)品”、“手工藝品”、“小商品”,以及交易用的“貨幣”、“秤”等,有些“商品”還可利用現(xiàn)成的自然物品。“集市”中需要制作和可利用的材料很多,下面向您提供幾種常見材料的制作方法。
“蛋”: 用泡沫塑料削磨成蛋形,涂上蛋的顏色。
“糧食”: 將水果包裝網(wǎng)一條條撕開當(dāng)“粉干”、“面條”,泡沫塑料剝碎當(dāng)“大米”,還可直接用秕谷代替。
“秤桿”: 用小木棍或竹棍制“秤桿”,用鐵線彎成“秤鉤”,取易拉罐或可樂罐底部做“秤盤”,廢鎖做“ 秤砣”。
“蔬菜”: 可將海綿、泡沫塑料切割成需要的形狀,涂上相應(yīng)顏色成為“青菜”、“蘿卜”等,最簡便的是直接用實物或采集野菜、樹葉來替代。
“瓜果”: 用粘土、泡沫塑料或海棉制成瓜果模型,用砂紙磨光并上色,也可用布縫制,用毛線編織,或用實物。
集市活動的“商品”非常豐富,除以上介紹的外,您不妨動動腦筋,制作一些本鄉(xiāng)本土的特色玩具,豐富幼兒的活動內(nèi)容;顒又袘(yīng)注意提示他們禮貌待客,文明交易。
餐館
餐館的廚師頭戴廚師帽,手持鍋鏟,利索地進行烹飪,制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常令人羨慕,也令幼兒感到興趣。開設(shè)“餐館”將是幼兒樂意參加的活動之一。
您可以考慮為幼兒提供桌椅、屏風(fēng)、櫥具、餐具、廚師帽、圍裙、菜譜、“食物”、“佐料”、抹布等,也可以讓幼兒自行尋找替代物或自制游戲材料與道具。下面介紹幾種道具和活動材料的制作方法,您不妨試試。
廚師帽: 用白布縫制或用較厚的白掛歷紙折疊成船形帽。
圍裙: 用白布或淺色花布縫制,上面稍加裝飾。
“ 炊具”、“餐具”: 用大竹節(jié)或可樂瓶做蒸籠,用小竹節(jié)、瓦片或飲料瓶做 碗、盤。
“食物”: 食物的殼是最形象、最易得的“食物”,如貝類的殼,只要將其清洗干凈并曬干即可。另外,用橡皮泥、面團來制作“點心”,都是十分形象的材料。
“菜譜”: 用較厚的紙畫上或貼上各種食物的圖形。
醫(yī)院
上醫(yī)院看病,是幼兒常有的生活體驗,他們既好奇于醫(yī)生的診斷過程,又害怕護士打針。“醫(yī)院“的創(chuàng)設(shè)正好可以滿足幼兒好奇的心理,又可以幫助其克服恐懼的心理。
在創(chuàng)設(shè)“醫(yī)院”這一活動時,教師不妨與幼兒一同準備各部門(“掛號處”、“收費處”、“藥房”、“注射室”、
“診室”等)的標志,常見的醫(yī)療器械和藥品等(“聽診器”、“體溫計”、無針頭注射器、棉簽、紗布、膠布“脈枕”、托盤、“處方單”、塑料“藥瓶”、自制“藥片”、小紙袋等),以及“醫(yī)護人員”用的桌、椅、“帽子”、“白大褂”等。
由于“醫(yī)院”游戲需要一定的醫(yī)療常識,因此活動前必須先豐富有關(guān)知識,讓幼兒熟悉就診程序,使活動順利開展。隨社游戲的深入,還可增加服務(wù)項目,如:添置“救護車”、“急救箱”等,上門為“病人”“治病”,開展“衛(wèi)生宣傳”等活動。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xué)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