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09-12-09 10:30:56
家園溝通是幼小銜接中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是否每天早晨送孩子去幼兒園,跟老師說上幾句就是“溝通”呢?幼教專家向曉燕老師認為,事實上并非如此。
案例一:
一天,老師布置了一個家庭任務,回家做一件家務事。第二天,睿睿的媽媽就找到老師,很是嚴肅地說:“老師,昨天我們沒做作業(yè)。我覺得沒意思。你看我,什么家務事都不會做,現(xiàn)在不發(fā)展得挺好的嗎?況且,如今科技那么發(fā)達,洗衣機呀、洗碗機呀什么都有,還用得著動手嗎?”
向曉燕點評:老師布置的這個作業(yè),目的就是讓孩子具備任務意義,為今后的學習做準備。但是家長顯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因此,家園溝通,看似簡單其實很難。另外還有一些家長,在面對老師指出孩子存在的不足時,會不以為然,認為孩子還小,長大了自然就好了。還有一些家長認為孩子既然交給了老師教育,那孩子的問題就只與老師的教育有關;或者總以自己工作忙為理由,很少與教師交流孩子的情況。家長的這些心態(tài),都會造成家園溝通的缺失或者不暢,對于孩子在入學準備中習慣、能力的培養(yǎng)和心理發(fā)展都會形成阻礙。作為家長,應該通過與教師的交流,在家庭生活中準確把握應關注的問題,給予及時的引導。
案例二:
老師與昊明媽媽的約談實錄:媽媽:老師,我想問一下,昊明的學習水平在班級中排第幾?老師:我們沒有這樣排過序。媽媽:聽說飛飛認字比我們昊明多。是嗎?老師:其實,每個孩子的優(yōu)長各有不同。不應這樣比較。媽媽:看來,我要加強這方面了,應該再多教一些字。老師,我們昊明很聰明,我對孩子的期望值也比較高,希望他以后能夠一直有好成績。所以,現(xiàn)在就得抓緊啊。
向曉燕點評:顯然,這是一個典型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由于抱著這樣的態(tài)度,認為孩子什么都能做到,應該永遠是第一。無形中就對孩子的要求甚高,評價也就不合實際了,更給孩子帶來了不必要的壓力和煩惱。還有的家長又對孩子信心不足,總是持有懷疑態(tài)度,擔心什么都不會,不懂。因而干預、包辦、幫助得過多。還有得家長總是會拿自己得孩子與其他孩子進行比較,別人會的自己也得會,別人學得自己都要學,其實,這些不適宜得評價都會對孩子的健康發(fā)展產(chǎn)生不利影響。作為家長,應多觀察了解孩子的表現(xiàn),認真分析孩子的能力,及時與教師溝通,了解在園情況和問題,共同探討、引導教育的方式和途徑,這樣才有助于孩子今后順利地適應小學生活,成為自信的小學生。
案例三:
餐前,孩子們相互訴說著自己的新年愿望。奇奇說:“我好想我的媽媽像軍軍媽媽那樣,每天都給買一個玩具!”晚上接孩子時,老師向軍軍媽媽談起此事。軍軍媽媽無奈地說:“哎,我知道這樣做不好,但是不給他買,他就又哭又鬧的。”
向曉燕點評:為了讓不哭鬧,所以“有求必應”,明知不妥,卻還“執(zhí)迷不悟”,這樣的家長還真的不少,有的爸爸覺得陪伴孩子時間少,懷有補償?shù)男睦,對孩?ldquo;有求必應”,有的媽媽溺愛孩子,覺得要點小東西沒什么大不了的,所以也“有求必應”,殊不知,這樣很容易導致孩子出現(xiàn)“自我中心論”,缺少真正的心理滿足。長此以往,會對孩子入學后的人際關系建立形成障礙。其實,作為父母,應在了解孩子情感愿望的基礎上,引導孩子學會表達要求、進行判斷并做出適當?shù)姆磻仨氈鸩蕉萌绾伟炎约旱男枰c他人的需要相協(xié)調(diào)。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