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12-28 12:38:18
導讀:在醫(yī)學科學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器官移植已屢見不鮮了。腎臟的移植、肝臟的移植、心臟的移植救活了不少瀕危病人。而移植骨髓也已成為挽救白血病患者的常用方法了。如果人的軀身受到嚴重損傷,頭顱還完好,能為頭顱找個替身嗎?
在醫(yī)學科學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器官移植已屢見不鮮了。腎臟的移植、肝臟的移植、心臟的移植救活了不少瀕危病人。而移植骨髓也已成為挽救白血病患者的常用方法了。如果人的軀身受到嚴重損傷,頭顱還完好,能為頭顱找個替身嗎?
早在30年前,美國有一位叫羅伯特·荷華的博士,就提出了自己的設想:移植人頭。
他首先在動物身上做試驗。第一次移植老鼠的頭,獲得了成功。但這只移頭之鼠只會搖晃不會走路。于是他又給這只老鼠安上另一個頭,使它成了怪異的雙頭鼠。然后,他又創(chuàng)造一個奇跡,培養(yǎng)了一只活著的雙頭狗。到了1986年,他移植猴頭獲得了成功,經(jīng)過換頭的猴子一切正常:有正常的聽覺和視覺,而且還能正常思考。
1992年,俄羅斯醫(yī)生托斯克進行了異物頭顱移植實驗。他將狗頭移植到羊身上。結果產(chǎn)生的怪獸叫起來像狗,吃的卻是牧草,因為它有一肚子羊雜碎。醫(yī)生將這只“羊狗”放在莫斯科郊外的農(nóng)場里去牧羊。
在此之前,也有人將貓頭移植到兔子身上,結果居然出現(xiàn)了兔子追老鼠的怪事。
人頭的移植,最大困難是保證移植的人頭是個活體。德國科學家在1986年曾將一個因車禍而死亡的人頭存活了6天。他們將頭割下來,放在特定的容器中,76小時之內(nèi)頭顱的思維是正常的,后來通過宗教儀式進行懺悔后,“他”才慢慢死去。
《聊齋志異》講過一個故事:明末,章丘地區(qū)處決盜賊,其中一盜賊認識劊子手,他在臨刑前對這位劊子手說:“聽說你的刀很快,斬首時一次成功,絕不會砍兩刀。今天我要求你對我行刑。劊子手答應了。他使勁把刀一揮,人頭豁然落下,滾出幾步遠,并回過頭來笑道:“好快刀!”
不管故事的真實性如何,這兩個例子都試圖證明,頭顱掉了在短時間內(nèi)還能是個活體。而這,恰恰是頭顱移植的先決條件。
1991年,俄羅斯一家雜志透露:俄羅斯科學家早在5年前就做過人頭移植——他們將一名癌癥病人的頭移植到被處決的罪犯軀體上,移植后這個‘‘復活人”活了1年。據(jù)說這種醫(yī)學實驗已經(jīng)進行過14次。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