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e度社區(qū) 作者:身在此山中 2010-03-15 16:13:14
忙乎了幾個月,擇校買房的事情終于算是落聽了。在這里把我的故事寫下來,希望能對大家有點借鑒的意義。
我的情況是這樣:家住通州,上班在朝陽、海淀;孩子是小猴尾巴,應該是2011年上學。
一開始我們根本不知道北京各個區(qū)的教育差別有多大,沒認為小孩子上學是個多重要的事情,一直打算就近在通州上學。當時還聽說通州馬上要建官園分校、史家分校等等,自己也多少覺得又多了一份希望。后來聽不少人說通州的學校總體都很差,學校很少、生源不好、師資也不好。而這些所謂的名校其實也就是圖有虛名而已,這些學校還是跟區(qū)政府共建,有限的名額還被政府官員占了很多,特別難進。我不愿相信主觀的評論,就開始在網上找資料,看看北京市各個區(qū)的教育質量到底有多大差距。經過不太長的時間,我就找到一篇好像是順義區(qū)教委的報告,其中有對于北京市包括通州在內的幾個郊區(qū)和西城、海淀中考、高考的數據對比分析。從那上面看到結果讓我徹底放棄了在通州上學的打算,因為數據表明北京市的幾個郊區(qū)升學率遠遠低于城里,而通州在這幾個郊區(qū)里也不算是高的。在來北京之前,俺們也是地道的城里人,來了北京反而要讓孩子上“XX鎮(zhèn)中心小學”,實在是太沒道理了。
開始考慮擇校后馬上就進入恐慌階段,也不清楚哪些學校好,應該怎么擇校,該找誰。幾乎所有的親戚、朋友、同事,見誰都問有沒有學校的關系。都快成了祥林嫂了,實在是汗啊。一直到在偶然的機會找到了e度網,這才逐漸摸著點門道。期間看了大量的經驗、評論、擇校、買房的文章,自己也到東城、西城的幾個小學實地看了一下,逐漸有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在這里講一下,大家看看是不是能有所借鑒。
我看到大家在考慮學校的時候都比較集中關注那些比較著名的學校,尤其是買學區(qū)房,普遍的想法是覺得既然花了這么多錢,一定得上個名校才值得。在這方面,我的想法略有不同。
我也打算在西城買房,但是我再三跟家人解釋,我們不是在買學區(qū)房,而是買學校比較合適,上學方便的二手房。所以我們還是應該參照一般二手房的標準來找:交通要比較方便、要有成熟的小區(qū)、要比較安靜、房子要比較新、距離學校要比較近、學校質量中上。換句話說,我們“擇房”的標準應該是比較平衡的,不應該太偏重任何一方面。因為畢竟將來至少要在這個房子里生活十多年呢,哪一方面考慮不到將來都會比較難受。這種平衡一方面反映在“房子”跟“學校”之間的平衡上-學校跟房子一起看,都差不多才行,不會專挑好房子,也不會專挑好學校;另一方面也反映在“大人”跟“孩子”之間的平衡-我認為大人自己的生活方式首先就是孩子的榜樣吧,如果希望孩子將來能比較自立、比較幸福,大人自己就得能活得從容一點。
而且我對于一味追求名校本身也是不太認同的。名小學、名初中、名高中、名大學,這是大家都夢想的成長道路。能這樣一路走來當然我也很高興了,但是我覺得這樣的道路固然令人羨慕,但是如果需要大人和孩子放棄太多的東西,成本太高,我就不想去follow了。孩子長大成人是20年以后的事情,不要等到20年,現在已經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這種苗頭:大學文憑和名校大學文憑對一個人的幫助都大大縮水了,而上名校的代價卻是日益高漲。所以花太多的代價追求名校就像去年股市瘋漲的時候不斷追高一樣危險,只不過這種損失比較隱形而已。
對我來說,我倒是寧愿多給自己留一些時間跟孩子在一起,觀察他,引導他,讓他發(fā)揮自己的長處。希望他將來能成為一個聰明、開朗、自立,能自己找到方向的人。至于學習,我覺得與其培養(yǎng)他接受知識灌輸的能力,不如培養(yǎng)他自己思考探索的學習能力。
總之一句話,平衡很重要。
有了這個原則之后,買房子的事情的不是那么難了,我們最終找的房子還不錯,很方便,但是又安靜,小區(qū)也漂亮,距離學校大概5分鐘的路程吧。我認為這樣的小區(qū)在整個西城都屬于比較少的。學校按照聞風的排列大概是20名左右吧,在西城算是中等的,我也就知足了。唯一不滿意的是房子有點小,差不多相當于俺們現在房子的一半。這個沒辦法,房子越大壓力也越大啊,呵呵。
在買房子的階段我覺得有兩點比較重要,一個是最好避開周末高峰時間去看房,再一個是看到合適的房子要當機立斷,不能猶豫。我現在買的這個具房主后來說,公布的當天就來了7波人看房,其中有3波打算周六交定金。如果不是我動作快,這房子就是別人的了。我吃過這個虧的!
特別特別感謝e度這個網站,如果不是從這里了解到這么多的信息,我們恐怕真的到現在還云里霧里不清楚怎么回事呢。尤其是寂微給了我很多幫助,謝謝你!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