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揚子晚報 2010-07-13 09:52:14
近10年來,全國高考狀元中男生的比例已由66.2%下降至39.7%。很多專家認為,在學習方面,男生似乎不如女生。而美國媒體則斷言:女生在學習方面似乎建立了一個羅馬帝國,而男生則像古希臘一樣日趨衰敗。
男孩女孩在學習上真有天性上的差異嗎?我們應如何順應天性,讓男孩在“體驗式學習”中快樂成長?
1.“龍鳳胎”顯示出男女生差異
現象:“妹妹當上班長了,我也想當,可老師說我不如班里的女同學聽話,不如她們成績好,不讓我當。”
這對雙胞胎,在某小學三年級同一個班學習。妹妹成熟、善解人意、成績優(yōu)秀、多才多藝、懂事,很會幫老師的忙,特別有上進心;而哥哥卻調皮,考試時粗心。以致班主任提起妹妹就贊不絕口,而講到哥哥,卻只是搖頭。
這對龍鳳胎的差異,是全體男生和女生的差異。在小學低年級,女生因聰明乖巧、成績優(yōu)異,經常受到表揚和鼓勵,班隊干部幾乎是清一色的“娘子軍”;而男生活潑好動,經常擾亂課堂秩序,闖禍、惹事,成績也不好,成了“差生”。
以往,到小學高年級時,男生一般就趕上來了,但現在卻節(jié)節(jié)敗退。
小升初:南京外國語學校小升初,堅持男女按1:1的比例招生。近6年來,男生分數線有4個年份低于女生,差異最大時差2.5分。
中考:上海市中考男女生平均分,近幾年,男生普遍低于女生。2009年,男生483.84分,女生505.19分。
大學:福州大學是一所以理工科為主的高校,男生數量多于女生,但學習成績名列前茅者多為女生。比如,該校08級電氣學院男女比例為4∶1,但前10名獎學金獲得者皆為女生,且女生獲得獎學金的比例超過一半;08級紫金礦業(yè)學院的女生更是不到20人,但她們的優(yōu)秀率卻比男生高,連一等獎學金也全被女生拿下。
2.“發(fā)育遲緩”讓男孩落伍
男孩小學低年級時落伍,有個重要原因,是“男孩發(fā)育較遲緩”。男孩13歲進入青春期,而女孩11歲進入青春期,而這種遲緩是全方位的。但我們卻以同樣的難度要求,以同樣的標準來評價他們,所以男孩自然顯得又笨又差,甚至被貼上“調皮搗蛋”、“壞孩子”的標簽。
現象:一位區(qū)教育局副局長說:我兒子16個月時才開口講話,23個月時才會走路。上幼兒園時,老師教數數,他怎么也數不過來;上小學時,他的字寫得歪七扭八,怎么也寫不進方格子里去。
小學一年級時,男生的字,沒有女生寫得好,原因是,男孩手指小肌肉發(fā)育比女孩晚;而且男孩控制精細動作的大腦區(qū)域和神經系統(tǒng)的發(fā)展,總體落后于女孩,因此讓男孩握住鉛筆并寫出漂亮漢字很困難。
現象:一位小學教師說:“我有一對龍鳳胎,女孩現在已經很會說話了,男孩卻還不怎么能說。”
原因是男孩語言發(fā)育比較晚,研究表明,5歲男孩的大腦語言區(qū)發(fā)育水平只能達到3歲半女孩的水平,所以女孩伶牙俐齒時,男孩還笨嘴拙舌的呢。
現象:小學一二年級時,女孩成績普遍好于男生。
原因是,女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平均超過男孩1-1.5年。而且因女孩獲得語言、發(fā)展語言的年齡較男孩更早,因此,對于小學老師以講述為主的教學模式,女孩更容易適應和接受;如果老師在講課時說得太多,那么與女生的大腦相比,男生更有可能感到厭煩、分心、瞌睡或坐立不安,其實并非是男孩有意跟老師作對!
男孩上課更易違反紀律,還有其因:女孩的大腦額葉通常較男孩的活躍,而且發(fā)育得更早,因而女孩較有自制力,上課時可以按老師的要求端坐著;而男生因為大腦中控制沖動的區(qū)域——額葉發(fā)育得更緩慢,因此自制力差,在課堂上往往難以長時間坐著聽老師講“枯燥”的內容,他們更容易分心,更容易做小動作(男孩的小動作是一種對大腦的自我刺激,以保持大腦清醒),因而更容易違反紀律而遭到批評或懲罰。
3.“靜坐上課”讓男孩落伍
近10年來人類在腦科學上的突破性研究,發(fā)現男女大腦存在巨大差異,這些差異導致男女在“學習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男孩在靜坐或久坐過程中的學習能力,總體上不及女孩。
現象:一位母親說她的小兒子,你看他在抄寫生詞,但可能十幾分鐘才抄了三五個字;或者上課時他好像在看老師,其實思維早已“放風箏”了;做作業(yè)時,總是要東摸一下、西摸一下,一會兒喝口水,一會兒上廁所,一會兒又要削鉛筆。
在課堂上停止做筆記或睡覺,甚至擺弄鉛筆或坐立不安的,大都是男孩。原因是,男孩大腦血流量少于女孩,男孩的大腦需要更多類似小憩的“睡眠狀態(tài)”,為下一個任務做好準備,所以他會東摸一下,西摸一下地做小動作,用這種方式進行自我刺激,這樣才可以保持清醒,以便繼續(xù)學習;一個女孩即使對上課內容感到厭煩,她仍可以睜大雙眼聽課、做筆記。原因是,女性大腦的血流在睡眠狀態(tài)下也非;钴S。
大腦差異,進化使然。遠古時期的女人,其“職業(yè)”是務農,管理家務,養(yǎng)育孩子,需要人與人之間的頻繁的語言交流,在進化過程中,其大腦比男人多出15%的灰色物質,這些灰色物質主管人類的語言思維,所以女孩天生具有強大的語言優(yōu)勢。
女孩大腦顳葉中擁有更強大的神經連接,幫助她們有更多復雜感知記憶的儲存以及更好的聽力,女性大腦更容易對語言、閱讀理解產生興奮。特別是當這些聲音是以語言的形式出現時;男孩顳葉中的神經連接,與女孩相比較弱。男孩靜坐或久坐時學習更容易走神,就緣于這種差異。
男人在遠古時期,其“職業(yè)”是獵人,狩獵訓練出了他們較強的視覺空間能力,即,在瞄準靜止或移動的目標,并在視野中覺察出微小運動時,在腦海中形成物體視覺圖像及其形狀、位置、地理、比例,并將其展現出來的能力。一代代的職業(yè)訓練,讓男人的大腦有更多的白色物質,這些物質主要負責腦細胞間的聯(lián)絡以及神經沖動在大腦和四肢及軀體間的傳遞,讓其生來就具有強大的空間感知力。
男孩與女孩大腦中的海馬(大腦中的另一記憶存儲區(qū))的工作方式也不同,男孩的海馬更偏愛序列,因而在記憶大量序列式和層次要點的信息時非常成功。
男孩血液中的多巴胺(可增加沖動性冒險行為)含量較多,流經小腦的血流量更大,而小腦是控制“行為”和“身體運動”的部分,這種運動對男性大腦的學習至關重要。男孩大腦的特點,是需要更多的觸覺型的體驗,以便激發(fā)大腦學習的積極性,所以說男孩更需要“體驗式學習”,而不太適合坐在位子上,以聽課的方式來學習。
4.錯把“好動天性”當問題
美國著名的男孩教育專家杜布森博士說,從生物學角度來說,男孩愛冒險、愛挑戰(zhàn)、愛爭吵、愛跑動是天性。由于睪丸素的作用,男孩一天至少需要4次較為充足的課外活動。然而,小學教育最重要的學習方式,是安坐于椅子上學習,天性愛動的男孩無法適應這種學習方式,出現種種狀況,但由于我們不知道這一點,往往把他們看作是“多動癥”,甚至是“問題少年”。
《男孩的腦子想什么》的作者,是邁克爾和凱西。
邁克爾在小學階段,因無法按要求長時間安靜地坐在椅子上,在學校麻煩不斷,經常違反學校紀律而被請進校長辦公室。五年級時,他被帶去看精神科醫(yī)生,然后開始服用利他林(一種中樞興奮藥,常被用來治療多動癥和注意力障礙)。
凱西的兒子卡爾,也曾因學校中的行為問題而長期服用利他林。盡管卡爾的智力測驗顯示他的智商高于平均水平,但精力充沛的他在學校難以安靜地坐在椅子上,還常有各種小動作,這讓一些老師無法接受并對他非常嚴厲。
美國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違反校規(guī)校紀的,男孩占80%;被診斷為患有學習障礙的,男孩占70%;被診斷為行為失調的,男孩占80%;服用利他林或類似藥物的學生中,男孩占80%。
我們的學校呢?男孩超乎尋常的精力也常被認為是缺點,而不是優(yōu)點。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